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他乡(二十四)美国科罗拉多、俄怀明州之行(五)

标签:
大湖伯绍德山口旅游图片梁蓉 |
分类: 散文、随笔(Essay) |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二十四)美国科罗拉多、俄怀明州之行(五)
(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5月26日至6月3日)
提示:如果您读此文,会发现一些与网上的“百科”里不同的信息,我对我文中的信息尤其是与“百科”里不同的信息都认真地进行过查证后方才把我认为正确的信息写进文章里。
第五天
登上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水岭
这天我们开车在落基山脉蜿蜒崎岖的山路上一路随意游览,看见奇特的风景若碰巧又有允许停车的地方就下车悠闲地欣赏风景并拍照留念。这天的游览有两个令我激动万分且久久不能忘怀的兴奋点——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大陆架分水岭(Continental Divide)和科罗拉多河的源头大湖(Grand Lake)。
我先生多年来对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水岭非常感兴趣,以至于每当我们谈起分水岭时他总要谈起他在科罗拉多州区域的落基山脉中到过的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水岭,并给我比划河流如何在这里分两个不同的方向流入不同的海洋——太平洋和大西洋。他说他曾像有的游人一样在这个分水岭做过把水倒在地上,见证水分两路流开的实验。这次我们动身去科罗拉多州前他又跟我谈起了这个分水岭,且再次津津有味地比划水分两路流的情况,有了他的铺垫,我自然对这个分水岭充满好奇。
我们的车在凉爽、柔和的风中前行,崎岖的山路两边岩石山刀砍斧劈般巍然耸立,车与这些山相比显得渺小脆弱,我有些许的紧张,但还是好奇地不停地左顾右盼欣赏风景。一条小河哗哗地欢快地伴着公路流淌,我看到允许停车的地方立刻请我先生停车,我觉得这里有河,又有岩石山,拍出来的照片很能显示落基山脉的特征。我们下车寻找最好的角度准备拍照,就在此时河边一棵树上的用鲜花做成的花环和花环中间的十字架刺入我的眼帘,我的心骤然一紧,美丽的风景顿时附上了阴森的气氛。我指着这棵树让我先生看,说:“我估计花环和十字架是用来祭奠车祸死者的。”我先生看了说:“确实是的。落基山脉中的道路非常危险,开车时容不得丝毫分神,否则极容易出车祸!”听了他的话我的情绪更加沉重。他催我赶紧上车,认为在那里拍照不吉利。可我觉得只要不与那祭奠物合影就不会不吉利,说:“我们不以小河为背景拍照,把镜头对准小河的对面,把这座岩石山作为照片背景好了。”他同意了。我们拍了几张照片重新上路,一时都不想说话。车在静谧的山路上行驶,又一个S弯道出现在车前方。我先生下意识地放慢了车速。突然岩石山这边的路边一些散落的玻璃、塑料、金属碎片暴露在我们眼前,一看就知此地是新近出的车祸的现场,那些碎片是车辆的残骸。我先生小声说:“你看,又一个车祸现场!”生与死就在一刹那,生命的脆弱令我们俩好长时间沉默。直到这天游览的第一个兴奋点——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水岭出现。
我先生说:“你想看的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水岭到了!”我“啊?!”地叫出声来,一下子忘记了路上看见的那些车祸现场,欢呼雀跃。这里是一个停车场。我站在写有“大陆分水岭(Continental Divide)、海拔11307英尺(Elevation 111307 Feet)、伯绍德山口(Berthoud Pass)、太平洋分水岭(Pacific Ocean Watershed)” 的地标牌旁让我先生给我拍了好几张照片。还特地让我先生以停车场边的积雪为背景为我拍了张照片。那积雪几乎与我的身高平齐(我身高约1.6米),横断面呈棕色,是被车辆溅起的泥水弄脏的。这张照片显示出太平洋与大西洋分水岭的积雪在将近6月时的厚度。
我边拍着风景边不停地反复念叨:“我站在海拔3346多米的地方!而且这里是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水岭呀!” 感到无比幸运,虽我不是爬上来的而是随着车上来的,我仍觉得自己了不起。我神清气爽,未出现5月28日在落基山国家公园高海拔的地方出现的高原反应。是否因开心、兴奋、自豪的心理对克服高原反应有帮助?是否因我的身体已适应了高海拔的环境?我的身体会在第二天我们开车攀登派克峰(Pikes Peak)时给出答案。
伯绍德山口地标牌旁有一个叫做“暖屋(Warming Hut)”的石头地基的木屋,它是避难处,内有卫生间和一大间供游人暂避暴雨、暴雪的房间。避难处名为“暖屋”但屋内并无取暖设备,只是一个容身的地方。落基山脉天气变化无常,暴雨、暴雪时能见度极低,不适合开车,且无论春夏秋冬即使晴天高海拔的地方也极冷,暴雨、暴雪会使气温更低,在这种情况下躲进这个木屋是最安全的选择,室内温度比室外高很多。
我先生进暖屋去了。我对着四面八方一顿狂拍。一位来自澳大利亚的滑雪者从山下爬上来,我们相互打了招呼。因看到他没有同伴,我问他要不要我帮他拍照。他谢了我,说他常来滑雪,已在此地拍过照了。
从伯绍德山口下山后我们开车去看科罗拉多河的源头大湖,这是这天游览的第二个兴奋点。
大湖景区也是开放式的免费景区,海拔8367英尺(约合2550米),我们到达时已接近黄昏,但依然阳光灿烂。只见一个湛蓝色的不大的湖泊静卧于苍山下,微风掀起的涟漪环环相扣颤颤巍巍,阳光投映在湖水中的点点光斑随着涟漪不断跳跃,像活泼的鱼儿。码头泊着五颜六色的小艇,只有包括我和我先生在内的十几位游人。
科罗拉多河长约2333公里,波涛滚滚奔流通过两个国家——美国和墨西哥,在美国经过七个州,在墨西哥经过两个州。难以置信如此漫长喧闹的河流的源头竟是这么一个安静的不大的湖泊。我久久地看着它,它给我激动的心灵带来了平和。
景区公共卫生间外面的墙壁上贴着一张警示图,内容是提醒游人这一带生活着驼鹿及防范驼鹿攻击的措施。这些措施值得详细记下,因防范驼鹿攻击的措施与防范其他很多种野生动物的措施有很大差别。这些措施是:“1、尽快跑开。2、躲在大树、石头或任何东西的后面。3、若被击倒赶快站起来。4、若受伤尽快就医。5、尽快向科罗拉多州公园与野生动物机构(CPW:Colorado Parks&Wildlife)报告。”遇到熊的防范措施中有一点与遇到驼鹿的防范措施截然不同:人遇到熊不应跑而应安静地站着或缓慢地后退,以免使熊认为人有意攻击它而先对人发起攻击。
大湖旁有一个叫做“大湖村(Grand Lake Village)”的居民区。居民区的房屋小巧,街道整洁,很安静。
从大湖村街上开车离开,我们俩都以为大湖的游览结束了,谁知惊喜在后面!大湖并非孤立的,它附近还有几个大小不一的湖泊。车开出十来分钟,我先生从车窗瞥见一群水鸟在大湖附近的一个湖泊的浅水处嬉戏。他赶紧把车开到湖边。我们下车观赏水鸟。立在水中凸起的一片草地上的这些水鸟有着长长的双腿、长长的脖颈、长长的喙,看上去全身的羽毛都是洁白的,在蓝宝石般的湖水中格外显眼,倏地,它们中的两只扑闪着双翅飞向天空,在空中优美地划了一圈又停在水面上了。呀!原来它们并非全身洁白,它们双翅的羽毛是白、黑相间的。湖边除了我与我先生还有其他几个游人。这些水中的精灵美丽、高傲、优雅、自在,旁若无人,想飞便飞,想歇便歇。我免不了让我先生为我以它们为背景拍照留念。我还拍了视频记录它们的动态美。我们俩当时都不能肯定它们是什么鸟,之后才知它们是鹈鹕。
欣赏水鸟后开车返回酒店途中我又看见路边严禁乱扔垃圾的警示牌,警示牌上的内容与落基山国家公园路边的警示牌的一模一样:“对乱扔垃圾者强制罚款1000美元”,足见对乱扔垃圾的严惩不限于落基山国家公园内部。
落基山脉美丽而又危险,太平洋与大西洋的分水岭严峻刚毅,大湖温婉柔美。这一天有悲,有惊,有喜,注定难忘。
未完待续。
英文名:Angela
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6月20—7月2日
美国东部时间2017年11月15日定稿
(备注:我的人物照作者为我先生,其他照片的作者为本人梁蓉。)
此处海拔3346多米。
这里是科罗拉多河的源头,海拔大约2550米。
乱扔垃圾强制罚款1000美元
的警示牌。
湖泊中白色的水鸟是鹈鹕。
1、落基山脉360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5401490-5639111.html
2、加拿大地图
3、美国地图
http://114.xixik.com/usa-stats/
5、派克峰360百科
https://baike.so.com/doc/366437-388196.html
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7f7ec90102y1e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