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明和家谱
明和家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439
  • 关注人气: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2022-09-10 07:34:55)
要论影响安庆历史进程的人物,从古至今如数家珍:晋郭璞堪舆“此地宜城”,南宋黄干“筑安庆城",明"知府工宗徐可其肇造振风塔",清曾国藩“洋务运动”创设安庆内军械所,中共第一任书记陈独秀等,但有这样一个人物,史志明确记载:“万世以下知有公者,兹郡(安庆)亦随之不朽,何其幸哉”,“安庆自此重矣”,这个历史人物到底是谁呢?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安庆历史人物古籍记载截图和曾国藩在安庆洋务运动中建造的中国第一台蒸汽机和汽驳船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陈独秀二子暨烈士陈延年、陈乔年读书旧址正在施工鸟瞰图
在安庆古城西有处曾经的"皖省第一名胜区"——大观亭,民国时期胡适在安庆讲学造访时,挥笔题诗一首:"东有迎江寺,西有大观亭。吾辈不努力,负此江山灵",让这位民国公认"大家"慨叹不己的大观亭其实就是自元末,历明、清、民国时期,一直备受安庆人民"崇祀"的余阙墓塚所在地。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迎江寺和振风塔,位于城东,曾经和城西大观亭遥相呼应,二者历史上都是安庆标志性名胜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旧时安庆和余阙有关的遗迹还有大节堂、尽忠池、将军冲和风节井,一座城市和一位英雄,成就一段历史佳话
中国历史上曾经出过三位顶天立地的英雄,唐朝叫张巡,他因为死守睢阳;宋朝精忠报国岳飞;大观亭由来就是一位元末英雄余阙。话说南宋黄干筑安庆城仅六十二年,南宋亡,"元至正丙申年,守帅余阙重修,增高至二丈有六,浚重濠,三引江水环绕",这些地方志记载的史实,被元末明初一位叫作高启的诗人所证实,他正好路过安庆,有感而发一首《题安庆城楼》:层构初成百战终,凭高应喜楚氛空。山随粉堞连云起,江引清淮与海通。远客帆樯秋水外,残兵鼓角夕阳中。时清莫问英雄事,回首长烟没克鸿。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今安庆谯楼雄姿,余阙于元末在原南宋城墙基础上增建,历代多次修葺,现保存完好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余阙重修安庆城和元末明初高启《题安庆城楼》诗古籍截图
诗中所题的英雄事,指的就是元末余阙守安庆孤城七载。从下面的《元末长江流域群雄割据图》,我们可以看到张士诚、朱元璋和陈友谅分别以长江流域的苏州府、应天府(今南京)和武昌府(今武汉)为根据地,他们窥伺安庆,因为安庆是中江巨防,谁能拿下安庆,就能一统长江流域。“是时,淮东淮西皆陷,余阙独守安庆,左提右挈,历大小战役数百,屹为江淮屏障,至正戊戌(公元1358年),陈友谅整合大军来犯,阙力战至午,遂陷,公(即余阙)北而仰望曰:'吾守孤城七年,今兵疲力竭,不能去寇而雪耻恨,愿以死报国',遂拔剑自刎,坠濠西清水沟”。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元末长江流域群雄割据图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事迹,载于元末明初贾良著《余忠宣公死节记》
我们自汉代以来,都是以“睦姻抚恤”为基本道德规范,后来被行侠仗义所替代,所以我们在大量的古籍当中,都有大篇幅的关于“义行”的描写,这也融入到我们中华民族的基本DNA中,所弘扬的就是余阙这种舍生取义的正能量。明成化进士谢迁著《余忠宣公庙记》云:“公殁在城西清水塘,葬之者因即其地,我太祖荡清区宇,即表其墓,复命有司立庙,岁时飨祀之,墓在外而庙在府东”,这时候应该是庙墓分祭,至明罗英《新建余忠宣公大节坊碑记》中有“嘉靖戊子冬”在“神道南建坊(大节坊)”记载。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余阙死难处清水塘现状和位置图,此处又名尽忠池、清水濠、鸭儿塘,正在棚户区改造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余忠宣公庙记》和《新建余忠宣公大节坊碑记》
这里还有个故事,“建坊将落成,又思题扁,大书弗称”时,作者(郡守罗英)“一日闲暇,观郡堂之西有立石一,盖公(余阙)为韩君懋所作'大节堂'三字也”,于是拓得原迹作为牌坊匾额。我们知道古徽州素有“牌坊之乡”美誉,其实现在能留存下来也就是凤毛麟角,其中在歙县郑村有座“贞白里坊”,是徽州地区最早牌坊,正中匾额上就是余阙题写的“贞白里”三个篆刻大字,“笔锋劲直,俨如端人正士,屹然如目前”。高山仰止,景行景止,这个牌坊历尽700年不圮,除了余阙和此地郑姓家族有渊源外,其实和他在历史上崇高地位有关。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贞白里坊位于歙县郑村,额枋上有"贞白里"三个篆刻大字,落款"奉政大夫佥浙江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事余阙书"。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明安庆郡守罗英偶得余阙“大节堂”手迹经过,载于志书
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主要从“立德、立功、立言”三个方面评判,谓之“三不朽”。中国历史上称为“三不朽”的人物寥寥无几,我们熟知的孔子,虽然撰写《论语》,创立儒学,但他没有军功;而余阙不但同前文提到的唐朝张巡和宋朝岳飞一样立德和立功,因为“文进士”出身,所以他留下了许多诗集、文章和碑刻,评价他为一个完美的“三不朽”英雄,一点也不为过。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安庆怀宁子贡岭供奉的孔子手绘画像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英雄也可以长得这么帅,影视剧中的岳飞形象
从墓塚到大节坊,直至明正德知府胡缵宗在余阙墓侧修建“青阳书院”(余阙早年耕读于巢湖边青阳山下,故号“青阳先生”),其继任者陆珂于明世宗嘉靖四(公元1525)年在余阙墓的西山建“大观亭”,由推官李钦昊撰写《大观亭碑记》云:“近思元余青阳之祠不可以不饰,亲尝相度,因得隙于祠之西山”,“中立一台,旁起一亭,随势低昂,缭以短垣,因山高下,甃以曲道”,“足以览一方之胜,一郡游览之所”,“皖中风景俱若踊跃奋迅而出现也,公(陆珂)曰是亭宜名以'大观'”,这就是大观亭由来。以后历代多有重修,民国时期建有辛亥革命吴樾诸烈士墓。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登高一望,大江之上,百舸争流,千帆竞渡,大观之亭亦是大观之人,而适于大观之景也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明嘉靖年间安庆推官李钦昊撰文《大观亭碑记》,这是最早出现“大观亭”字样的文献
从明中期就被誉为古安庆“八景”的大观亭,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留有大量诗词、楹联。笔者在探访其遗址就发现一块断碑,镌有“忠魂怒涌伍胥朝,东流江水碧望天”楹联一副,上联用了“伍胥怒潮”的典故,战国时伍子胥因为孤忠而死节,他死后化作了钱塘江的万丈怒涛;下联引自唐李白诗句“碧水东流至此还”。清咸丰年间“兵燹”亭毁,同治有扩建,但随后由于“世事乖谬”,各处景点渐渐破败。而今,随着城西片区老城改造,安庆市政府决定重建大观亭,发掘历史文化精华,再现安庆标志景区。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现场探访“忠魂怒涌伍胥朝,东流江水碧望天”断碑,位于旧墓道位置,落款是“怀宁段光融撰并书”
安庆起塞氛余阙守孤城——大观亭的前世今生
“千年事往人何在,一塚灰埋谁去哀”,大观亭现在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庆市政府有在遗址重修规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