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从IMO金牌到菲尔兹奖看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前景

(2012-06-05 14:10:52)
标签:

转载

众所周知, 菲尔兹奖是国际数学届的诺贝尔奖, 4年发一次奖,最多奖励不超过4人, 而且获奖人年龄不得超过40岁。就一般而言,一位数学家出成绩的黄金时代约在40岁以前。

   
沃尔夫数学奖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数学奖项,地位仅次于菲尔兹奖学,沃尔夫奖对获奖者没有年龄限制, 不少没有在40岁以前拿到菲尔兹奖的数学大师,最后都拿了沃尔夫这个安慰奖。

   
从历史上看,在获得IMO金牌后数年,又获得菲尔兹奖的数学大家有以下几位:


苏联数学家:Grigory Margulis1946年出生,1962年获得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金牌,16年后获得菲尔兹奖,33年后获得沃尔夫奖。

苏联数学家Drinfeld69年获得IMO金牌,21年后获得菲尔兹奖。

法国数学家Yoccoz74年获得IMO金牌,20年后获得菲尔兹奖

俄国数学家Perelman, 82年获得IMO金牌,24年后获得菲尔兹奖

澳大利亚数学家陶哲轩,88年获得IMO金牌, 18年后获得菲尔兹奖

法国数学家Lafforgue85年获得IMO银牌,17年后获得菲尔兹奖

法国数学家(越南裔)吴宝珠,8889二年获得IMO金牌,22年后获得菲尔兹奖

 

1962年到2010年,一共有40几位数学家获得了菲尔兹奖,其中有高达7人是前IMO获奖者,这比例相当恐怖了。

 
   
实际上, 中国真正开始统治IMO是在9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 而一个人从年龄上算,这7个国外的IMO获奖者最终成长为菲尔兹奖的数学大家的例子来看, 从一个普通的IMO金牌得主到著名数学学者,需要20年时间间隔,也就是说, 中国即便是最早,也得在2010年前后,那批1990IMO得奖的中国人里才能出一个菲尔兹奖。

   
何况中国统治IMO来说,90年仅仅是刚刚开始而已。

   
以中国现在IMO强而菲尔兹奖却没人获得,就进而推出中国的IMO没意义,是典型的不用大脑思考的结果,是典型的因为今年收成不好,因此就认为明年播种没意义的幼稚思想。

   
实际上,IMO的意义是很重要的,这世界上, 很少有什么人能比IMO金牌获得者更有可能获得菲尔兹奖了。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