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约瑟夫的阶级成份
(2015-01-29 17:07:15)
标签:
转载 |
分类: 读后感、观后感(Review) |
特别是这句收尾点睛之笔“是该造制出些新的尺度!”来得最神妙了!
今天几乎一整天都在老师的博客里学习,感觉回到了三十几年前的课堂,虽只见文字未见其人,但恍若置身课堂听您滔滔不绝谈笑风生。
约瑟夫的阶级成份
(原载文汇报1999.12.16“笔会”)
约瑟夫是瑞士圣加仑市郊一个农场主,经营着九十五公顷的苹果园。这是一个脸上有几粒雀斑、身材颀长的小伙,二十八九岁,还没结婚。雨后的苹果园分外清新,远处小镇上哥特式教堂的尖顶,衬托着满眼翠绿的农场,使我们仿佛置身于疗养胜地。约瑟夫有一幢精致的别墅式住房,另有几栋工作用房,有大型储藏冷库,三部汽车和各种农作机械。
约瑟夫介绍说,他这里的苹果都是优良品种,每公顷产量达六七十吨,试验园地里有望达到一百吨。我们惊讶不已,同行的内蒙农艺师悄悄地说:“我的妈,我们那里最好也就三四千斤!”
问九十五公顷的果园多少人经营?回答是他和他的母亲,一切自己动手。问请多少个长工,回答是请长工没必要,也不划算。问请多少个短工,答只在春季请两个,给果枝摸赘芽,干一个月;秋季请十个摘苹果,干两个月。问只有你和50多岁的母亲两个,忙得过来吗?答没有问题。我们都不禁纳闷"九十五公顷就是一千四百多亩,苹果地的耕作、浇水、施肥、嫁接、运输……怎么忙得过来?
走到苹果园里,只见这里的苹果树一行一行,枝叶长向像晾晒在铁丝网上的衣服,都没有向四面八方伸展。约瑟夫说:这是为了通风和光照,也为了省地特意把它整成这样的。再看另一边的果树,全都栽在一个个塑料桶中,如同我们盆栽的花木。我记得在国内曾听农场的专家讲棉花,地面的枝干和地下的根须大体一样长。盆栽的苹果树限制了根的发展,如何吸收营养结果实呢?约瑟夫说:营养保证了,根就不会长长。说着提起一个苹果树塑料桶给我们看桶底,三个排水孔外干干净净,不见半根须根。这时我们发现每一棵树下都有一条小小的如同静脉注射的塑料管装有针头插入土中。约瑟夫告诉我们,这是输送营养的管道,由电脑控制,营养室内按比例配置好果树生长所需的养分根据果树需求随时供应。他的苹果冷库也全由电脑控制,并不需要专人管理。至于施肥、耕作,都请社会专业公司操作,不必亲自动手。同行的一位专家感叹道:人家已经不仅是实现了机械化、电气化,而已是电脑化了。硬件电脑化,软件社会化。
离开苹果园,在车上有人突然提出一个怪问题:如果给约瑟夫划阶级成分,倒底该划什么?七嘴八舌,大家一下颇犯了难。划地主么,拥有95公顷土地,标准的地主;划资本家么,这么多资产,地道的资本家;划农民么,风吹日晒,长年累月在地里劳作,还取得了国家颁布的“农民”证书,标准的农民;划工人么,所有机器仪表亲自操作,自食其力,典型的工人;他还有自己实验室,算得上名符其实的科技工作者;他种的苹果,百分之二十直接售出,百分之八十卖给超级市场,也是商人。那么他倒底该划什么?都是,又都不全是。我们已有的理论在他面前已经显得捉襟见肘!
也许这是一种新人,一种集地主、资本家、工人、农民、商人、科技工作者于一身的人物,一种成分复杂的人物,一种处于"边缘状态"的四不象式的人物。一种超出我们已有理论规范难于界定的人物……是该造制出些新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