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病与春愁》
春病与春愁,
何事年年有。
半为枕前人,
半为花间酒。
昨夜读金宇澄《繁花》尾声,读到这首小诗,上白度查,竟有人把它直言为金宇澄的金句
。因为这首诗,清新自然明白如话,仿佛记得以前在那里读到过,著作权决不可能是金宇澄。于是再查,此诗作者果然不姓金,而姓孙,是晚唐词人孙光宪的大作,而且它其实是半首词。原词如下:
《生查子·寂寞掩朱门》
(唐 · 孙光宪)
寂寞掩朱门,正是天将暮。暗澹小庭中,滴滴梧桐雨。
绣工夫,牵心绪,配尽鸳鸯缕。待得没人时,偎倚论私语。
暖日策花骢,亸鞚垂杨陌。芳草惹烟青,落絮随风白。
谁家绣毂动香尘,隐映神仙客。狂杀玉鞭郎,咫尺音容隔。
金井堕高梧,玉殿笼斜月。永巷寂无人,敛态愁堪绝。
玉炉寒,香烬灭,还似君恩歇。翠辇不归来,幽恨将谁说?
春病与春愁,何事年年有。半为枕前人,半为花间酒。
醉金尊,携玉手,共作鸳鸯偶。倒载卧云屏,雪面腰如柳。
为惜美人娇,长有如花笑。半醉倚红妆,转语传青鸟。
眷方深,怜恰好,唯恐相逢少。似这一般情,肯信春光老。
清晓牡丹芳,红艳凝金蕊。乍占锦江春,永认笙歌地。
感人心,为物瑞,烂熳烟花里。戴上玉钗时,迥与凡花异。
密雨阻佳期,尽日凝然坐。帘外正淋漓,不觉愁如锁。
梦难裁,心欲破,泪逐檐声堕。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
有意思的是这几首《生查子》格式与我们熟知的生查子词如欧阳修的《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不尽相同。特别是第二首的下阙首句就是七个字(谁家绣毂动香尘)。
这种情形让我想起了周日南山雅聚时好友皮维智关于词牌格律的一番话:其实唐宋人的词律是比较自由的,一般不会以律害意,所谓词格完全是后人着意造出来的,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所以,诗写到唐代就完了,词写到宋代就绝了。后面的人再也写不出好诗好词来。(后半句话是我的意见)
附:资料
生查子,词牌名。又名“相和柳”“梅溪渡”“陌上郎”“遇仙楂”“愁风月”“绿罗裙”“楚云深”“梅和柳”“晴色入青山”等。原唐教坊曲,后用为词调。有双调五体,字数有四十、四十一、四十二三种。正体双调,四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代表作有五代牛希济《生查子·春山烟欲收》、北宋欧阳修《生查子·元夕》、晏几道《生查子·关山魂梦长》等。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
(唐 · 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生查子·关山魂梦长 》
( 宋 ·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
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
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2018年6月12日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