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枪声中的民主
(2010-12-17 16:16:4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四季乱弹 |
台湾:枪声中的民主(作者 南宫浩)
台湾选举史的两次枪击案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选情,3.19造成了大翻盘,11.26连胜文枪击案造成了蓝营在台北的大赢和另外二都的险胜。展望未来,2012会不会发生第三次,甚至第四次枪击?下一次枪击会不会出现反效应呢?这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般来讲,被枪击一方是受人同情的,特别是会激发同一阵营的浅色人群参与投票。另一方的气势则遭大挫。由此证明,枪击是有很大催票效应的。那么在下一次选情胶着时,再一次发生类似悲剧似乎很有可能。为了扭转选情,可能出现自己打自己。也可能出现支持者枪击自己支持的参选人,或者其配偶子女,嫁祸于对方阵营,催发同情票。
这看上去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一规律未必可靠。当一个事情一而再的发生时,民众会渐渐认清事情的本质,产生逆反心理,催票效应会减弱,甚至可能走向相反的方向。也就是说,一旦再出现选前枪击案,有些选民会认为这是你故意制造的,愤而把票投向反方。但是问题更复杂了,如果某方有高人事先预知到选民会产生这个心理,那么,就有可能发生相反的事件,即故意制造对方的枪击。
还有一种情况也相当的复杂,即如何对付枪击效应。最好的办法,是枪击对枪击。当年3.19陈水扁被击后,连宋的反应是停止一切造势活动,改为静坐。并拉出一条横幅:“不信公义唤不回”,期待知情人自动走出来说明真相,然而最终公义并没有回来。如果当时蓝营人士也遭枪击,搅乱局势,部分抵消绿方的枪击效应,最后的结果可能就不一样了。所以,2012一旦出现枪击案,很可能不是一起,而是双重甚至多重枪击,局势将变得非常复杂。到了那时,比拼的就是导演的技巧和当事人的演技了。
总之,枪击案的连续发生,是台湾民主的最大的不幸。因为枪击下的选举,无论结果如何都是一场有争议及有瑕疵的选举。选举终究是一时的,但枪击所造成的当事人伤害及台湾民主的污点将永难洗去。(写字人 南宫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