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读唐诗三百首】
《张若虚的两首诗》
当代人不一定知晓初唐诗人张若虚,甚至不一定读过他写的《春江花月夜》,却可能知道《春江花月夜》这个诗名。这个诗名本身就会给人以一种浪漫的美感,在许多综艺节目中出现过。
然而,这首诗刚问世却默默无闻,从唐至元,各大选本、诗话都没有提及。幸运的是这首诗歌还是流传了下来。最早收录此诗的是宋朝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作为乐府宫体诗收录其中,但仍未引起重视。直到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沉寂千年的《春江花月夜》才逐渐受到重视。
真正使《春江花月夜》名扬诗坛,是在清朝,尤其是清末的大学者王闿运对这首诗歌大加赞赏之后。他在《论唐诗诸家源流》中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成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人们读了《春江花月夜》之后,开始寻找张若虚,可惜关于他的一切少之又少。更遗憾的是,由于长期淹没无闻,他的诗作早被人遗忘,仅存诗两首。除了《春江花月夜》之外,就只剩下下面这首《代答闺梦还》: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这首诗描写思妇一天内心境变化,以景抒情,表达对边塞之人的相思离愁。通过试衫、开镜、妆洗、入梦、掩扉等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绘出孤寂冷清的画面,烘托主题。全诗艳丽工整,其诗风上承齐梁,而又欲出宫体之篱,但不及“春江”之意境广阔。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唐代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2019年2月21日晨七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