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中国文化

标签:
中秋节月饼十步芳草anela十步芳草梁蓉 |
分类: 读后感、观后感(Review) |
过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中国文化
转载《月饼那些事,你知道多少?》及读后感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与春节一样是团圆的日子,春节和中秋节是中国节日中是最重要的两个节日,因为这两个节日蕴含着团圆的意义。在中国人心目中团圆高于一切,因为团圆的时刻是最幸福、最甜蜜的时刻,团圆高过富裕,高过成就以及其他一切。
中国人喜欢圆形,因为圆形象征着团圆,所以中国团圆的节日吃的食物也是圆形的,譬如春节吃的汤圆和中秋节吃的月饼。中国语言“甜”字象征幸福,所以汤圆和月饼的馅是甜的。汤圆和月饼都在视觉、味觉上和心理上给人以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的感受。虽然现在有的厂家为了丰富月饼品种产出了一些不是圆形的月饼,但圆形月饼在中国仍然是月饼的主流,且无论月饼形状如何里面的馅大都是甜的。在春节吃汤圆,在中秋节吃月饼不是为了充饥,而是为了感受团圆的幸福滋味。团圆、甜蜜是中国人对幸福的理解。在中国越来越开放、世界文化越来越相互融合、渗透的时代,在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也过洋节的时尚下,我们更要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因为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承载和符号。
《月饼那些事,你知道多少?》一文讲述了中国月饼变迁的故事,这些故事中有传说,有史实,有典故,生动有趣。作者在文章中写道:“月饼有很多种名字,在它叫月饼之前,还先后被叫过胡饼,宫饼,小饼,团圆饼等。它在古代,主要的作用是用来祭月神。”“最早的月饼,似乎与殷商时期的著名人物闻仲太师有关,据传江浙一带有一种边薄心厚的“太师饼”,就是为纪念他老人家而生产的,此乃月饼“始祖”。” 关于闻仲这个人物,任何正史都没有记载,文学作品和传说中闻仲是商纣王之父帝乙托孤之臣,曾辅两朝君主,为人刚正,勇猛善战。俗语“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国”中的“文”指的就是闻仲。随着历史的发展,月饼的形状、口味和内涵也随着发展变化了。在月饼的涵义方面我们看到,月饼最初有纪念、祭拜的涵义,后来主要涵义演变成团圆和祝福了。
我们过中秋节吃月饼的时候不能忘记学习了解月饼的历史渊源和月饼的文化内涵。国家的涵义不仅是国土,国家的标志不仅是国界,还有文化,国土和文化共同构成“国家”的内涵。一个国家区别于另一个国家不光靠国界,还要靠文化,国界是国土的范围,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是这个国家的人的标志。现在有人动不动就拿“爱国”说事,如果要我来评论爱不爱国,我认为首先是不能背叛这个国家,再就是爱这个国家的文化精髓。这是判断爱不爱国的基本标准。我们要让中国屹立于世界除了保卫自己的国家,还要要传承中国文化。犹太民族是一个饱经苦难的民族,他们曾失去他们的国家,经历了接近两千年的背井离乡颠沛流离,那时他们自称是没有国家的人,但他们从未忘记、抛弃过自己的文化,他们冒着生命危险顽强地保存、传承他们的文化,虽然从1948年5月14日起犹太人重新拥有了自己的国家以色列,但至今仍有很多犹太人散居在世界各地,无论这些犹太人居住在何方,他们始终按照他们的习俗生活,遵从犹太教义,教育他们的后代,传承犹太文化。我们中国也屡次被侵略过、曾被占为殖民地过,但我们始终是有国家的人,我们岂有淡忘甚至遗弃自己的文化的理由?对亲情的珍视、对团圆的重视、对家庭的责任感、对父母长辈的恭敬孝道是中国人的家庭价值观,也是中国人值得骄傲的传统文化。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义务让我们的子孙了解中国文化:我们要告诉子孙后代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中国传统食物的内涵,让中国文化世世代代得到传承,让我们的国家永远荣耀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祝我在祖国的亲朋好友中秋节快乐!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原文作者辛苦了,谢谢分享月饼的故事!
梁蓉(笔名:十步芳草)
英文名:Angela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9月26日(中国时间2015年9月27日中秋节)
新浪博客原文《月饼那些事,你知道多少?》
作者:曹颖
2015-09-25 16:42:0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daf6670102w4jr.html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就要来临。月饼又铺天盖地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种以月亮命名的糖饼,严格说起来如果没有中秋节及其背后的传统文化含义,恐怕早已被时尚而追求低糖低脂的现代人将其抛弃了。而恰是它背后的象征团圆、亲情和祝福的文化含义,使其能在二十一世纪中国人的心中占据重要的位置。
月饼有很多种名字,在它叫月饼之前,还先后被叫过胡饼,宫饼,小饼,团圆饼等。它在古代,主要的作用是用来祭月神,落入人们嘴中,已是附加功能。而随着中国人思维的开化,附加功能逐渐取代了主要功能,使月饼和许多民俗传统一样,神性和诗性逐渐消退,而世俗的烟尘味却与日俱增,这说不清是一种进步还是倒退。
最早的月饼,似乎与殷商时期的著名人物闻仲太师有关,据传江浙一带有一种边薄心厚的“太师饼”,就是为纪念他老人家而生产的,此乃月饼“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了芝麻,核桃,这些都成为了月饼的添加料。饼里加了这些胡地产物,故而也和胡琴胡笛胡萝卜一样从俗,称为“胡饼”。而这胡饼一叫就叫了几百年,直至到了唐代,当时京都长安可谓供应充足,来自四面八方的匠人们在这里开设糕饼店,生产各式各样的胡饼。而在某一个中秋节,唐玄宗吃到了胡饼,慨叹其味道鲜美而名字不好听。杨贵妃望见天空皎然的明月,与圆圆的胡饼相似,于是信口道:不如叫它月饼吧!
至此,月饼就叫月饼了。之后宋代还叫过“小饼”、“月团”,苏东坡还写过“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对其进行推广,但民间却不买账,依然叫月饼如故。因为除了这个名字之外,人们还真难找到另一个更合适而贴切的名字来称呼它了。
还有一个传说,就更血腥和刺激了——元朝末年,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特别在东北地区,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
到明清两代,对月饼的改造也仅是技术性的。除了把月饼变得更精美雅致之外,便少有原创性的创意出现。这也符合中国文化发展的进程。前人的所有创意,到明清之后,除了雕琢与修补,便再难有新的东西出现。
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与不同的地域文化相融合,并汲取各地的物产和饮食习惯,月饼渐渐演化成京式、苏式、广式、潮式、川式等不同的系列,其制作工艺和原料及成品都大相径庭。京式月饼如烧饼,外皮香脆;苏式月饼外皮层次多且薄,酥软白净。广式月饼和西点相似,以内馅多变而著名。除此之外,还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民所制的清真牛肉月饼以及台湾地区以蕃薯为原料的月光饼。花样之繁多,层出不穷。
近年来,随着制作工艺和人们口感要求的提高,一些原本与传统月饼沾不上边的原料也出现在月饼中,并催生出新的类型月饼。如:无须烤制而只须冷冻后就可进食的冰皮月饼;用蔬菜水果做馅的果蔬月饼;用鲍鱼、鱼翅等做成的海鲜月饼;还有纳凉月饼、椰奶月饼、保健月饼,以及在外形上突破圆形而采用动物外形的异形月饼等。
值得一说的是,近年来,月饼的包装也越来越高档化。月饼商家们对月饼的包装可谓煞费苦心,把想到的招无所不用其极。这使得很多包装已对月饼构成喧宾夺主之势,使月饼这个大众化的消费品变得离大众越来越远。但愿这只是个过程,而不是结果。
中秋节到了,祝广大朋友节日快乐,有兴趣的话,把你们那里吃的月饼或者关于月饼的记忆,跟在后面吧。
以下月饼图片来自网络,谢谢图片作者分享!
http://pic9.nipic.com/20100810/4698547_143028097782_2.jpg
http://www.reader8.cn/data/uploadfile/data/uploadfile/200909/20090915112651524.jpg
http://pic4.nipic.com/20090807/2224536_134052005_2.jpg
http://i3.s2.dpfile.com/pc/2d53dc6098c06253fadb1c7f8303ef30(700x700)/thumb.jpg
http://pic16.nipic.com/20110905/5563735_144008614000_2.jpg
http://d01.res.meilishuo.net/pic/l/46/fc/0cddbe21c90ee0853fc878be7472_500_500.jpeg
http://pic9.nipic.com/20100811/2087665_155804052467_2.jpg
http://pic4.nipic.com/20091204/1732434_220141506786_2.jpg
http://pic15.nipic.com/20110630/4378765_201551933000_2.jpg
http://img1.gcimg.net/att/day_120906/1209060844ebb50a85c115cdb7.jpg
http://www.savesafe.com.tw/ProdImg/1232/294/01/1232294_01_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