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他乡(二十七)我见尼亚加拉瀑布

标签:
尼亚加拉瀑布尼亚加拉河梁蓉旅游图片 |
分类: 散文、随笔(Essay) |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二十七)我见尼亚加拉瀑布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9月16日、9月17日)

一、尼亚加拉瀑布的故事
北美洲的五大淡水湖:苏必利尔湖(Lake Superior)、密歇根湖(Lake Michigan)、休伦湖(Lake Huron)、伊利湖(Lake Erie)和安大略湖(Lake Ontario)是自然相连的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其中伊利湖是世界第十三大湖,湖面海拔174米;安大略湖是世界第十四大湖,湖面海拔75米。伊利湖比安大略湖海拔高出99米。
尼亚加拉河(Niagara River)是一条年龄约为1.2万年的古老的河流,位于上述五大湖区,纳水水系包括苏必略湖、密西根湖、休伦湖及伊利湖,纳水面积总计约67.3万平方千米,全长约56千米,是美国的纽约州与加拿大的安大略省的界河。
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位于尼亚加拉河上。苏必利尔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在此瀑布的上游,安大略湖在此瀑布的下游。上游的四个湖泊的湖水经尼亚加拉河流过尼亚加拉瀑布,排入安大略湖,其后湖水向东流去,汇入其他河流的河水经圣劳伦斯河(St. Lawrence River)注入大西洋。
尼亚加拉瀑布并非一个瀑布的名字,而是三个分开的瀑布的总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它们是:马蹄瀑布(Horseshoe
Falls)、美国瀑布(American Falls)、新娘面纱瀑布(Bridal Veil Falls)。这三个瀑布彼此相隔不远,人站在其中之一附近可望见另外两个。之所以称尼亚加拉瀑布为“跨国瀑布”并非因这三个瀑布都跨越两国,其实只有其中之一马蹄瀑布是跨越两国的瀑布,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与美国纽约州的交界处,属两国共有,而新娘面纱瀑布和美国瀑布完全在美国境内。若无山羊岛(Goat
Island
尼亚加拉瀑布的总高度为51米,平均流量为2400立方米/秒。尼亚加拉河既是尼亚加拉瀑布的源头,也是尼亚加拉瀑布的归宿。
马蹄瀑布的宽度约为790米,落差约为57米。美国瀑布的宽度约为305米,新娘面纱瀑布的宽度约为80米,美国瀑布及新娘面纱瀑布因底部的河里有巨石,落差不齐,约在21至30米之间。尼亚加拉瀑布的美国尽端和加拿大尽端之间的距离是1039米。
尼亚加拉瀑布最初的地貌是在大约一万年前,最后一个冰期的威斯康星冰川(Wisconsin Glaciation)消退时形成的。威斯康星州冰期结束时,冰层融化,大陆冰川后退时冰水聚积于冰蚀洼地形成了五大湖,五大湖的水排入尼亚加拉河,而在大陆冰盖消融后露出白云岩构成的尼加拉悬崖这个地方,水流经此悬崖陡然坠落,仿佛从天而降形成瀑布,这便是世界第一大跨国瀑布——尼亚加拉瀑布。
人们今日看到的尼亚加拉瀑布的形态并非大自然造出它时的最初形态,而是它自身不断侵蚀和人类多年改造它之后的形态。它最初也不在今日人们看到的位置。
尼亚加拉瀑布自被发现以来名闻遐迩,成为旅游胜地。人们纷纷来这里体验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和水的力量之美并从中寻找创作灵感,其中不乏探险家、作家、艺术家、电影制作人等,普通游客也纷至沓来。后来,尼亚加拉河的水力资源吸引了许多商人。据记载,自1759年起,商人们纷纷在尼亚加拉瀑布一带挖运河、建工厂和水电站,此地的工商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而尼亚加拉瀑布的自然景观却被糟蹋得一塌糊涂面目全非。至今仍有许多人对尼亚加拉瀑布的历史变迁一无所知,他们以为今日尼亚加拉瀑布一带的自然景观自地貌形成以来就一直如此天然、壮美、纯净。事实并非如此。尼亚加拉瀑布一带当年被糟蹋的情形可从老照片上管中窥豹。从这些老照片一眼看去,尼亚加拉瀑一带给人的感觉不仅不美,而且非常丑,因为工厂及水电站的设施给这一带定下了灰暗、丑陋、陈旧和杂乱的基调。那时很少有人意识到大自然赠与人类的这个天然奇观——尼亚加拉瀑布瀑布几乎已完全被用于工商业了。尼亚加拉瀑布的游览地盘渐渐被工商业设施占据,19世纪70年代,游客进入尼亚加拉大瀑布一带游览的机会受限且不得不为观光付钱,而此时工业化则威胁着要瓜分分隔马蹄瀑布与新娘面纱瀑布的山羊岛以得到进一步的扩大和发展。
天赐良物,人自毁之!
幸亏人类不乏有识之士,而这些有识之士终有唤醒社会的一天。尼亚加拉瀑布一带工业入侵及缺少公众使用权这两大社会问题最终导致了美国的一场名为“自由尼亚加拉”的环保运动,这场运动是由一些有强烈的自然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名人发起并推动的,他们值得所有热爱自然环境的人的尊敬和怀念。此运动的领导者中有:美国著名风景画家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Frederic Edwin Church)先生、美国著名园林设计师弗雷德里克•劳尔•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先生和美国著名建筑师亨利·霍布森·理查森(Henry Hobson Richardson)先生。
“自由尼亚加拉”环保运动的故事就是尼亚加拉瀑布的故事,值得宣传和铭记。故事是这样的:
丘奇先生率先发起了一场建立一个公共公园的国际讨论。
1868年,美国律师、记者、政治家威廉·多谢默尔(William Dorsheimer)先生被山羊岛的景观所感动,将奥姆斯特德先生带到纽约州的布法罗市,让他设计了一个城市公园系统。
1879年,纽约州立法机关委托奥姆斯特德先生及詹姆斯·特·加德纳(James T. Gardner)先生调查尼亚加拉瀑布,并创建尼亚加拉环保运动中一个最重要的文件——《关于尼亚加拉瀑布保护的特别报告》。该报告主张通过尼亚加拉瀑布周围风景名胜区的公有所有权对尼亚加拉瀑布周围的风景名胜区进行国家购买、恢复和保护,指出恢复尼亚加拉瀑布原生态的美是人类的神圣义务。
1883年,纽约州长格罗弗·克利夫兰(Grover Cleveland)起草了一项法案,授权为尼亚加拉州保护区征用土地,私人公民团体“尼亚加拉瀑布协会”(1882年成立)发起了一场伟大的写信运动和请愿运动,支持尼亚加拉瀑布公园的建立,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人们纷纷参与到此运动中来。
1885年,纽约州州长大卫·本尼特·希尔(David B. Hill)签署了创建尼亚加拉自然保护区的法案。此保护区就是今日的美国的尼亚加拉瀑布公园,它是纽约的第一个州立公园。纽约州州政府根据尼亚加拉保护区州立公园的章程开始向开发商购买土地。由奥姆斯特德先生和他的合伙人、美国著名建筑师、园林设计师卡尔弗特•沃克斯(Calvert Vaux)先生担任此保护区的园林设计师。他们俩不仅是此保护区的园林设计师,也是美国第一个城市公园——中央公园(Central Park,1858年—1873年,历时15年建成)的园林设计师。同年,在加拿大那边,安大略省为了与纽约州相同的目的,建了维多利亚女王尼亚加拉瀑布公园,由加尼亚加拉公园委员会管理加拿大境内的整个从伊利湖到安大略湖尼亚加拉河的土地的使用。从此尼亚加拉瀑一带的公众使用权回到了公众手中。美国与加拿大两边在尼亚加拉瀑布公园的建设中都拆除了灰暗、丑陋、陈旧、杂乱的工商业设施,尽可能地清除了滑坡的岩石,加固了悬崖,栽种了植物,建了公园的服务设施,如步行道路、观景走廊、观景台、餐饮休息场所等。
为保护加拉瀑布的自然景观,美国人和加拿大人都不得不思考如何在保护尼亚加拉瀑布的自然景观与发展旅游业、工商业之间找到平衡点。人类应该珍惜自然环境,同时也应该利用自然环境为人类服务。怎么办?
1950年,美国与加拿大签署了《尼亚加拉条约》,限制了发电厂的用水量,旨在确保瀑布不断流,是水流连续的水幕。该条约规定在旅游旺季的4至10月的白天必须有2800立方米/秒的水流过瀑布,在夜间和旅游淡季必须有1400立方米/秒的水流过瀑布。除规定瀑布最小的水量外,马蹄瀑布的顶部被缩小,以确保有一个水流连续的水幕。现在尼亚加拉河只有30%的水量流向尼亚加拉瀑布,其余70%的水量被用于发电。流入尼亚加拉瀑布的三个瀑布的总的水流量受建在尼亚加拉河上的马蹄瀑布上游的国际控制大坝(International Control Dam)的闸门的控制。在白天旅游高峰期间,每分钟有16.8万立方米的水流过瀑布的顶部,其中约90%的水从马蹄瀑布泻下,只有10%的水从美国瀑布及婚纱瀑布泻下,所以这三个瀑布中按流量计算马蹄瀑布是北美洲最强大的瀑布,其最大水流量为6400立方米/秒,通常在春末或夏初达到峰值。瀑布的流量白天大,夜晚小。美国和加拿大两国的发电站的引水量都受《尼亚加拉条约》的约束,并由国际尼亚加拉管制委员会监测。
1906年,美国国会立法,通过调节尼亚加拉河的水域来保护尼亚加拉瀑布。
1909年,美国与加拿大达成一项条约,将两国从瀑布中分流的总水量限制在约1600立方米/秒,这一限制一直持续到1950年。
2013年,纽约州开始翻修三姐妹群岛,重建岛上的步行道路,在这些岛上种植本地植物,并翻修了美国尼亚加拉瀑布公园的观景区域。
虽然人类已懂得珍惜、保护尼亚加拉瀑布,但它自身却在不断的侵蚀过程中。其实尼加拉峡谷正是多年来在侵蚀作用下瀑布逐渐后退形成的。一些地质学家认为经2.5万年尼亚加拉瀑布才退至今日人们看到的位置。目前的侵蚀速度约为每年0.30米,低于历史平均每年0.91米。有分析认为在约5万年后尼亚加拉瀑布将侵蚀至伊利湖的其余32公里,届时尼亚加拉瀑布不复存在。因此除了控制引水,控制侵蚀也一直是保护尼亚加拉瀑布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项。针对这种预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及加拿大两国的政府都采取了控制水流、加固崖壁、清理堆积的垮塌的岩石等保护措施控制侵蚀,使瀑布后退速度控制在每年不到3厘米的范围内。
无论近看还是远观,在尼亚加拉瀑布和尼亚加拉河上流动的水的颜色都是翠绿色的。这个颜色是尼亚加拉河的侵蚀力所产生的估计每分钟60吨的溶解盐和岩石粉造就的。这个颜色在马蹄瀑布的上部和尼亚加拉河上更明显,翠绿色的水犹如巨大的流动的翡翠,晶莹、透亮、柔滑。
人类对尼亚加拉瀑布的保护仍在进行中。尼亚加拉瀑布一带的今日之美浸透了许多的人的智慧、心血、情感和金钱。
二、初见尼亚加拉瀑布
世界上最吸引我的无疑是大自然,我对它的好奇和敬畏无穷无尽。在美国的自然景观中我最想看的是落基山脉、黄石公园及尼亚加拉瀑布。
去年我去科罗拉多州体验了落基山脉的雄伟、神奇与壮美,回家后写了相关随笔,在那篇随笔的结尾处我写道:“再见了,落基山脉!等下次度假,让我们在黄石国家公园再见!”我把黄石公园列在我在美国的度假计划的第二位,但黄石公园离我们家太远,且范围巨大,游览所需时间较长,我不想在黄石公园进行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就一直未去。当我先生跟我说“我将去约翰斯顿出差,你若想看尼亚加拉瀑布我可以利用周末拐一段路陪你去看。你想看吗?”时,历年来我从书本及网上看过的尼亚加拉瀑布的图片及文字信息井喷似的涌出,兴奋之下我一时未回答他。他以为我不想看,说:“那就算了。”听到他的这句话我才醒过来,说:“想看,想看呀!非常想看!”我接着说:“世界第一大跨国瀑布呀,我怎么会不想看呢?!”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9月15日晚上,我与我先生入住美国纽约州尼亚加拉瀑布市的一家酒店,此酒店距美国的尼亚加拉瀑布公园步行仅需两三分钟。
次日上午,我们去了美国的尼亚加拉瀑布公园。此公园像美国的许多公园一样无围墙,无大门,全年全天免费开放,只对开车进入公园停车场的游客收停车费。公园内的游船、栈道等是付费项目。为节省体力提高游览效率我先生决定开车去。他之前已多次看过尼亚加拉瀑布了,这次是专门陪我去看。
下车后我急急地往那个写着“尼亚加拉瀑布公园、马蹄瀑布”的地标牌走去,让我先生给我拍照。站在那个地标牌旁,我在心里说:“尼亚加拉瀑布,我,来,了!”然后三步并作两步朝那一大片翡翠般翠绿凝脂般柔滑的水域奔去,尼亚加拉瀑布的三个瀑布中最先跃入我的眼帘的是马蹄瀑布。
公园里沿尼亚加拉河建有观景长廊。在长廊上我最初去的那个区域只能看见流向马蹄瀑布的尼亚加拉河的河面及马蹄瀑布的顶部。此时已能听到瀑布震耳欲聋的轰鸣,如此之大的轰鸣只有流动飞快的水才能发出,而我却感觉不出它的快,因河面及瀑布顶部的水流看上去十分柔滑细腻,虽有涟涟波纹却并不给人惊涛骇浪的紧张感,那流水倒令人联想起揉皱的丝绸。我感觉这里的水不是在哗哗地冲下,而是在舒缓地滑下,从那个形成瀑布的陡坎滑下去。河水在灿烂的阳光下晶莹透亮,河面上闪着片片银光,在翠绿底色的衬托下璀璨夺目。
我拍了照片及视频,再次盯着马蹄瀑布看了一会儿,便面朝马蹄瀑布,背朝新娘面纱瀑布及美国瀑布的方向倒退着,走不多远,一个我从未见过的,具有惊天落差呈马蹄弧形的巨大水幕刷地显现出来,我看到了马蹄瀑布自上而下的侧面,以及马蹄瀑布底部的河流。在这里看,水不再像一大片丝绸从顶部温柔地滑下,而是争分夺秒果断坚决极其狂暴地从瀑布顶部倾注而下,雷霆万钧,排山倒海,转瞬间瀑布顶部的水便落到了翠绿的河中,似乎整个过程未花一分一秒!瀑布顶部翠绿的水流在迅猛下跌的过程中极快地演变成了白色的水柱,水柱砸在河面上击打出无以计数的水晶球似的水珠,水珠从玉盘似的河里飞速弹起升至空中,在风中幻化为百米高的水雾,水雾由下而上弥漫高出瀑布顶部,仿佛在瀑布前拉上了一幅乳白色的半透明的纱帘,为真实的瀑布增添了一笔虚幻的色彩。
虽有不舍但我必须离开。我转过身来,快步走向新娘面纱瀑布和美国瀑布。
隔着尼亚加拉河,站在美国这边看尼亚加拉瀑布的三个瀑布,它们排列的顺序从左至右为:马蹄瀑布、新娘面纱瀑布、美国瀑布。站在月亮岛上,往左下看,看到的是新娘面纱瀑布侧面的全貌;往右下看,看到的是美国瀑布侧面的全貌。
我走到了与新娘面纱瀑布、美国瀑布海拔高度基本相同的地方,在观景走廊,我趴在栏杆上观赏瀑布的底部,与瀑布近在咫尺。在这里平视看到的是这两个瀑布的顶部和被月亮岛分流了的尼亚加拉河的河面,这里的水的颜色与柔滑颇似马蹄瀑布顶部的状态。我在观景走廊上走来走去,又是拍照片又是拍视频,我先生坐在石头上看着我笑。我问他为何笑,他答:“我看你走来走去像孩子一样兴奋!”我笑着说:“真的吗?如果是真的,大自然果然能让人返老还童呀!”他说:“真的!”我这才意识到我一直未坐下歇歇。
我跟他交谈后回到了栏杆边,惊奇地发现一只海鸥站在美国瀑布顶部,也就是河水跌下的那个断崖处!它的两根细腿、两个小脚丫如何扛得住至少每秒2800立方米的冲下瀑布的水?在这样的水流中人都站不住,它怎么可能站得住?!我不禁大叫一声,跑过去告诉坐在那里的我的先生。他跟着我去看这只海鸥,说:“或许它不是站在水中,而是站在岩石上?”因距离远,且我们俩的视力不佳,戴着眼镜也看不清它的脚究竟是站在岩石上还是站在水里。我灵机一动,透过摄像机的镜头在放大了的画面里看它。我看到它确实是站在岩石上,但那块凸出于水面的岩石只比水面高出大约一至两厘米!我盯着它看,看见它的脚时常被掀起的浪花溅到。我放下摄像机四处张望,发现另一只海鸥也站在岩石上,但它站在离美国瀑布顶部不远处的河上的一块较大的岩石上,岩石表面高出水面约十厘米,它面临的风险看起来小得多。
下午两点左右,一轮彩虹乍然浮现,虽原知尼亚加拉瀑布这里常会出现彩虹,但知道与亲眼看见有着天壤之别。一般彩虹在有阳光又有水雾的地方出现,9月16日那日正好阳光明媚。彩虹时隐时现,周而复始,令我惊喜不已!我与我先生在这个地方呆了近三小时,这期间彩虹出现了几十次。彩虹在瀑布附近的方位是有变化的,一会儿出现在这儿,一会儿出现在那儿。彩虹的圆弧一会儿竖着,一会儿横着,竖着时如挂在瀑布上,横着时像扣在河面上。彩虹的长度有时长有时短,长时一头抓住瀑布顶部,一头扎在瀑布底部。彩虹有粗有细,粗时赤、橙、黄、绿、蓝、靛、紫颜色分明,细时若有若无清淡缥缈。我忽地明白了不远处那座连接美国与加拿大的大桥的名字“彩虹桥”的含义,叹服此名既贴切又浪漫。
新娘面纱瀑布与美国瀑布合奏着惊天动地的交响曲,成群的海鸥在这里快乐地翻飞,彩虹桥在水雾中亦真亦幻,河里的游船穿梭不断,对岸的加拿大清晰可见。我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天上、地下、水上,美国这边、加拿大那边,目不暇接。
在这几小时的观赏中,我从未忘记我发现的那两只站着的海鸥。奇怪的是——我每次透过摄像机的镜头看它们时它们的姿势竟还是我第一次看见它们时的样子!莫非它们不是活着的海鸥而是公园放在那里的标本?我急忙跑去与我先生讨论。他说:“我相信你说的——它们没动,但若是标本,谁把它们放在那里呢?尤其是那只美国瀑布顶部的海鸥,人也好船也罢,水流这么凶猛,怎么可能接近那个地方?”我想,是啊,人不可能把海鸥的标本放在那里呀!这下子我的兴奋点从彩虹转到了这两只海鸥身上,我一定要弄清它们究竟是活的还是标本!从此后我看看瀑布,看看彩虹,看看游船,看看河水,再透过摄像机的镜头看看这两只海鸥。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弄清楚了——它们是活的。我看到它们变换了一下站姿,终于动了!然而,另一个问题出现了——它们为何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老是站在那里不飞走?若是想捕鱼,也不该守石待鱼呀!难不成,它们认为鱼儿只会在那一片水里出现?我想海鸥不会这么笨。直到我们离开时它们依然未飞离它们各自站立的岩石。我又猜,可能海鸥也有领地,这两只海鸥恐怕是在守卫它们的领地吧。大概只有这一种可能了。
下午五点左右我们离开了美国的尼亚加拉瀑布公园。一回到酒店我就一遍遍看我拍的照片和视频,心里仍不能平静,我既回味着当天看到的奇景,还期待着第二天的行程——从美国及加拿大两边观赏尼亚加拉瀑布。
三、再见尼亚加拉瀑布
2018年9月17日上午,我与我先生加入旅行团在美国及加拿大境内进行了一日游。
游览项目共六项,时间顺序是先美国这边,后加拿大那边。在美国境内的游览是在美国的尼亚加拉瀑布公园内完成的,内容包括:观看介绍尼亚加拉瀑布形成及变迁史的纪录片、在观景台游览、在雾中少女号游船上游览、在新娘婚纱瀑布底部的栈道上游览。在加拿大境内的游览是在加拿大的尼亚加拉瀑布公园内完成的,内容包括:在观景台游览、在观景高塔游览。
美国的不少景点内设有观影场所,这些观影场所并非普通的电影院,而是专门播放介绍该景点的纪录片的场所。我十分欣赏这种做法。它能够让游客了解相关景点的来龙去脉,在景点游览时看得更明白。我观看了介绍尼亚加拉瀑布的纪录片后将之前了解到的关于尼亚加拉瀑布的知识在脑子里捋了捋,对尼亚加拉瀑布更加敬畏,对那些为保护尼亚加拉瀑布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们更加崇敬。
看过纪录片后我们去了尼亚加拉瀑布观景塔楼里的观景台。从这里观赏三个瀑布又有不同于头天的感受。这个观景台位于马蹄瀑布的对面、新娘面纱瀑布及美国瀑布的右边、彩虹桥的左边,从尼亚加拉河的河道上看,三个瀑布在上游,此观景台在下游,彩虹桥在更下游处。
从观景台下来后我们领取了免费的蓝色塑料布雨衣,登上雾中少女号(Maid of Mist)游船。此游船共两层,无座位,游客全站着。我们去了第二层。美国及加拿大两国均建有游船码头,两个码头隔河相望位置基本相对。游客可乘船在水上观赏尼亚加拉瀑布的三个瀑布。乘船游览的最大好处是可最大限度地接近马蹄瀑布,并可在游船的航行中感受尼亚加拉河。从两岸出发的游船的航线相同,均为逆流而上,依次经过美国瀑布、新娘面纱瀑布,到达距马蹄瀑布瀑布约10米远的地方停留片刻, 让游客尽情享受与马蹄瀑布亲密接触的快感,然后返回码头。游客在航程中应护好摄影设备,避免它被打湿,对这一点人尽皆知。但机不可失,我顾不得我的摄像机了,自打上船起,我就拿着它拍照片和视频,我先生则用他的手机拍我。船经过美国瀑布及新娘面纱瀑布时距瀑布约有20米,汹涌的波涛、呼啸的狂风与瀑布掀起的强悍的气流激烈地摇撼着我们的船,人很难站稳。我的雨衣的帽子被彻底揭开,我的摄像机打湿了,除雨衣遮住的部位外我身体的其他部位全湿透了。虽根本睁不开眼,镜头也一片模糊,我仍未停止拍摄。其他游客的情况与我一样。船上的游客或拿着手机,或拿着相机,或拿着摄像机,都在拍摄,显然这些设备也都被打湿了,可人们就是不把它们藏进雨衣里。此刻我的心里陡然一亮,想,看来人在大自然的美景前变得不大在乎自己的财物了,或许人人都这么想着——打湿便打湿,坏便坏吧,我不在乎!我不得而知,但我自己当时就是这么想的。船离马蹄瀑布越来越近,打到身上的水越来越多,其力量越来越大,气温越来越低。我好冷!一眨眼,船到了距马蹄瀑布约10米的地方。哇!这不是瀑布,明明是天幕!!!在这幅宽约790米,落差约为57米的巨大的水幕下,人如此渺小、如此脆弱!此时的我,不是在看它,而是在膜拜。天啦!尼亚加拉瀑布,我,就站在您的脚下!我仰着头,咽着水,喘着气,双眼在眼镜片的背后努力地眨着,尽最大可能地看清它,记住它,我的颤抖着的右手仍举着正在录像的摄像机,耳朵听不清任何人发出的声音了,因震耳欲聋的轰响盖住了一切。我尚未从梦中醒来船就把我载回了码头,游船之行结束了。
我们脱下蓝色雨衣,走到“风之穴”(Cave of the Winds)的入口处,穿上免费的黄色雨衣及免费的防滑凉鞋,开始了另一个行程——下到新娘面纱瀑布的底部,在栈道上观赏它及美国瀑布。在栈道上仰望新娘面纱瀑布和美国瀑布,只见厚实的瀑布宛若剔透的流动的碎冰,瀑布插入河里卷起千堆白雪似的浪花。有了游船的体验,我对瀑布不仅一点也不害怕,反而十分期待再次体验瀑布的水打在身上的感觉。我冲过去直接站在距新娘面纱瀑布最近的栈道上,此时我距瀑布的直线距离不到1米,任凭从天而降的水珠噼里啪啦地泼在身上,冰凉的水不断地从面部滑下顺着脖子流到胸前,分外刺激!我喊啊,笑呀,手舞足蹈,还挥着手向站在瀑布顶部的观景走廊上的游客高声问好。不知他们是否听到了我一遍又一遍喊出的“嗨!嗨!”我身边的游客无不像我一样在大笑,在手舞足蹈,在大声打着招呼。陌生人之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如此友好,我身上很冷但心里好暖!
栈道游览结束后,我们随车经过彩虹桥去了加拿大。
首先,我们来到加拿大的尼亚加拉瀑布公园,在观景走廊上从正对面观赏新娘面纱瀑布及美国瀑布,从斜对门观赏马蹄瀑布。在这里,马蹄瀑布近,而新娘面纱瀑布及美国瀑布远。我起初站立的位置与马蹄瀑布在加拿大这边的尽头的直线距离只有约1米,我感觉瀑布触手可及。我的视线离开瀑布顶部后感觉看到的不是水而是雪。展眼望去,翠绿的水从断崖溜下立马转为白色的透明体,好似千万吨白雪一泼而下,那是水流相互碰撞形成的密集的水珠制成的珠帘。刚刚经受了马蹄瀑布及新娘面纱瀑布洗礼的我神清气爽,心境如滑下马蹄瀑布顶部的水流般舒畅、澄净。只见马蹄瀑布翠绿的水幕簌簌滑过瀑布顶部迅疾变成铿锵的水柱坠入河中,在河中拍出无数浪花,溅起万千水珠,形成无尽的水雾。新娘面纱瀑布及美国瀑布此时显得若虚若幻。成群的海鸥在这里盘旋,不断冲过我的镜头。又有一艘游船开到了马蹄瀑布跟前,我看到了我们先前乘坐的游船的远观画面。朦朦胧胧的游船在激流澎湃的河中颤悠。在岸上看游船绝对体会不到人在游船上感受到的刺激,未乘坐过它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从中获得的幸福感、兴奋感、满足感及自豪感。
最后一个行程是乘观光电梯登上高达160米的云霄塔(Skylon Tower),在环形的瞭望塔透过金属网格观赏尼亚加拉瀑布的三个瀑布、加拿大的尼亚加拉瀑布市及对岸美国的尼亚加拉瀑布市。在这里看,尼亚加拉瀑布的三个瀑布、山羊岛、月亮岛、三姐妹岛、彩虹桥、国际控制大坝尽收眼底。人在塔上顿感气宇轩昂。在这里看任何一个瀑布,它们都不再显得宏大、壮观,而变得那么的小巧,那么的秀气,犹如一幅灵动的风景画、一片缥缈的海市蜃楼。在这里体验到的不再是尼亚加拉瀑布的强悍、霸气、激烈,而是它的温婉、内敛、安然,只因在这里听不到瀑布振聋发聩的轰鸣。湛蓝的天空下的河流、瀑布、岛屿……一切的一切宛若仙境。马蹄瀑布如一弯嫩绿的新月,新娘面纱瀑布若一袭洁白的面纱,美国瀑布则似一面挂着霜花的玻璃。我在环形走道上徘徊,看着,拍着,不觉时间悄悄溜走,集合返回美国的时间到了。纵然心中有万般不舍我也得跟尼亚加拉瀑布道别。
2018年9月16日及17日这两天我下到底部,上到高塔,分别从侧面、正对面、斜对面,岸上及水上,通过平视、仰观、俯瞰,全方位地观赏了尼亚加拉瀑布,所见所闻终生难忘!
尼亚加拉瀑布在世界排名前三十的热门旅游地中排名第五。据统计,每年约有二千二百五十万游客从世界各地来观赏尼亚加拉瀑布。至目前为止我已去过这三十个的热门旅游地中的四个。我喜爱旅行,如今更充裕的时间给了我更多的选择。我想尽可能多地领略世界各地不同的自然景观之美及人文景观之美。于我而言,活着,读着,走着,看着,想着,写着,憧憬着,回忆着,方能给生命注入瀑布般的活力,老而不衰。
梁蓉(笔名:十步芳草)
英文名:Angela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10月1日
美国东部时间2018年10月6日定稿
备注:
来源于维基百科的历史照片:
Aerial view of Niagara Falls, showing parts of Canada (left) and
the United States (upper right)
View of Canadian side from Goat Island, 1880.
Maria Spelterini walking a tightrope
across Niagara Gorg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to
Canada,
with her feet in peach baskets, 1876.
New York side of Niagara Gorge, c. 1901.
American Falls shut off during erosion control efforts in 1969.
Robert Moses Niagara Power Plant in Lewiston, New York.
(one of the leaders of Free Niagara leaders)
(one of the leaders of Free Niagara)
(one
of the
(one of the leaders of Free Niagara)
(one
of the
(1883, New York Governor)
Blondin carrying his manager, Harry Colcord, on a tightrope.
Bobby Leach and his barrel after his trip over Niagara Falls,
1911.
来源于360图片的地图照片:
我的人物照的作者为我先生,
绝大部分风景照及地图的照片的作者为我,
少量风景照的作者为我先生。
2018年9月16日照片:
2018年9月17日照片:
再见吧,尼亚加拉瀑布!
我一定会再次来看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