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教育平等,帮扶薄弱学校--南宫浩的政协提案
(2010-03-04 12:56:02)
标签:
教育 |
案由:
倡导教育平等,帮扶薄弱学校
案由分析:
一、“薄弱学校”是我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障碍。所谓薄弱学校是特指那些教学场地和仪器设备简陋,师资队伍薄弱,办学质量不高,社会形象不佳的学校。这些学校集中着大量工薪阶层和进城农民工的子女。
二、改造薄弱学校是加强依法治教的需要。薄弱学校的存在,实际上侵犯了《义务教育法》规定的少年儿童普遍地、平等地接受良好教育的人身权利。区政府有义务倡导教育平等,帮扶薄弱学校。
三、薄弱学校的存在影响社会和谐。由于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的教育条件两极分化,“强校更强,弱校更弱”,导致择校之风日甚,很多弱校生源流失。弱校学生丧失了前进的动力和希望,由厌学到失学,最后流散社会,成为新的不安定因素。
综上所述,薄弱学校问题必须解决。在我区教育部门,一方面要抓重点学校的窗口建设,搞“锦上添花”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也要帮扶薄弱学校,搞“雪中送碳”更是当务之急。
实施办法:
(一)加大经费投入,切实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1、
2、
3、
(二)教育部门从管理入手,全面提高薄弱学校办学质量。
1、调整学校领导班子,充实教师队伍;
2、组织名优学校与薄弱学校“手拉手”,加强校际协作,帮助薄弱学校搞好教学改革;
3、加强对薄弱学校检查评估,帮助学校形成优良教风、学风,重塑学校形象;
4、优化学校布局,对那些规模过小,校址不当,质量太低的学校做撤校或并校处理。
(三)制定政策鼓励应届大学生充实弱校教育力量。
很多应届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果能制定政策,引导应届毕业生自愿到弱校任教,不但可以大大的缓解我区就业问题,同时也能增加教育工作者的数量,提高弱校教育质量。
1、师范生分配到正式岗位前必须到农村弱校实习执教6个月。
2、本科生到农村支教,满6年给予公务员待遇。硕士生期限折半。
之所以设定六年期限,提案人是这样考虑的:时间太短,不能根本性地解决问题。大学生毕业年龄一般在22岁左右,支教6年,返回城市工作时不过27、8岁,正是成家立业的好时期,符合中国传统“三十而立”的思想。并且,到偏远地区体验底层人民的生活,能提高思想觉悟,对大学生的成长很有好处。可以想见,由于机缘或思想的改变,肯定会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愿意长期留在弱校继续从事教育工作,这对弱校的教育力量无疑是一个极大的补充。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