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口语交际是一种什么样的课?

(2006-10-11 13:32:20)
分类: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是一种什么样的课?
以前一直对所谓的口语交际课嗤之以鼻,在我看来可不应该被机械的分成识字与写字课、阅读课、写作课、口语交际课这几种类型,更加不能把提倡的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堂课来上。
新的课程标准出台在语文课程里提到了以上几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是,却并没有说这几个部分应该是独立的课型。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可以推翻持这样论调的人的观点:譬如识字与写字,小学各个学段都有相关的要求,可能地段要一节课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可是到了高段也许根本就不需要在课堂上花大量精力解决这个问题了。是不是说小学高段就没有识字与写字的内容了?当然不是!
我认为这几个部分不应该严格的割裂,更不应该生硬的独立成课,然后拼命演绎。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一种机械的形式。
譬如有这样一堂语文课:先欣赏十分钟,然后进行小组之间或者全班交流,最后仿写续写再创作。第一部分是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体验过程,也就是知识、体验的内化过程。这部分完成的是阅读的内容;第二部分学生把自己的独特体验和周围同学交流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更多地发现,引起自己更多的思考,这就是用口语和别人交流,也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最后学生把阅读的体验和自己已有生命的体验相结合而生出新的体验、感悟,再把这样的东西通过文字写出来。这一部分是完成写作的内容。当然,我们还可以加进去识字与写字的内容。
这样看来,我们这堂课到底属于什么课型的课呢?所以我认为课堂应该没有所谓的课型,应该是具有各种个性魅力的课堂。各种不同风格和个性的老师演绎出不同的课堂。万紫千红春满园,百花齐放才是我们课堂的不变追求。
但是,既然有人要这样来定义课堂,我想也不是不能操作的。我上半年受邀进行了一堂命题教学课堂,要求我上口语交际的内容。只好再认真阅读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读下来真是一头雾水,很多内容难道不是和阅读教学的内容重合了?为了说明我的困惑,我把口语交际的课程目标粘贴在这里:
第一学段(1~2年级)(1-2'CLA'2.2.1)
 (四)口语交际(1-2'CLA'2.2.1.4)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1-2'CLA'2.2.1.4.1)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1-2'CLA'2.2.1.4.2)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1-2'CLA'2.2.1.4.3)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1-2'CLA'2.2.1.4.4)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1-2'CLA'2.2.1.4.5)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1-2'CLA'2.2.1.4.6)
第二学段(3~4年级)(3-4'CLA'2.2.2)
(四)口语交际(3-4'CLA'2.2.2.4)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4'CLA'2.2.2.4.1)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4'CLA'2.2.2.4.2)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3-4'CLA'2.2.2.4.3)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3-4'CLA'2.2.2.4.4)
第三学段(5~6年级)(5-6'CLA'2.2.3)
(四)口语交际(5-6'CLA'2.2.3.4)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5-6'CLA'2.2.3.4.1)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5-6'CLA'2.2.3.4.2)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5-6'CLA'2.2.3.4.3)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6'CLA'2.2.3.4)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5-6'CLA'2.2.3.4.4)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5-6'CLA'2.2.3.4.5)
口语交际的课程阶段目标里无非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用口语交际什么的问题,(红色字体部分)一个是怎么用口语来交际的问题(黑色字体部分)。我们来看课程设计的交际内容:故事、看音像作品、见闻。我们可以看出设计者可能立足于生活中的语言运用。再看怎样用口语交际的要求:讲普通话、认真听、复述、讲述、转述、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自信、商讨、尊重、理解、敢于发表意见、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应该说这个部分又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怎样用口语复述、讲述、转述以及讨论、商讨。一个涉及到与人交流时的态度问题。这一个严格的说不属于口语交际的范畴,而应该是平常交际的技巧。
纵观以上口语交际的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除了在场合上有其特殊性以外,并没有脱离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比如把一件事、一个见闻说清楚也是阅读课堂教学的内容。这方面的能力在阅读课堂教学上已经得以培养。而与人交流中应该注意的倾听、积极发言、讨论等注意事项也是我们平时阅读教学很强调的内容。那么。口语交际单独存在的合理性仅仅因为它的场合,即生活中的语言运用。但是,生活又是千变万化的,场景是不断变化的。如何灵活处理这些事件不可能是一堂课可以解决的内容。老师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课堂上模拟一些情境让孩子运用语言来实现交际,但是,这样的虚拟的方式究竟有多大用处呢?值得怀疑。
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来教学呢?
我以为既不能仅仅停留在创设情景引导说话上,也不能把口语交际上成交际礼仪课,应该立足于口语,立足于如何用口语来表达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