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下移入黄地点降低入黄水位、“舍近求远”的新西线调水设想

(2017-11-27 23:48:54)
标签:

南水北调

大西线

方案设想

下移入黄地点

降低入黄水位

分类: 调水工程

下移入黄地点降低入黄水位、"舍近求远"的新西线调水设想

 2014-10-7 07:55首发于《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458267&do=blog&quickforward=1&id=833557


各位老师:

我自2008年开始研究向西北调水,我的研究结论是特大规模调水能彻底改变西北干旱少雨的恶劣气候。我前面的博客推广介绍了10篇“调水增雨论点”和3篇“调水增雨观点”,随后我转载了5位专家学者对调水增雨观点的16篇博客。上一篇博客我又推广介绍了向西北调水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技术可能性,接下来我们要谈一谈怎样调水的问题。

西线(西部)南水北调的方案设想很多,可能有几十个、一百多个,大部分调水方案设想的入黄地点位于黄河第一湾附近的贾曲河口,该处入黄水位3447米,海拔偏高不利于取水口和调水线路的规划设计。本人主张巧用黄河第一湾,下移入黄地点降低入黄水位,舍近求远,将入黄地点下移至黄河第一湾下游的黄河拉加峡,入黄水位控制在3230米左右,比以上入黄水位低217米。选择拉加峡作为入黄地点有利于取水口和调水线路的规划设计。为此我写了一篇预印本论文,标题是《新南水北调大西线方案设想的技术可行分析和优点》,下面是内容摘要和附图,欢迎质疑,请提宝贵意见。有兴趣审阅全文的,请到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下载,网址是http://www.nstl.gov.cn/preprint/main.html?action=showFile&id=2c928282476d060b0148bc8aa8b10179


内容摘要:虽然南水北调小西线入黄地点是巴颜喀拉山与尼尔玛卿山之间的黄河河谷海拔较低处,但作为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调水的入黄地点,入黄水位3447仍然过高,不利于取水口和调水线路的规划设计,致使“小西线”第三期取水口“不得不”上移至青海省玉树以上的通天河,调水线路呈典型的“人造V形天河”布置,“人造V形天河”顶点远离起点与终点的连线,输水隧道不顺畅,转折过大,隧道长度高达492Km,增大造价,增加水头损失,对设计施工和管理都不利,必须另谋出路。中国宏观地形和青藏高原内部地形都有利于大西线南水北调,关键是创新思维,巧用黄河第一湾,舍近求远,下移入黄地点降低入黄水位。大西线主要调水线路“入黄地点”下移至黄河拉加峡,“入黄水位”可在3230米左右,比小西线入黄水位低217米,按此思路创新规划的南水北调大西线方案技术可行、优点十分突出。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410/14/090210660dg0gwwhgh252l.jpg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458267-833557.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