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隐于尘世,源自千年,中国传统古村落,祁门奇岭村

(2020-11-11 19:05:24)

奇岭村,群山环抱,偏于一隅,距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南七十里。从周围高山上流淌下来的小溪穿村而过,临溪而建古民居鳞次栉比,白墙黛瓦。青石板垒作的通道衔接于数座石拱桥,枢纽于溪畔两岸,连接各户的巷道穿插其间,桥上建有亭台楼阁。这里就是国家认定的中国传统村落祁门县溶口乡奇岭村。

由于奇岭村四面环山,与外界交往必须翻越高山,因此历史上修建了数条古道,虽然只是一个村落的交通,但古道保存完好,单就石板路保存的完好程度可以与著名的徽杭和大洪古道相媲美。奇岭通往山外共有五条古道,分别是通往溶口方向的江同岭,通往芦溪方向的西术岭,通往奇口、倒湖方向的小奇岭,通往南溪、渚口方向的岗同岭和通往渚口小南溪方向的碑术岭和芦坞岭,千头坞岭,于是形成了著名的“五岭通衢”景观。

奇岭村的徽派古建筑,建造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聚集了木雕、砖雕、石雕各种工艺,如果不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被人为大量拆除,其古建格局不逊于今天走红的黟县呈坎,目前保存较好的还有以“文昌阁”、“养生池”和郑沛然、郑然厚古宅等一批古建筑。现在走进奇岭村,仍然可见里、中、外三门民居的马头墙仰望蓝天,堂屋内八仙桌正对大门,徽韵十足。

隐于尘世,源自千年,中国传统古村落,祁门奇岭村
奇岭建村始于唐朝末期(约在公元800~900年间),即奇峰先祖郑传(三世祖)带领其子郑延辛在抗御黄巢起义军进犯徽州时立下的汗马功劳,被朝廷封为金光禄大夫、镇国公、上柱国和大司徒(地位仅次于丞相),可谓集文武要职于一身。而郑传也因战时曾经于奇岭口时看中了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举家从闪里营前迁居奇岭口河西居住,后来考虑到河西地势平坦易受匪盗攻击,于是又安排部分族人在河西对岸的河东村居住。河东西面临水,东南北三面依山,易守难攻,而南面的山势陡奇,峰尖耸立,故命名奇峰。

由于当时社会四方离乱,郑传长子郑延辛在一次查看山势时发现了与河东村相隔五里有处山洼,这里四面环山,古木参天,溪水潺潺,不但适宜生存繁衍,更能避免兵燹,于是带领部分族人来此开基建业。

 唐朝经安史之乱后,元气大伤,由盛转衰,而在这片世外桃源般耕作的郑氏裔孙却瓜瓞绵绵,蛩虫斯斯,人丁迅速发展壮大,到了宋朝初期,已成一定规模村落,但由于是从奇峰那边始祖分蘖而来,故也一直称奇峰,就像族谱中同名须“避讳”原则一样,同地名也会带来管理类的麻烦,于是族中长老立意现聚居地四面皆岭的地理形势,于是冠名奇岭,此所以之由来也。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发展,奇岭村很快以丰富的文化沉淀、宏大的古建规模和历代的人文荟萃而享誉皖南赣北,其中“三祠祭祖、五岭通衢、六桥拱秀”等广为大家所认知。清代祁门知县吴嘉善慕名而来后著诗一首:半山秋色杂烟无,水阁灯青入夜孤。鱼跃方塘惊短梦,月留圆影挂高梧。一天暮霭横奇岭,十里溪声下倒湖。寂寂亭台惊短梦,五更风冷听雅雏。

(完) 作者  明和家谱  汪叔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