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的学问
“拍马屁”这三个字几乎就是小人的代名词,一提起他们往往就是不学无术、善于钻营、溜须谄媚诸如此类!其实这些只能算作是“小人”拍马屁。难道还有“君子”拍马屁吗?有!古往今来大有人在,他们善于“拍马屁”,因此根据“马屁”的不同,这“拍马屁”也是有高雅与粗俗之分,此所谓君子小人不相为谋的道理!
曹雪芹老先生在他的《红楼梦》一书里有此一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什么是“世事洞明”?就是洞悉事理,能言善治。什么是“人情练达”?往小里说就是查其言、观其色、八面玲珑;往大里说就是从容、干练、游刃有余,何也?皆为处事。为何处事?为事业、为自己、也可以说为国为家。这些与“拍马屁”相关吗?关联太大了,这也是君子与小人的马屁之分。咱们就谈谈那些国士君子如何“拍马屁”的,记得二月河先生在他的《乾隆皇帝》一书里有这样一段,“纪晓岚初逢乾隆帝”。纪晓岚大家都知道,清朝乾隆年间大才子,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机智诙谐,善于“雅拍”。乾隆皇帝也是听说纪晓岚文章诗文不同一番,有意考教。纪晓岚也是巧逢乾隆,正想大显身手,如所答问题皆随“朕意”,那可是前途无量。所以诗文要做好,马屁更要拍好,而且要拍的“顺风顺水”。乾隆帝曰“朕妃昨日生了一个孩子”,纪晓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君王昨日得金龙”。您瞧,一个“君王”一个“金龙”,拍的准拍的稳。谁想皇帝是成心考教,纪晓岚话还没收稳,乾隆立刻改口道“是个女孩”。好个纪晓岚一点也不含糊,“化作仙女下九重”,对的巧、对的妙,皇帝的女儿那是仙女!可乾隆偏偏不饶人,嘴也刻薄,忙道“可惜没养住”,也就是说“死了”。也就是纪晓岚,连个哏也没打,“料应人间留不住”,对的多好,如果赶上一个学问差点的张嘴一喊“怎么死了”,就这一点那可就要杀头,别说是什么升官了。所以没有学问那可不能轻易拍马屁,一旦拍到驴蹄子上,那可是拍个满脸开花。皇帝一看难不倒,陡然一转“被我扔到金水河里了”,这时的纪晓岚已是成竹在胸,“翻身跳入水晶宫”。真是雅拍高手,把乾隆拍的喜笑颜开,从此纪晓岚是青云直上。如果我们把这几句连在一起,就知道这世事洞悉、人情练达之意了。
君王昨日得金龙,
化作仙女下九重。
料应人间留不住,
翻身跳入水晶宫。
所以在古代很多雅拍高手,深得百姓喜爱。例如汉朝的东方朔、东晋的解缙等都是雅拍高手。你能说是“拍马屁”那是小人所为吗?君子也善拍,只是拍法不同而已。与纪晓岚同朝为官的和珅,也是马屁高手,但它不善雅拍而是赤裸裸的拍,差不多就是拍苍蝇了,虽然深得乾隆宠爱,但落得一个奸臣的骂名。
前几天闲来无事,偶翻冯梦龙老先生的《智囊》一书,里面有此一文,更可谓“马屁”上乘境界。不仅练达,更是世事洞明,而且用词简洁,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时向两个领导开拍,而且一举成名!书中记载“相传某布政请按台酒,坐间,布政以多子为忧。按君止一子,又忧其寡。吏在旁云:“子好不需多”。布政使闻之,因谓曰:“我多子,汝又云何?”答曰:“子好不愁多”。二公大称赞,共汲引之。”说成大白话就是“过去有位布政使请按察使喝酒,筵席之间,布政使为自己儿子太多而担忧,而按察使却因为自己仅有一个儿子而犯愁。一个陪酒小吏在旁察言观色接口答道“儿子好就不需要多”。这时布政使有点“感冒”,忙问“那我的儿子很多,你又怎么说呢?”小吏赶忙回答道:“儿子好就不愁多”。如此电闪雷鸣之际,此小吏同时起拍,言辞干练一语中的。搞得两位领导大为称赞,从此共同提拔小吏,小吏也因此鸡狗升天了。您说此等“马屁”拍法,常人能及吗?这得是“有学问的人”。所以我们对于一些善拍马屁之人,不要一棍子打死,他们也是为了事业而“拍”。至于君子小人,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因此,同志们也要时常勤学苦练,一旦有机会,该拍马时就拍马,一拍定“乾坤”!
如果不信,你可看看身边,有多少“马屁”高手,正轮着拍子上下翻飞,拍的满头大汗,乐不可支呢!
(哎呀!看错了,他们是在拍苍蝇呢!)
2011年11月8日于湖塘河畔
2011年12月6日于京沪高铁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