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十步芳草Angela
十步芳草Angela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5,241
  • 关注人气:13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57我文学路上的引领者》

(2021-07-12 01:52:22)
标签:

文化

历史

情感

梁蓉

十步芳草

分类: 散文、随笔(Essay)
随笔:我文学路上的引领者

这是我翻拍的我家的老照片。

我们家吃团年饭时所摄。

拍摄时间不详,大约是在五六十年代吧,照片作者也不详。

照片拍摄时我可能尚未出生。

左起:我父亲、我外婆、我大舅、我幺舅(那位戴眼镜的男士就是我文中的幺舅)、我大姨爹

 




随笔:我文学路上的引领者
左起:我、符利民老师、同学王广宜

2015年1月24日在宜昌市杂文学会大会会场。

左起梁蓉、符利民、王广宜。

符利民先生(笔名:符号)是中国著名作家,也曾是我高中的班主任、语文老师。

王广宜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同是符老师的学生,按我们宜昌土话他是我的娃娃朋友,他是作家、编剧、影视评论家,很有才哦。

 



随笔:我文学路上的引领者

我翻拍的我的高中毕业照。

第2排左起第8位为符老师,

他的正后方那位扎着两个刷刷辫的就是我(第3排左起第11位)。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57我文学路上的引领者》
符老师。
符利民先生(笔名:符号)是中国著名作家,也曾是我高中的班主任、语文老师。



随笔:我文学路上的引领者

中国当代杂文著名作家30位

从上往下数第3排左起第3位为我的老师符利民(笔名:符号)先生

照片取自于符老师的博客,在此向老师致谢!

有幸成为他的学生是我的幸运!




随笔:我文学路上的引领者


照片取自于符老师的博客,在此向老师致谢!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 • 57 •  我文学路上的引领者》

 

美东时间2021711日上午,我此刻刚刚起床,尚未梳洗,特地修改以下这篇我于2015年写的文章,并再次将此文发表在新浪博客,是为了我的高中老师符老师。

符老师昨天在微信让我的老同学王广宜先生(同为符老师的学生)转告我,让我将我于2015年发表在新浪博客的一篇文章的链接发给他,说他当时不知如何保存,现在想看看不成了,老师除了留言想再看这篇文章,还祝我安好。我与符老师互为QQ好友,他未在QQ给我留言,可能老师不再常用QQ吧。我不敢些许耽搁,立马将链接发给了老师的QQ,并在微信转发给了老同学,拜请他在微信转发给我们的老师。这件事让我百感交集。老师已八十三高龄,几十年前教过我,仍记挂着我,祝福我,还想看我写的文章!我受宠若惊,感动不已,又生怕老师对我的文章不够满意。我重读旧文,审视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仔细找出我自己的不满意之处,抱着学生交作业前的心情,小心修改了旧文如下:

 

随笔《我文学路上的引领者》 

符利民先生(笔名:符号)是中国著名作家,作品甚丰,尤在杂文领域遐迩闻名,是中国杂文名家中屈指可数的大家,是宜昌杂文界的泰斗,是宜昌市杂文学会第一任会长。他的阅历就是一本书。他大学毕业后先从教,曾是我在宜昌市第二高级中学的班主任,也我的语文老师,后来从政,曾是宜昌市副市长,主管文教卫生。我昨天在宜昌市杂文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上有幸见到了他。他老人家依然开朗健谈,他指着我对大家说:“梁蓉是我的学生!她的小说在《国际日报》连载过!”我好感动!我的老师年事已高,几十年前教过的学生成千上万,老师仍记得我,还愿意告诉大家我是他的学生,且了解我现今的写作情况,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肯定及荣耀,更是少年时期从他那里得到过的温暖的延续。

吃水不忘挖井人。如果说我在文学上取得了一点点成绩,我最最要感谢的有两个人:

一位是我的么舅,是他培养了我对文学的兴趣,甚至是痴爱。他曾是宜昌市的一位优秀的初中英文老师。我1962年出生,么舅我在我七八岁时就借给我《红楼梦》《静静的顿河》《安娜卡列妮娜》《战争与和平》等文学名著。他有十几位外甥,他单单只借书给我。他不管我才刚刚买进小学门槛,不管我是否读得懂这些书,不断地借给我文学名著让我阅读。但他只借给我书,在我读这些书之前从未向我介绍过这些书,在我读这些书期间从未与我讨论过这些书,也从未过问过我的读后感。我读完一本他很快借给我另一本。这些书中有的是竖版繁体,难度更大,无论繁体版还是简体版总之书中有很多字我不认识,我一手拿着《新华字典》一手拿着文学名著,边查边读,边读边查,查不到的便跳过去,或联系上下文去猜书中的内容,就这样我十来岁读完了那种年代他能够找得到的文学名著,无论我领会了多少,反正我读完了。现在的孩子可能以为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实不然,因那种年代这些书是禁书。是我的么舅培养了我对文学的兴趣,而文学名著给予了我人生智慧及间接的人生经验,阅读文学名著对我的写作乃至一生影响巨大。长大后我问过幺舅为何单单只借书给我读,他答:“因为我觉得你喜欢文学。”我不知他如何能看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是否爱好文学。在他借给我书之前我读的只有娃娃书,宜昌人把连环画册叫“娃娃书”,有的地方把这种儿童读物叫做“小人书”,还有就是语文课本。我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对文学根本无概念,是幺舅牵着我的手来到世界文学殿堂的门口,为我打开了殿堂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殿堂里的美好,让我深深地爱上了文学,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文学的启迪与滋养。

一位是我高中的语文老师符老师(符利民,笔名:符号)。他开朗豁达平易近人,对待学生刚柔并济,在学习上他要求非常严格,在生活上很关心学生,常根据天气预报提醒学生增减衣服,学生生病了督促学生及时就医,事无巨细他都挂心。作为他的学生,我永远不会忘记符老师给我的教育及帮助,尤其是他在写作上给我的引领与指教。我的写作应该可以说得到过他的真传。我记得且永远不会忘记他常给我的作文“开小灶”——个别辅导。那时老师对学生的课外辅导都是免费的奉献。对我的作文他往往不写批改评论。我翻开作文本看到的往往是两个字“面谈”或“讲评”。哪里好,哪里不好,为什么好,为什么不好,怎样更好,他要么把我叫到办公室当面指教,要么在全班点评我的作文,当着全班的面解析我作文中的优与劣。那些课外“小灶”都在他的休息时间,他一讲就是几小时,天黑了他还在滔滔不绝,我那时不懂事,符老师那时是吃食堂的,我没想到过食堂下班了他吃什么。每当他在课堂上讲评我的作文时我既忐忑不安,又沾沾自喜,即希望他指出我文中的毛病又害怕丢面子。可能老师顾及到学生的自尊心吧,他在课堂上对我的作文的赞扬总是比批评指正多。通过这一次又一次的“小灶”、一次又一次的课堂讲评,我的作文水平突飞猛进。记得有一次早操结束,他当着全班表扬我:“梁容的作文像雨后春笋!”老师的肯定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我一有空就写作文、日记、周记。符老师,您年纪大了,而且您桃李满天下,或许不记得这些细节,但在学生心中那些鼓励的话语、那些得到过的引领与指教是会被铭记一生的!三十几年过去了,老师对我的好的点点滴滴我不曾忘记过,老师对其他学生的教导与关怀我也依然历历在目。可惜自己当年不懂事,虽知老师对学生的好,感激肯定有但尚未充分意识到老师对我的文学创作及人生影响之巨大,随着时光流逝,我越来越意识到这种影响多么深刻多么长久,我对恩师的感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文学创作所需最重要的两个法宝:兴趣及童子功是这二位我文学路上的引领者给与我的。

文学于我早已不再只是兴趣爱好,文学是我汲取精神养分的圣地,是我表达内心的工具与途径,是抚慰我心灵的最好的灵药。透过文学作品我看到了我出生之前的世界,了解到现实世界,也遥望到了未来世界的可能。

对我文学路上的引领者——我的幺舅和符老师,“感谢”二字不能穷尽我内心的感受,应是“感激”与“感恩”,是珍藏在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永不褪色的记忆。 

曾有一双手牵着我来到文学殿堂门外,为我打开了这扇门,我看到了门内的美好,爱上了这个殿堂,那双手是我幺舅的;曾有一双手牵着我跨过了这扇门的门槛,带着我走进去,并在我蹒跚学步时引领我。

 

虽然文中所写之事发生在我出国前,初稿写作时间也在我出国前,但我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我之所以能够写出我所写出的作品,是与我之前得到的引领相互关联的。故此,我有充分的理由将此文加入我的系列随笔《我在他乡》中。午餐时间已过,我因修改文章尚未梳洗尚未进食,但我感觉精神抖擞。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学生再交一次作业,敬请老师批评指正,还望修改后的此文不会令老师太失望。

特以此文再次向幺舅和恩师致谢,并遥祝幺舅和恩师安康长寿!

 

 

备注:我的曾用名为“梁容”,后来改名为“梁蓉”。

作者:梁蓉

笔名:十步芳草

英文名:Angela

北京时间2015125日上午初稿

美东时间2021711日下午定稿

美东时间2021712日下午再次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