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殡葬用地紧张,大力推广塔葬制度
(2013-07-24 11:09:48)
标签:
杂谈 |
缓解殡葬用地紧张,大力推广塔葬制度
一、
公元前六世纪,佛教就开始建宝塔供养释迦牟尼舍利,从此寺院的宝塔便承担供奉僧人和信众骨灰的功用,成为几千年来亚洲各国的主要丧葬形式。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多采用塔葬方式,如著名艺人罗文、张国荣、梅艳芳的骨灰都葬在佛教寺院的宝塔内。
二、
长沙地区有寺院70座,全省寺庙近2000座。以洪山寺为例,佛光塔共9层,塔基座占地面积400平米,可存放骨灰2万多个,每平米可容纳骨灰50个,仅一座寺院就为国家节约土地4万平米(约合60多亩)。
三、塔葬符合“两型社会”发展的要求。
与开放式的土葬不同,塔葬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塔葬没有露天墓碑,清静整洁,庄严肃穆,不影响市容市貌,也不会造成遍地坟茔的“视觉污染”。祭奠时无须燃放鞭炮纸钱,便于集中管理,大幅降低了山火隐患。
三、
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墓地价格每平米高达5万元(某些城市甚至规定必须5—7平米以上起购,著名相声演员侯跃文的墓地价格100多万元),二线城市的均价也上万元。广大的中低收入者怨声载道“死不起”。相形之下,塔葬费用则少得多,对特困家庭和残障人士则优惠或完全免费,极大地减轻了人民群众的经济负担。存放保管的时间也长,一般可达50年以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