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A Love Song for Bobby Long(给鲍比-朗的情歌)

(2007-08-06 20:38:47)
标签:

影评/乐评

分类: 靡靡之音
中文片名:《给鲍比-朗的情歌》
英文片名:《A Love Song for Bobby Long》

导  演:夏妮-加贝尔
类  型:喜剧/剧情
片  长:119分钟
级  别:R级(部分语言涉及性内容)
上映日期:2004年12月29日-美国部分地区
官方网站:http://www.alovesongforbobbylongmovie.com/
主  演:约翰-屈伏塔 饰 教授鲍比-朗
      斯嘉丽-约翰逊 饰 帕斯琳
      加布里埃尔-麦奇 饰 劳森
 
 
A <wbr>Love <wbr>Song <wbr>for <wbr>Bobby <wbr>Long(给鲍比-朗的情歌)
 
 
 
 
剧情:
 
    叛逆少女帕斯琳(斯嘉丽-约翰逊饰)自小与母亲失和,在很早的时候便离开新奥尔良的老家四处闯荡,多年未与母亲联系。当听到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帕斯琳星夜兼程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但是未能赶上母亲的葬礼。她母亲死前立下遗嘱,将包括老屋在内的所有财产都留给了帕斯琳,当帕斯琳第一次走进老屋时,她意外的发现屋里早已经住下了两位不速之客:退休的文学教授鲍比-朗(约翰-屈伏塔饰)和他的学生劳森(加布里埃尔-麦奇饰)。粗鲁而令人讨厌的鲍比声称自己是帕斯琳死去母亲的老友,并且她母亲曾答应将老屋三分之一留给自己;英俊而极富绅士风度的劳森为了能够完成老师的自传,心甘情愿地隐居在这幢偏僻的小屋中。帕斯琳并没有与鲍比计较究竟房屋属于何人,而是自己也搬进了小屋居住,起初三人尚能风平浪静的相处。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原本非常脆弱的关系面临着考验,每个人内心深处不愿为人所触及的隐痛接二连三地浮出台面,他们的人生被这一场场突如其来的风暴纠缠在一起。
 
资料图片:《给鲍比-朗的情歌》精彩剧照(1)
A <wbr>Love <wbr>Song <wbr>for <wbr>Bobby <wbr>Long(给鲍比-朗的情歌)
 
资料图片:《给鲍比-朗的情歌》精彩剧照(2)
A <wbr>Love <wbr>Song <wbr>for <wbr>Bobby <wbr>Long(给鲍比-朗的情歌)
 
 
 
另一张海报:
 
 资料图片:《给鲍比-朗的情歌》精彩海报(2)

 
幕 后:

  一个任性归根的女孩和两个修补伤痕的男人之间的故事为剧情的弹性展开提供了众多的可能,虽然十足的心灵碰撞对于初次执导剧情片的珊妮·加贝尔来说,挑战大于机遇,但之前与克里斯丁·汉联合执导记录片《颂歌》(Anthem)的过程体验和两年洛杉矶电影节首席策划指导的业界经验为她筹备、运作新的类型题材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提供了必要的保证,在制作《颂歌》时,她曾在8个月的光景里反复观摩60部访谈,对人们的对话细节及表达的习性的揣摩使得她充分掌握了如何去表达真实并做出真实的表达,当年该片被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授予了“杰出记录片奖”,并同时荣获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的肯定。《颂歌》成功了,加贝尔进而需要一个编织并讲述故事的机会,而不仅仅是一个记录影像的平台。孕育了5年之后,在摄影机最终转动之前,加贝尔终于成功地将众多的处女作导演只能梦想的可能转化成了现实:把约翰·特拉沃尔塔和斯嘉丽·约翰逊包括在内的一个职业化团队招至麾下,开始实施讲故事的权力,用特拉沃尔塔的话来说就是:“珊妮之于《情歌献给鲍伯"朗》的准备就好比昆汀·塔伦蒂诺之于《低俗小说》的。”摄制《颂歌》时就已结缘的新奥尔良再次成为加贝尔表达情绪的空间载体,她认为这座城市简直就是鲍伯·朗的个性写照,落魄的美和病态的浪漫交织于一体,有效地催化着角色的心情,画面上刻意营造出来的跳跃色彩反衬着老屋的破败和气候的湿热,幽闭的窒闷感觉跃然而出。
  对于加贝尔来说,“帕斯琳”这一角色简直就是为斯嘉丽·约翰逊度身定做的。通过《幽灵世界》、《迷失东京》、《戴珍珠耳环的女孩》等等独立制作影片,3岁即显露表演兴趣、8岁开始从事专业表演的约翰逊算是摸准了充分展示话语的舞台,一步一个飞跃,年仅20岁就已经成为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潜力新人。塑造“帕斯琳”时,约翰逊居然把角色能够诠释出5种不同的方式,而且每一种看上去都无可挑剔,让导演说戏的时候想说找茬都不容易。在《油脂》热歌劲舞的26年后,特拉沃尔塔捧起了吉他、亮出嗓子唱起了乡村歌曲,至于唱得怎么样,导演没做过高的要求,因为录歌的目的相当明确:“工作的重点不是约翰将如何演唱,而是鲍伯将如何演唱。”

 

A <wbr>Love <wbr>Song <wbr>for <wbr>Bobby <wbr>Long(给鲍比-朗的情歌)


渴望关注所以独立
 
  主人公鲍伯·朗在影片的结尾处若思若悟地抛出了一句话:“我们不愿停止寻找,但寻找的结果却是回到了起点。”
  最近,特拉沃尔塔的表现确实有点儿终点回到起点的味道,满头白毛外带一条跛腿,他选择“鲍伯·朗”作为诠释的对象令人足够惊讶,让人不由得怀疑起导演珊妮·加贝尔是否给他下了什么降头,但仔细分析过后,发觉大腕们接拍名不见经传的独立制作有着诸多的欣然理由,其一:角色的表现空间要大于模式化而又无脑的主流大片;其二:可以给自己也给新锐导演们一次再次发掘、拓展的机会。压力小,角色好,故而约翰·特拉沃尔塔才会志得意满地叫嚣:“作为艺术工作者,我选择,我喜欢。”此外,斯嘉丽·约翰逊为本片获得的那项金球奖提名无疑给整个剧组集体来了一针兴奋剂,毕竟对于低成本低宣传的独立制作来说,媒体或者是各类奖项提名的认可与支持才能让作品保持着持续的热度,不至于迅速地淡出观者的视线,说白了,无论主流商业的抑或是边缘独立的,都是希望别人关注追捧的,这还是一场终点到起点的游戏。

 

个人评价:

 

    今天想提起这部电影,是因为在听电影的OST。斯嘉丽的作品,没有意外的话,我都会尽量收集,何况还有我喜欢的约翰-屈伏塔,何况我喜欢文艺片。

 

    我欣赏这张海报,留连在影片慵懒的氛围里,耳边是新奥尔良的音乐,唯一的遗憾是,导演为什么不是Sofia Coppola?

 

A <wbr>Love <wbr>Song <wbr>for <wbr>Bobby <wbr>Long(给鲍比-朗的情歌)

              Sofia Coppola(《迷失东京》电影导演)

 

    这是一部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影片。它有着成功的要素,强大的演员阵容,动人的故事,唯美的意境。可是,我总感觉到导演的犹豫,还有,忽快忽慢的节奏,似乎,她对这个题材并不能收放自如。文艺片节奏缓慢或许不是大的弊病,可像在未完成的乡间公路上,忽而疾驰忽而抛锚的影片进程,还是令我感到疲倦。所以我花了一下午,才总算完成了我的任务。

 

   这应该是一部描写内心世界的电影。孤独感。空气里飘荡着香烟的余韵。可惜它毕竟不是《追忆似水年华》,我拾起的心灵的线索,常常走出几步,便断了线。于是我深深地惶恐,担忧我的粗心使我错过了那电光石火的瞬间,可惜往往并非如此。故而看完电影,留下了太多问号,至少导演努力的解释,并不能令我这样或许苛刻的观众满意。

 

   不能不说的是三个主要人物。斯嘉丽一如既往的光彩照人。个人觉得她最能游刃有余的还是有所想法的文艺电影。我喜欢她不温不火的表演,用最小的肢体语言,最微弱的表情,去诠释松香的余味,也因此而优雅和内敛。约翰-屈伏塔在影片中略微有些尴尬。我还是忘不了他在《低俗小说》里的角色,要让他扮演头发斑白的老教授,要让他弹吉他,不知塔伦蒂诺做何感想。不过老派演员功底尚在,有些场合的突兀,恐怕是导演的设计,总的来说,还算是中规中矩吧。最令我匪夷所思的是加布里埃尔·麦奇饰演的劳森这个年轻作家的角色——我一直在想,如果将他删除,整部电影会不会看上去更美。最后一幕他完成一本“畅销书”,在鲍比朗的墓前,击碎了我对影片结局的美好期望。这是一个炸弹似的人物。

 

   如果我在IMDB投票,虽然免不了斯嘉丽的影响,可我也只能给个6.5分吧。然而尽管如此,如果我向朋友推荐斯嘉丽的代表作,这部电影大约也能排在第三位。最大的悲哀在于,它几乎是斯嘉丽一个人的电影。在这部作品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一个演员是如何超过了一个导演的影响。这并不是好事,虽然,这演员几乎是我的挚爱。

 

   最后,慢节奏的电影通常有好听的音乐,何况还是女导演的手笔。不论你喜欢不喜欢,也可以听听歌吧。

 

 

 


电影原声:
 
05.Different Stars
 

 

11.Daughter Like Mother (Original Score)

 

 

12.Rising Son

 

 

13.Washboard Lis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