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必修课——余秋雨(1)

标签:
听书笔记余秋雨中国文化必修课世界读书日杂谈 |
分类: 学无止境 |
中国文化必修课——余秋雨
课程金句:“当两位大师去世的时候,他们的祖国还在对立着,但是他们却让所有的读者和观众消仇解恨,破涕为笑,化丑为美。”
课程文摘:
在人文学科中,最重要的课题总是来自于普遍人性,每个人的最初疑问,直通最深的学问。因此,你千万不要把自己看低了,也许你年纪还轻,学历不高,不是学霸,但是你的天性恰恰是人文学科的最高圣殿,至少是通向圣殿的山门。
登峰造极的巨人
我们今天离塞万提斯去世是四百零二年,隔了那么久,全世界居然还因为他而捧起书本,这真是了不起。但是这个全世界都在纪念的巨人,在他活着的时候却非常狼狈。狼狈到什么程度?狼狈到我连复述一遍都不太忍心。那么就只能以最简单的方式提几句。
塞万提斯只上过中学,没钱上大学。23岁当兵,第二年就在战争中左手残废。几年后又被海盗绑架,因为交不出赎金,被海盗折磨了整整五年。终于摆脱海盗以后,又连续两次因为遭到别人的诬陷而进入监狱。好不容易释放以后,他开始写《《唐吉诃德》,但是书刚刚出版,却因为家门口有人被刺,他受到怀疑,再度被关进监狱。
你看,这位文化巨人和他终生相伴的,是残废、绑架、海盗、诬陷和监狱,而且是一座座监狱。他实在是太苦了,苦得简直难以想象。终于直到很久以后,他的家乡和他的祖国要以最隆重的方式,来表达对他的道歉。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市中心树立了他的雕像,这个地方叫做西班牙广场。也就是说,以一个堂堂的国名来安顿他。
接下来就是以他去世之日来申报世界读书日了。你看西班牙这个曾经的海上霸权国家,终于明白了自己足以称雄世界的是文化,而且只是文化。其实在塞万提斯去世前二十几年,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已经被英国打败,它在全世界的海上霸权也随之被英国取代。
英国取代西班牙的海上霸权,这是一件大事。但是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正像失败的西班牙不在乎可怜的塞万提斯,胜利的英国也不在乎躲在一个小镇里的文人。这个文人是从伦敦的诽谤圈里逃回来的。
为什么造成诽谤?因为他的作品太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却没有什么学历,引起了嫉妒,遭到了围攻。他回到家乡之后沉默寡言,甚至直到他临死,家乡人也不知道他在外面做过什么,最后需要在遗嘱上签字,他摇摇头,没有签。
但是谁能想得到呢,多少年后,正是这个他没有签的名字,将成为英国问鼎全世界的文化旗帜!甚至连那些持枪站在船头的将军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名字比他们所占领的任何领土都更加重要。因为只要有了它,英国一举一动都有了文化的光辉。
这个名字,他本人临死的时候没有签的名字,应该由这些字母组成:S-H-A-K-E-S-P-E-A-R-E,不错,就是他——莎士比亚。海涅所说的三大文化领域当中的三个登峰造极的巨人,莎士比亚应该列在首位。
莎士比亚终于没有在遗嘱上签名,而离开世界是哪一天?是1616年4月23日。居然与塞万提斯去世是同年同月同日,就是四百多年前的今天。
更加巧合的是4月23日也是莎士比亚的生日,也就是说他是在4月23日来到这个世界,又是4月23日离开这个世界的。
正因为这个原因,我相信前些你那当西班牙代表在联合国以塞万提斯的理由提出,把4月23日作为世界读书日的时候,首先赞成的一定是英国代表。但是英国代表又不好意思立即表明赞成的理由,因为莎士比亚比塞万提斯还多了一份理由,因为还包括他的生日。
文化哲学的常规
说了这么奇怪的时间巧合,那么我可以借着今天这个日子,借着世界读书日,借着塞万提斯和莎士比亚,讲述几条文化哲学的常规了。
第一条常规:在世界所有的力量当中,文化最软又最强。
第二条常规:文化穿越仇恨。
第三条常规:杰出的文化创造者,大多身处卑微的环境,受尽诽谤和磨难。
我想听我这么一说,大家一定更能够深切地领会,今天4月23日,这个日子的分量了!两位在世界历史上登峰造极的文化巨人,同时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