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2015-05-17 08:17:25)
标签:

情感

十步芳草

十步芳草angela

旅游

文化

分类: 散文、随笔(Essay)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 • 14 • 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他在美国,我在中国,我们之间隔着太平洋。我们的爱情之路异常艰难:两地相隔几千公里,空间使我们不能天天相聚;两地有十二小时时差,我的白天是他的夜晚,时差让我们在网上相会也不易。很多人的爱情夭折在时空的煎熬里,我们的爱情却成活并长大了。

        他与我一样热爱文学,钟爱大自然,迷恋中华文化,常在网上欣赏中国的山山水水的照片,浏览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网站。在网上的一次搜索中,他发现了我的博客。谷歌浏览器有自动翻译功能,点开我的博客链接直接展示出来的是英文而非中文,我们间的第一个障碍——语言障碍被轻描淡写地自动地排除了。他时常访问我的博客,读我写的文章,欣赏我发到博客里的照片。那时我不知在几千公里外我有老外读者。彼时我们是陌生人。我是作者,他是读者,我们无交集。

       不久,他成为我的狂热的粉丝。品读我的文章成为他每天醒来做的第一件事,看到我的博客未更新便会有些失望。

        为方便出版社、报社编辑联系我,我将电子邮箱地址一直挂在我的博客首页,所以他很容易地找到了我的联系方式,给我发了电子邮件。

       我读了他的一些电子邮件,感觉此人很绅士,与我有许多共同点,且真心热爱中华文化,于是与他互通电子邮件起来。在电子邮件中我们无所不谈。

再往后,我们除了互通电子邮件外,还在雅虎通视频聊天。对着电脑我们感觉对着真人。

        然而时差使我们往往不能同时在线,于是我们交换了电话号码,国际长途贵贱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两颗心都急迫地想听到对方的声音。每天再忙他也会打电话给我,我有时也打给他,但他打给我的比我打给他的多得多,他说:“尽量让我花电话费打给你。”

        一天,他说他要见我,在真实生活中见我。他说:“我不能等了!我感觉已经等了你一辈子!”这句话旁人听起来只是甜言蜜语,在我的耳朵里是他的心跳和呼吸,我相信,这是真的。你若问我为什么相信,我告诉你:感觉。

       于是,他在大洋上空飞来飞去,我们聚少离多,因此在我们一起度假的日子里,我们把一秒分成一百秒、一千秒来过。我们不参团旅行,因不愿被任何人打扰,选择自由行。我们对对方的感情不断地升华,加浓,加深。他的通情达理、诚实可靠、慷慨大方、体贴入微、浪漫柔情让我深深地欣赏,大大的感动。当然,我也被他英俊潇洒的外貌所吸引,在他眼中我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他的求婚一点也不浪漫。

在宜昌市一家酒店里,我从卫生间出来,他坐在电脑前读着什么,我发现床头柜上多出一个首饰盒,打开一看是枚戒指。我望着他,他未像电影里的男主角那样单膝跪地问我:“你愿意嫁给我吗?”

        他轻声说:“亲爱的,请过来。”

我走到他的电脑前,他让我坐在他的腿上。我看见电脑显示的是与床头柜上的戒指款式相同的戒指。

        他指着页面跟我解释那枚戒指的涵义:“这是爱尔兰传统的求婚戒指。我是美国人,但我的祖辈是从爱尔兰移民去美国的,所以我们家人的骨子里一直保留着爱尔兰传统。这枚戒指的形状是一双手捧着一颗心,我把它送给你就是向你求婚了。”他的求婚就这么完成了,我未说“YES”也未说“NO”,因为他没有问我呀,我为什么回答呢?或许他认为问我是多余的,已听到了我心里发出的声音:“我愿意!”

        大抵女人都想拥有说“YES”的机会吧,在中国登记结婚当日,我想起他尚未给我标准的求婚仪式,举着结婚证对他说:“啊!我忘记了——你还欠我一个求婚仪式!”

        他哈哈大笑,是那种小顽童式的大笑,娶到我的他正得意洋洋。我瞪眼看他。

我的样子显得很认真吧?他看了看我,说:“亲爱的,求婚没有标准形式啊!”

        我默不作声。

        他问:“你是想让我单膝跪地吗?”

        我给了他坚决的回答:“是的!”

       他晃晃脑袋,耸耸肩,说:“现在求婚晚了,你看你已经嫁给我了。不过我愿意天天单膝跪地,这样可好?”

       我听了心中欢喜,之后却把这事给忘了,直到某一个结婚纪念日,才想起跟他索要那个欠我的单膝跪地及那句标准式问询。

       他毫不犹豫地单膝跪下,满脸温柔甜蜜自信地问我:“亲爱的,你愿意嫁给我吗?”

        我噗嗤一声大笑起来,回问他道:“婚都结了你还问我做什么?!”

        他一把拥住我,两人都笑出泪来。

       文化差异有时会使我们彼此误会,但误会总会被爱情化解。我们相互尊重,欣赏,理解,包容。

        世上有许多关于爱情的名言,如白朗宁说:“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爱,因为我有爱。”冰心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我现在也可以这么说。我的情感经历正如莎士比亚说的“真实爱情的途径并不平坦。”但不同于拜伦说的“没有青春的爱情有何滋味?”我们都拥有青春时巨大的太平洋横在我们之间,若无互联网这道桥,无文学这个介绍人,我们永远是陌生人。爱情的幸福相似,艰辛却各不相同,因此人的感受不尽相同。获得爱情不是青年的特权,人一生都有可能发生爱情,只要不放弃对爱情的追求。我们燃起全部的热情使出全部的气力,何止跨越了千山万水?太平洋于我们而言,绝不只意味着时空差距,它还包含了文化差异。

         无论如何,我们终于跨过太平洋走到了一起。

        如今,我们的爱情正枝繁叶茂,我们连接在一起的生命正在一起变老,而我们的心却越活越年轻。

 

 

 

 

作者:梁蓉

笔名:十步芳草

英文名:Angela

美国东部时间2015516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6月13日补充信息:

 

此文发表于三峡晚报2015年6月13日07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d7f7ec90102vqh5.html

 

 

这些年他送给我的礼物照片: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某年某月某日他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照片。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我们一起看过的风景、住过的酒店、吃过的饭菜: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这张照片是我站在酒店房间的阳台上拍的。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14我们跨过了太平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