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三角耳机A2000X简单听感

标签:
a2000xath耳机 |
分类: 靡靡之音 |
春节时本想购入安桥ND-S1和谷津U2解码,加上IPC,组建一套简易的数字转盘系统,作为年届而立的纪念。不料春运快递停摆,各家都不发货。然而国际EMS倒是不受影响,突发奇想,索性从日本代购了一只心仪已久的A2000X钛金属耳机,价格比国行便宜1000左右。
选择A2000X一则是因为素质够高,有潜力,二来脾气温和不难伺候,暂时直推也不出恶声。当然还有一个因素,玩过多只铁记耳机、耳塞,其做工和舒适性都令人称道,耳机毕竟是要有肌肤之亲之物。这一点还是挺重要的。
没买解码耳放,手上的东西还是配不上A2000X的。只有IPC+ATH PHA30I耳放这个随身一套,另外便是电脑的坦克幻想曲声卡直推。以后做个简单的数码转盘系统,应该有进一步提高。Enough is enough,先这么听听,至少也能感觉到2000X的基本特色,何况手里正好有一只A900,可作对比。
自己一共有四只ATH 耳机耳塞,分别是CM7 CK10 A900和最近的A2000X。巧的是均为金属耳机,没有铁记招牌的木头制品。但是铁记的金属耳机声音走向也肯能是大不相同的。这一点后面会谈到。
这次的A2000X包装给人一种中国红的印象,平心而论个人觉得和耳机自身的外观色泽不太搭调。日行是不送耳机箱的。包装内除了说明书、保修卡以外,还有一只3.5转6.5插头。插头做工不错。需要提一下的是A2000X默认为3.5小插头,也就是从设计定位上考虑了随身直推的用途,不像W1000X或W5000那样默认6.5大插头,这算一大区别。
耳机外观看似和过去的a900很类似,最吸引眼球的就是钛合金并拉丝处理的耳机罩了,光可鉴人。不过确实容易留下指纹污渍或划痕,需要小心保养。耳机头梁是镁合金记忆金属,人体工程学设计合理,佩戴如若无物(和重量轻也有关系),不夹头,佩戴的高度舒适性是给我留下的最初美好印象,可以说久听不累。
令我吃惊的另外一点是,虽然按照官方设计它属于封闭耳机,却有这开放式耳机的感觉(无论配戴还是声音),与A900的的憋闷相比,极为通透。隔音性能介于封闭式的A900与手上开放式的M1之间。
我听歌还算比较杂食。但基本不听古典和ACG JPOP。最常听的是爵士和民谣、流行,其他如电子、新世纪、布鲁斯、R&B也都有些涉猎。这里结合自己常听的音乐类型和乐器、歌手,简要谈一下这只耳机直推和加随身耳放下的声音特点,主要对比同为艺术监听系列的A900,兼顾对比CK10 CM7这两只耳塞。(需要说明的是,A2000X仅仅使用了20小时左右,远未煲开,随着时间推移音质应该还会有进一步提升)
总体而言,A2000X是一只通透、清新、自然,声音中性少染(但也略带甜味),声场较为宽阔,瞬态响应好,解析较高,同时偏向中高频的一只耳机。较A900有很大素质提升,同时风格迥异。于我手上的铁三角耳机来说,仅论音色,A2000X与CK10相似,A900与CM7相似。前者可谓后者的高度加强版。它声音上主要的缺点,应该是低频较弱较薄,缺少一些气势力度,在某些录音中,可能高频略有些亮,当然这些缺点在某些情况下也有益处,这是后话。
结合曲目说声音,先谈谈A2000X公认的短板,低频部分。这部分我首先选用顶级爵士鼓手Art Blakey的精选The Best Of Art Blakey对比听感。(如无特殊说明,均为无损格式或AIFF)爵士乐中节奏的控制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爵士鼓或贝斯一类节奏乐器是难以取代的。A2000X表现爵士鼓或低音提琴,优点缺点都很突出。优点是其低频快速,决不拖泥带水,且有一定弹性。缺点是下潜不够深,量感偏少,欠缺气势、冲击力。让它演绎低音提琴的琴腔共鸣可就勉为其难了。反过来对比爵士乐中打击组的铙钹类或三角铁这样偏中高频的乐器,就十分出彩。当然如果前端后端够档次精心调配,我相信也能让A2000X的低频素质有较大弥补和提升,不过总体而言它确实是牺牲一部分低频素质来突出中高频,不属于激情四溢、动感十足(有如歌德)的类型。要听摇滚、金属一类确实不太对味。相应的,如果是男低音女低音甚至中音,在低音部或中音偏下的频率A2000X也会显得比较薄一点,欠一些醇厚。
但是对比A900的低频,我还是更接受2000X。A900的低频量感远大于2000,但是直推下浑浊松散,控制不佳,加上封闭式的关系,遇到低频强的录音,会感觉很疲惫。而2000X的低频虽然弱,但是宽松自然,即使驱动不足也不出恶声,不轰头。对比之下反倒是一个优点。
重要的中频部分,A2000X的中频和传统铁三角的风格区别很大。可能一些ATH的老玩家一耳朵的感受就是人声(尤其女声)怎么没有想象中的“毒”?它的中频少一些传统的染色,不是非常温暖醇厚浓郁的路线,而是清淡开放,柔和自然。听惯了传统铁三角声,确实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不过我已经在CK10上领略了半年新铁三角风格,倒是很容易接受)个人以为,作为铁三角艺术监听的新旗舰,作出这样的调整是合情合理的。A900是一只传统铁味很浓的耳机,甚至有些妩媚妖艳,中频妆点过多,固然在某些人声上很摄人心魄,但适应面很窄,比如多数男声都不太对味(张信哲、德永英明这样的类型除外),沧桑浑厚的女声也有些异样。听张学友的Private
Corner Mini
Concert,如果用A900感觉是张学友涂了口红在演唱。换上A2000X,顿时有会然开朗,拨云见日的感觉。有些朋友可能会担心A2000会不会中频太薄、太干?不是这样。它的声音虽然清淡,但并不是完全理性偏监听,不是冷色调缺乏感情的,依然是细腻柔和的东方式风格。仔细听依然有一点传统铁三角中频的甜味。只不过淡了很多而已,入口略有回甜。它牺牲了一部分所谓人声的毒性,换来了更广的适应面,更开放自然的音色,在细腻、人声解像的凝聚上还有提高,中频整体的表现无疑还是明显高过A900的。当然,如果对这种音色无爱,追求的是温暖妩媚的人声,恐怕难以对2000有好感,甚至低两档的A900还动听些。这就是青菜萝卜的问题了。
大家可能会担心偏高频的耳机,在人声上会不会刺耳,易产生齿音。从我的使用经验看,只要录音没问题,前端器材不冲突,A2000X的高频部分并不刺耳尖锐,也不容易有齿音,还是很耐听,柔和细腻的。
当然前提是所听唱片录音要好,或者歌手唱功有保障。我特意对比了陈绮贞《太阳》台湾原版与引进版,引进版的质量差一些,齿音也要明显一些。同理,王菲的唱片录音及本人唱功都不错,也几乎没什么齿音,而孙燕姿一类的歌手在A2000X下齿音就突出一些。当然,A900是不论什么版本录音或歌手,一律打磨得听不出齿音,相当“水润”,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有些优势,当然这是牺牲素质为前提的。
A2000X的解析力比A900高得多。细节增加不少。当然,如果音源有问题,因为解析高且少修饰,那么声音的缺陷不仅得不到弥补,还有所放大。像孙燕姿、梁咏琪这样的港台流行歌手,很多专辑录音不太讲究,唱功也一般,在2000X下就不如A900耐听(当然,也算不上恶声)。或者说,A2000X会“强迫”你选择录音好的唱片,或升级音源。这一点,姑且算有利有弊吧。
A2000X的声场还是可圈可点的。我不听交响乐,以我最爱的爵士乐为例,爵士乐多为小乐队。最常见的10人以内,5重奏,4重奏等等。我试听自己非常熟悉的一张CD,Diana Krall Live In Paris,爵士现场版本。A2000X声场的特点是横向很开阔通透,纵向不如横向有深度,但是也好于A900。整体而言,声场比A900明显大一个量级。戴上A2000后,觉得声音突然就打开了。而且乐器、人声分离度很好,人声不会堵在你耳边演唱,血盆大口,而是保持了一个适当的距离。专辑中吉他、贝斯、鼓、钢琴各种乐器位置很清晰,而A900明显有浆糊感。虽然我基本不听古典,但是相信A2000X听交响乐(虽然这不是铁三角的强项)也会远好于A900的。
我个人感觉A2000X无愧于A系列新旗舰。不仅外观做工和舒适性维持了铁三角一贯的高水准,声音保持了一个高素质和中性的声底,潜力较大,但直推声音也不错。值得好好把玩。但是声音风格与以往铁三角有较大区别,是淡妆而非浓妆,同时低频较弱,各位玩家根据自己喜好,可以分别选择传统一些的W系列AD系列或中性一些的AX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