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语句衔接题巧解七法

(2013-01-11 09:31:18)
标签:

容貌

同学们

没人

思维

项应

分类: 教学文章

语句衔接题巧解七法

 

作者:赵海军

 

语句衔接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这一考点。由于该题能有效地检验学生缀句成文的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因而一直倍受命题老师的青睐。下面笔者结合着近些年来的相关高考题,谈谈这类试题的解题技巧:

一、  看陈述对象,考虑话题的统一性

统一的话题是保持语言连贯的首要条件。一般来说,同一主旨的话题,陈述对象是明确而集中的。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语句就会衔接紧凑,思维就会顺势而下;转换了陈述对象,话题的统一性就会遭到破坏,语句就会不连贯。

例如:(2000年春季高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                 

  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

  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

从保持话题统一的角度考虑,该题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也应该是“公安干警”,所以D选项衔接最恰当。

二、   看前后句式,考虑句子结构的一致性

一组统一在一个话题下的句子,对多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叙述时,它们各自的内部语法结构往往有组合上的一致性。也就是说,结构上与前后句相同的句子,往往更能保持句子的连贯性。

例如:1998年全国高考)下列句中括号内的两种表述,表述恰当的一种是:

  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

这道题要从保持句子结构一致性的角度考虑。由于前后两个句子都是主谓句,为保持句子结构的一致,选择的句子也应该是主谓句而不是偏正短语,所以选择b项。

三、看语句顺序,考虑思维的合理性

思维的合理顺序,在语言的连贯中一般体现在时间先后、空间方位和逻辑推理等方面。不论我们采用何种表述顺序,其语句所显示出的语意都不能出现裂痕或阻隔,思维都应该是连贯流畅的。

例如:(1998年全国高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                               

  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

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这道题要从表述的顺序考虑,该题的顺序应该是逻辑顺序。“不传达上级指示”这一统一思想认识的工作应该放在“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这种具体实践操作的工作前面,而不落实这两项工作的直接后果是“环保工作没人管”,最终的结果便是“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C选项排列恰当。

四、看词语照应,考虑语脉的相承性

语脉的前后照应,必定有显性或隐性的词语与之相应。前面或后面出现了某一词语,再寻找相对应的词语,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确定其先后顺序,使其语脉的链条相承衔接。

例如:(2006年浙江高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项是:

情趣是感受来的,起于自我的,可经历而不可描绘的;意象是观照得来的,起于外物的,有形象可描绘的。                                         

                                    

A.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镜自照。

B.情趣是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意象则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情趣如自我容貌,意象则为对镜自照。

C.情趣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意象则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情趣如对镜自照,意象则为自我容貌。

D.情趣是起于对基层经验的反省,意象则是基层的生活经验。情趣如对镜自照,意象则为自我容貌。

根据题干中“情趣是感受来的,起于自我的,可经历而不可描绘的”一语,可知“情趣”来自于自我的生活经验,同样,题干中“意象是观照得来的,起于外物的,有形象可描绘的”可知意象是起于对外物的反省。前者强调自我,后者强调反省自照,从前后照应的角度来看,答案应为 A项。

五、看画面色调,考虑情景的相融性

  遇到写景抒情的描写文字,不管它写的是什么景,抒的是什么情,也不管它是先写景后抒情,或是先抒情后写景,抑或是景就是情、情就是景,都应考虑情景的相融性,一定要依据“情景交融”的原则来选择与文段画面色调相一致的句子。

例如:(1988年高考试题)为画线处选择一个句子,使上下文衔接紧密。

                  ,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经萎落,显得这一带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由情境氛围的和谐性来看,本题可以先排除A项和D项。原文已交代地点是一个“坟地”,季节由“枯水”可知是寒气料峭的晚秋或初冬,气氛是静寂的。全段写出了一种凄凉冷落的氛围。而A项“夕阳烘炙”, 崖壁成了“五彩的屏障”,渲染的是热烈的氛围;D项“透明的羽翼”,格调清新,也与原文不和谐,故AD两项应当排除。由空间的一致性,我们又可以排除C项。因为C项说崖壁“矗立在江对岸”,而原文中说壁下石碑上“字迹模糊”,这表明崖壁一定近在眼前,故C中崖壁的地点跟原文不一致。根据上面的分析,这道题应该选B项。

六、看上下文押韵,考虑音节的和谐性
    上下文之间,如果双音节对双音节,单音节对单音节,平仄相对,特别是末字押韵,音节会更和谐,连贯性也会更强。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⑴每逢深秋时节,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⑵远眺群山环抱,                             ;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本题除了考虑语意的连贯,更重要的是考虑音节的和谐。音节的和谐通常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句式对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题中⑴句,“每逢……”为六字句,若选①则显得参差不齐,而②则对应,并且“瞰”“览”押韵;⑵句中“远眺”与“近看”对称,其后各有三个四字句,若选③韵脚是“抱”“翠”“水”“茂”显得不太和谐。而选④则“抱”“绕”“水”“茂”韵脚和谐自然。故只可选D项。

七、看标点符号,考虑语段结构的层次性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分清语段的结构层次,确切理解语段的性质和意义。在高考中,有时我们要重视标点符号的独特作用。

例如:(2006全国高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①却辉映着过辉煌的过去
②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
③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④它们看似陈旧
⑤生动地展现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⑥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种重要窗口
A
.④①③⑥②⑤
B
.②⑤⑥①④③
C
.③⑤②⑥④①
D
.⑥④①③②⑤

从题中的两个句号可知,该语段在意思上应分为两个层次。居在第二层开头(即第一个句号后)的那句话必须是个有主语的句子,据此可选出;而紧跟的语句只能是与之构成转折关系的。可判断答案为C项。

从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语句衔接题出题越来越灵活多样,对解题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上七种解题技巧权当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同学们对该题型的关注。

 

                                           ——2007.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