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曲天上有,起源奈何争议多。

标签:
杂谈 |
某网红一段嗲声嗲气的《女驸马》唱段,又引发了新一轮黄梅戏的起源地之争,沸沸扬扬,莫衷一是。互联网所特有的快餐文化,有时就像阵风,倏忽即逝。无论你是湖北黄梅人,亦或安徽安庆人,只要参与到这种争论中来,准会被喷得体无完肤,洁身自好的我本来是做好隔岸观火的思想准备,无奈黄梅戏的起源地之争虽然是个梗,但中国文化的主要特征其实就是正本清源,不得己我信马由缰,秉笔直抒。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际足联自己提出来说足球起源于中国,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是商业开发的需要,一开始舆论也自嗨了一番,慢慢的因为我们的足球水平太差了,可能也是怕别人看笑话,于是果断地退出了这种话题,不失是明智之举。这里顺便邀请一下湖北喜欢黄梅戏的朋友来安庆游玩,你深入到街头巷尾,田间地头,黄梅声声,处处飘香,老弱妇孺,自得其乐,因为文化这个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真真实实是历史底蕴堆积起来的。你在罗岭、石牌、源潭、破凉、青草、弥陀等安庆乡镇,甚至哪怕随便一个不知名的小村落的草台班子,其“唱、念、作”水准,不逊于有的县级剧院。
黄梅戏在正统的古代社会属于“淫词靡调”,不能登大雅之堂的,所以作为正史的地方志无以为记,这才给现今的起源地之争埋下了伏笔,而所持论据,大多捕风捉影,难以服众。所谓的邢秀娘被乾隆御赐为“黄梅名伶”,但遍查《黄州县志》,也无记载,难不成都是传说而己?黄梅戏最早商演是安庆的“民众戏院”,地址在今长江一号码头附近,民国郁达夫的小说《迷羊》也有表述。那时,安庆作为长江沿岸重埠,是同重庆、武汉、南京、上海一起被称为“长江五虎”,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对黄梅戏的辐射起了重要作用。
还有个争议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叫黄梅戏,直接叫安庆戏才对呀。清光绪湖北省《黄梅县志》卷之二第四十一页:“(距县治)四十里曰黄梅山,山皆梅,因以名县”,而清康熙《安庆府志》卷之二第三十四页:“政和五年置德庆军,绍兴中设安庆军”,可见,安庆之名是以军事组织形式为世人所知。自从“宋嘉定十年,黄干知安庆府,筑城”后,安庆先后经历了大大小小战役,不计其数。著名的有元余阙殉节、朱元璋大战陈友谅、明平叛朱宸濠、清初“海寇”入侵。清康熙六十年江南督学郑任錀有文曰:“皖城(安庆)为吴楚接壤,天柱、龙眠,背枕而卧,其面则吞泯汉,汇彭蠡、洞庭,左右襟带,固屹然金陵咽喉,江介扼要也”。大家都知道现今安徽省名于“安庆和徽州”,其实清初期未设安徽府治安庆时,大臣上奏给hd时的奏折是“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地”作为落款署名的,清初期“寇孽交讧,士民蹂躏”,这种排名是以军事地位为序要,后来嫌麻烦,直接以“安徽”代称。随后的“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更加验证了安庆战略上的重要性。安庆是和怀宁府县同治,有行政没区域,清初设安徽府治于今安庆谯楼后的安徽布政使司衙门,至今人们不敢直呼其名,而是以匾额“青天白日”代称,更不要说形成于民间戏曲小调了,老百姓是不敢犯这个“讳”的。
安庆最大的特色就是人才,而且涵盖了自然、戏剧、道法、科学、官宦各个领域,有中共第一任书记陈独秀、京剧鼻祖程长庚、两弹元勋邓稼先、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等。这里当然要说著名的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幼时失怙,在山环水绕的龙山凤水(桐城罗岭)中长大。有的技能不是后天培养就能达到的,天赋和耳濡目染的环境是所以成为“大家”的最主要条件,她十五岁时就能登台演出,天籁之音,轰动四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说黄梅戏有今天的地位,是千千万万个看似邻家的“安庆小妹”和“伢子”(安庆土话)一万分的喜爱和奉献分不开的。
解放后上影厂石挥导演的黄梅戏《天仙配》,不仅在内地引起轰动,而且在香港也大受欢迎,很多观众甚至痴迷得边看边跟着低声吟唱,于是香港邵氏电影跟拍了几十部“黄梅调”电影,大多赢得了极佳票房和口碑,然后又辐射到台湾和海外华人圈。黄梅戏的安庆口音同南京基本相同,这种渊源除了两地一衣带水地理环境,还有就是,清乾隆时,由江南行省拆分江苏和安徽时,许多赴任安徽省府安庆的官员都是原江南省的官员,他们带来的这种官话就形成了今安庆话的基础。而民国以南京为中心,这些非富即贵们,解放后主要迁移到港澳台及海外地区,应该说黄梅戏寄托了他们的乡思。
安庆从清乾隆起,一直是安徽省府治地。1951年12月,皖南区党委和行署迁至合肥,与皖北区党委和行署合并办公,1952年1月,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安徽省委,省委、省政府办公地点设在合肥。195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在合肥成立,严凤英投奔其下,但明显水土不服。自带泥土芬芳的黄梅戏,起源地本无质疑,唱腔优美,舞姿曼妙的黄梅戏,此时竟被“水荒、逃难、乞讨”等字眼所裹挟,想当然的被认定。而现在某省hm县网友拿出自己才是起源地的证据,除了撞名外,就是严凤英此时到其地学艺改造,何其哀哉。受到过周恩来接见,并为到安徽视察的毛泽东演出的严凤英,后来竟被罗列为莫须有的“文艺黑线、美女蛇、女特务”等罪名,1968年4曰7日,不堪凌辱的她,服药自s。
需要指出的是,新中国对艺术价值的重新界定,才使得严凤英和她的黄梅戏从走街串巷,备受炎凉,登上了大雅之堂,登上了人民的舞台。正是走过极为辛酸的人生,严凤英和她同一时代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们才成为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的重要开拓者。1978年5月23日,中共安徽省委宣布为严凤英平反昭雪,同年8月21日,她的骨灰归寝于安庆菱湖公园黄梅阁。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她化身仙女,落叶黄梅,天籁之音,流传经典,严凤英永远是观众心目中那位“飘飘荡荡下凡来”的最美七仙女。
唐代诗人刘禹锡《赏牡丹》诗中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之句,肯定了洛阳牡丹“国色天香”的“甲天下”花界地位。据《洛阳名园记》载:“洛阳为天下之中土,圭日影得阴阳之和,嵩少潺涧,钟山水之秀,为冠冕之望,天匠地孕为花卉之奇”。仅离黄梅阁一水之隔,位于莲湖西泮,安庆也新开辟了一块牡丹园,每年春季花发,游人如织,盛况空前,里人有诗曰:“谁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宜城好物华。疑是七仙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做好自己,增强实力,共同发展,正所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