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手表厂的历史

标签:
北京手表厂双菱sb-2陀飞轮手表杂谈 |
分类: 北京产表 |
转帖
北京手表厂是1958年6月19日正式成立的,不过当时仅有21位在北京工业学院受训的员工,工厂设施还在建设之中。到该年9月,完成了首批17只手表。该款北京手表是BS-1,是瑞士ROamer
MST 371的高品质的17钻仿品,从1958年到1962年只生产了3726只,留存至今的极少。
http://s10/middle/3d6053ebgab87fc780c39&690
http://s6/middle/3d6053ebgab87fcf72805&690
http://s13/middle/3d6053ebgab87fd7ebaec&690
1961年,该厂获得了瑞士的多余加工设备,开发了BS-2手表。该表从1963年生产到1969年。它们仍然是高品质的手表,其中一小批是实金表壳的。
http://s13/middle/3d6053ebgab8827ad034c&690
http://s14/middle/3d6053ebgab8828365c3d&690
http://s6/middle/3d6053ebgab8828afd1e5&690
从建厂开始,其最主要的支持者北京市长彭真就有指示,要工厂只出产质量跟瑞士手表相当的产品。结果生产出来的手表非常精制而造价不菲。但从1965年起,轻工业部要求该厂提高产量,质量标准多少下降了。因为那时是北京政治上的极端混乱期,影响质量控制的大概还有其它因素。
1967年引入了SB-5,是布局跟前任类似的新设计,但更易于加工,摆频也从18000提高到了21600。除了前作上的天安门标志,SB-5手表还获得了“Beijing”商标。而随着ZB-1表的引入,“北京”商标又被“双菱”所取代了。
http://s16/middle/3d6053ebgab8831784a3f&690
http://s4/middle/3d6053ebgab8831e94283&690
北京手表厂是中国统机项目的牵头企业之一。北京的版本是20钻的ZB-1,于1974年投产。做为工厂的方向向出口上转移的一部分,选用了新的商标名“双菱”。在海外市场上双菱被翻译成“Double
Rhomb”。这些表在东亚很多地方有售,部分在1978-79年被出口到了英国。
在ZB-1生产的早期,该厂开发了40钻自动版本,称为SZB-1C,是最早投产的自动统机。可选功能有带有快调装置的瞬跳日历和与之类似的双历。在一款手卷表中也配有双历模块。所有这些高端变型的产量都很有限。对这些变型也起了一些不很统一的名字,如双历的ZB-SK和自动双历的ZKSR-C。
80年代早期开发了更薄的17钻统心ZB-2。它投产时的标准代码是ZBJ,而较老的ZB-1被转移到了北京手表二厂并被称为ZBE。
该厂在90年代继续出口成表,也向海外制造商如Stoker
&
Yale等出口机心。到90年代结束时,他们也为海外客户制造OEM成表。跟其它多家厂一样,北表也开发了其统机的镂空版本。
1995年,制表大师许耀南开始攻关中国的第一只陀飞轮手表。1996年有了一只能跑的原型表,下一年度即可投产,但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该计划被束之高阁。
随著新世纪的降临,北京手表厂重新评估了其市场位置,定位于更高品质和更高售价的产品。陈旧的手卷统一机心被退下来,让位于一款新的较简单的自动机心,其广泛的变型能支持从日历到多时区的复杂功能。为了更有力地推广BWaF品牌,OEM合同被消减了。
2004年,TB01-2陀飞轮最终得以投产。陀飞轮框架是钛合金的。它虽然不是最早的中国陀飞轮,在当时却是品质最高的。一些带日历和能显功能的变型也有生产。表壳可以定制为实金的,还提供有掐丝珐琅表盘。订单限量为仅仅30只。
2006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的同一日期,北表宣布了双陀飞轮TB02。该款新机心用一微分装置来协调两个擒纵机构的速率,是此类装置首次在中国被制造。28只奥林匹克版得以按计划交付。
2008年也是BWaF在瑞士巴塞尔国家钟表展的登场之年,他们带去了一只令人惊叹的做了全体雕刻的TB01-2。装饰这只表花了整整一年,用上了新开发的专利技术。做为一个忙碌之年的圆满结束,北表制作了8日陀飞轮TB03的原型表和陀飞轮三问表MRB1。它们目前已在生产。
随着陀飞轮表在中国越来越普遍,北表又迈出一步、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2009年,一款双轴陀飞轮开始投产,绕一轴为60秒旋转而绕另一轴为24小时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