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大宜昌”从何而来

(2012-10-27 16:14:12)
标签:

十步芳草

宜昌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Essay)

随笔:“大宜昌”从何而来

宜昌市政府为谋求城市发展正在努力将宜昌市打造成一个“大城市”。去年我在《三峡晚报》看到宜昌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建设“大宜昌”的意见和建议的文章。对建设“大宜昌”,我作为宜昌市的一名普通市民自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做了三件事情:一是给市政协写信,二是拨打市长热线,三是拨打《三峡晚报》市民热线。我做这三件事是为了一个目的:三管齐下确保我的建议能够传达到相关部门并得以采纳。记得我在电话中跟《三峡晚报》的记者说:当我在北京、上海看到人们在公交车站井然有序地排队候车的时候心里非常羡慕。

我的建议是:在夷陵广场这样的大的公交车站点分别设置各路车的站牌,以此指引乘客排队候车;在夷陵区几个十字路口增设斑马线和车行及人行红绿灯。

我的理由是:建设“大宜昌”不能仅从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地域、增加城市人口等方面)入手,还必须狠抓城市精神文明建设,而精神文明需要一定质量的硬件设施做支撑。一个称得上“大城市”的城市应该有较高的城市素质,而市民的素质是城市素质的体现。

宜昌人的素质是高还是低?我没有做过调查不能胡乱评估,但我从平时的观察中发现大多数宜昌人的素质还是比较高的,比如我们的城市干净整洁,我们的市民热情友好。虽然宜昌人的素质比较高,但在大的公交车站人们追着公交车疯跑前挤后拥的现象天天都在出现,我就想,人们都不愿意排队吗?显然不是,问题是你想排队可不知道队在哪里,没有队你何从排起?经过夷陵广场的公交车共有7条线路,原来夷陵广场只有一个笼统的站牌,上面印有7条线路,长约300米的夷陵广场边沿处处都是各路公交车停靠的地方。如果不在这样的大的站点分别设置各路车的站牌人们根本无从排队。再有,在夷陵区几个车行量和人流量非常大的十字路口不仅没有车行和人行红绿灯,居然连斑马线都没有,我时常看到人们惊慌失措地在马路上穿梭飞奔。人们不愿意走斑马线吗?显然也不是,附近没有斑马线你难道绕很远去找斑马线吗?

毫无疑问,一个没有秩序的城市不管它的规模有多大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大城市”。秩序是什么?说小了是规则,说大了是文明。

时间,在流逝;我,在观察。

宜昌在时间中一点点变化。我看到了我所提出的建议的成效:夷陵广场增设了24路、34路及100路的站牌,并派有工作人员执勤督导乘客排队候车,但至上个月其他各路车却还没有具体的、准确的停靠位置;夷陵区几个我点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车行及人行红绿灯,划出了斑马线。今天,我路过夷陵广场时欣喜地发现宜昌公交已经完全采纳了我的建议:在夷陵广场又增设了其他各路车的站牌,人们在各路车的站牌处排队候车。

宜昌市的每一点好的变化我都让我感到欣喜,我对宜昌市政府乐于向市民征集意见和建议的政风很欢迎,对宜昌公交和宜昌交管部门乐于接受市民的意见和建议的行风很赞赏。对《三峡晚报》办报为民的宗旨十分欣赏。

《史记管晏列传》里管仲有一句名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即人在丰衣足食之后才能够懂得礼仪及荣辱,这就是所谓的“丰衣足食礼仪生”。看起来丰衣足食与我的两点关于“大宜昌”的建议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实质上仓廪实及衣食足是硬件,即人们的生存条件;礼仪及荣辱为软件,即人们的文明素质。治国是这样,建设一个城市更是如此。没有合理的硬件,作为软件的文明便无根基;同理,“大宜昌”,将无着落。

 

 

梁蓉(笔名:十步芳草)

2012.10.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