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吴兄赠天目杯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分类: 四季乱弹 |
【作品描述】
此天目茶碗敞口,小圈足,胎体厚重,釉层均匀厚润,口沿部位有明显的缩釉,在碗口内沿有金丝兔毫纹,施釉不到盏底,积釉、垂釉现象明显,凝重如钧窑的浮重或浊泪状,碗内壁以及外壁口沿处为酱红色,积釉、垂釉处为黑色;造型及釉色自然美观,是典型的宋代斗茶碗器型。
【何为天目?】
在镰仓幕府时代[1192~~1333年],日本僧侣来我国浙江天目山径山寺学佛,回国时带回一批建窑烧制的黒釉茶碗盏,由于每个碗、盏不同的釉色变化,仿佛就是一个不同世界的天相,可由有形的天目启发人们的
【天目杯的特点】
1】建窑黑盏施釉都不到盏底,露胎面积很大
2】成品多呈黑色或酱红色
3】胎质粗糙呈橘皮状;
4】釉层由盏口向下越来越厚,黑釉流淌至盏底时,积釉、垂釉现象明显,凝重如钧窑的
5】黑釉表面有暴釉孔与针眼;
6】圈足旋挖明快而精致;
7】口沿部位都有明显缩釉;
8】根据表面釉色可分为:银兔毫、金兔毫、油滴、鹧鸪斑。
【天目杯的工艺技术】
1】
2】足底无釉,烧成火温较高,釉汁有明显的垂淌痕迹,汤久热难冷。
3】天目杯、碗、盏是以20多种金属及瓷土为原料,在1330度的高温下煅烧挂釉制作而成,它与水接触后产生电磁波,其电磁波与水分子产生共振,将水分子缩小,排出其杂质后,在1至5分钟活化水质,使水瞬间变得美味可口,其活化后的水质可促进血液循环,活化人体细胞,养颜美容,增强自身免疫,延年益寿。其次,还能改变水的活性分子结构、软化水质,用来喝茶,涩味、苦味明显淡了许多,用来喝酒,酒的辣味淡了,口感好多了。
4】建盏在烧制时要求的温度较高,约在1330度至1600度左右,由于烧制时的温度不同,釉元素的含量不同,胎质元素含量、厚度及釉的厚薄不同,成品才出现兔毫、油滴、鹧鸪斑。至今为止,油滴与鹧鸪斑这些稀世珍品为千古绝唱
天目杯是一种底小口大,胎表显得粗糙,外深内浅的圈足,釉层莹厚而成黑色,口沿部位有明显的缩釉,近足处有积釉、垂釉现象,施釉不到底,但造型优美,乌黑闪亮的釉色,呈现出一条银光或金光闪烁的细毫,称“兔毫盏”,而银光闪闪的细毫称为“银兔毫”,金光闪闪的细毫则称为“金兔毫”,有油滴状结晶者宋人称为“油滴”,在油滴结晶周围出现蓝色斑纹的,极为珍罕,称之为“鹧鸪斑”、“窑变”或“耀变”。这种与宜兴紫砂(茶杯)全然不同的黑盏,与其说它是“盏”还不如说它是“碗”,它的大小与今日吃饭的碗差不多。在宋代窑系中,建盏占有重要的位置,赢得宋微宗及文人士大夫的喜爱,但它并不雕刻也不彩绘,也没有宫廷瓷器如冰类玉的质感。
天目釉源自中国宋朝,看似简单,实则深邃,油料在环体上慢流动所形成的纹路,若用放大镜观察,在不同的光线下,可以看到天目釉内部不同的色泽变化与立体纹路,如同一个小宇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