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随笔《我在他乡8第十一天蓝天》

标签:
十步芳草十步芳草angela梁蓉文化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Essay) |
系列随笔:我在他乡(八)第十一天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3月6日
雪过天晴。这是我在露台上拍的我们家屋后的蓝天。
我计划在屋后种蔬菜,在屋前、屋旁种花草,圆我的田园生活梦。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3月6日
美东时间2015年3月6日,是我到达美国的第十一天。
连续下了几天大雪,我们的家白雪覆盖冰凌悬挂,成了童话里的小屋。
我喜爱任何天气。下雨有下雨时的景致,下雪有下雪时的风光,刮风有刮风时的气派,天晴有天晴时的气象,不同的天气带来不同的感受与变化的心情,天气变化正是我感受丰富生动的大自然的机会。
今早一觉醒来发现雪停了。拿起手机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显示今天是晴天,当下室外气温零下摄氏15度。零下15度!我家乡宜昌从未有过这么低的气温。暖气开着家里温暖如春,我无法想象室外多冷,如此低的气温下的室外的点点滴滴都激发出我的好奇心。
窗外的天空蓝如纯净通透的蓝水晶,一丝丝白云薄柔若絮,轻轻缓缓地在蓝天中随风飘忽,排列得好似五线谱,我仿佛听见了风儿按五线谱奏出的轻音乐。再看,蓝天又如浩瀚无垠的蓝色的海洋,白云似点点白帆在大海的波浪中起起伏伏。率直的阳光铺洒在封冻了的湖上,无数晶莹剔透钻石般的光点光圈在冰面上欢快地闪着跳着。
我问:“美国的空气质量这么好还需要在家里放这么多空气净化器呀?”
他解释道:“室外空气的质量再好也得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好,空气净化器是家庭常用电器。再说我们这里有山有水,植被繁茂,鲜花盛开时节空气中的花粉浓度高,空气净化器可过滤花粉。”
我又问:“花粉浓度浓到什么程度呢?”
他答道:“空气中花粉很浓的时候若窗户开着,桌上、地上到处都是绿的,因为覆盖着一层淡绿色的花粉。”
我听了遥想,那得有多少花同时开放才会有这么多的花粉呀?不禁憧憬起这里春天的景色来。
家门前的这个湖泊由山峦环抱着,屋后是国家森林公园,我之前从未在植被这么繁茂的自然环境中生活过。我想象这里春天的景色,怎么也想象不出来。
想起他说一直不关空气净化器、空气调节器,不明白为何他不担心电器起火,便问:“怎么可以让电器一直不停?不怕电器长时间运作起火吗?”
他笑笑,说:“用不着担心,电器质量信得过。”还介绍说那个空气调节器不仅能交换室内外的空气,还能保持室内适当的湿度,更能过滤净化外面进入室内的空气,保障输入的空气新鲜安全。还说人们不仅十分在乎室外的空气质量,也很在乎室内的空气质量。
阳光透过窗玻璃进屋了,地板在阳光下亮闪闪的,屋子里更温暖了。我们在窗前闲聊着。
我痴痴地望着窗外的蓝天白云,儿时司空见惯后来难得一见的蓝天白云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我喃喃自语:“我小时候常常看到蓝天白云,夏天夜晚在院子里乘凉的时候数星星,天上的星星清清楚楚的,那时候我们宜昌的天也像这么透明,这么蓝。没有雾霾多好啊!”
他听了这话立刻握住我的手,问我:“亲爱的,你这么快就思乡了?”一脸关切的表情。
我安慰他:“思乡是必然的,哪怕只离开家乡几天,这是人之常情,更何况这里离家乡这么远?不过,别担心,我没事。”
他听了没说话。我们俩都静静地欣赏窗外的风景。过了一会儿,他才说:“美国也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多年前美国人也曾受过雾霾的煎熬,美国从制定严格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入手,经过很多年,下了很大功夫才把人们从雾霾中解脱出来,雾霾问题解决后一直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坚持对环境的检测与管理,现在司空见惯的蓝天和好空气是多年来持续坚持保护环境的结果,这结果来之不易。”他顿了一顿,似在安慰我,说道:“发展的路不会是平坦的,任何地方都一样,发现问题努力解决问题就是了。”他又顿了顿,指出:“美国还存在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
尽管无需担忧门窗紧闭时室内的空气质量,但我感觉在门窗紧闭的环境中有些闷,建议打开一些窗户。他通情达理,接受了我的建议,还笑着自我安慰道:“打开一些窗户也可以,反正可以把暖气调高一些,我们也不会冷。”我去三楼将两个对着的窗户各打开了一些,通过自然通风换气的方式从窗外获得不断流动的新鲜空气。
我返回二楼,望望屋前窗外的蓝天、蓝天下银白的湖泊,再转身观察侧窗外的蓝天、树木。蓝天下两棵松柏裹着白雪静静地伫立着,像神秘的圣诞树。我想,美的景致理应被记录下来,对我先生说:“我今天要拍风景!”他说:“那你可要尽快,不然树上的雪会融化。”
随着阳光力度的增强蓝天越来越高远深邃,阳光仿佛被蓝天染过了,洒下来的光仿佛也是蓝幽幽的。这时的蓝天与先前看到的不同了,蓝天已无白云相伴,无边无际的纯粹的蓝天悬在湖泊的上空,屋后一棵棵高耸粗大的树木插在蓝天中一动不动,枝枝丫丫将蓝天分割开来,宛若精美的雕刻。
梁蓉(笔名:十步芳草)
英文名:Angela
蓝天的蓝映在我们家的玻璃窗上了。
照片中的灌木中有木槿,还有另外一种我不知名字的灌木,这些灌木春天都会开花。
它能够保证不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照片左边插在雪中的那把大铲子就是我用过的雪铲,是塑料的,看起来大,但很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