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罗振涛主任在平板太阳能热利用高峰论坛会议讲话

(2011-02-19 16:15:57)
标签:

太阳能

热水器

平板

罗振涛

杂谈

分类: 市场观察

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协会主任 罗振涛

2010.12.12

 

各位老板、经理们,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们,大家好!

在这里,我讲两个问题:

第一、2010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的发展情况

第二、“十二五”规划的意见与建议

2010年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特别是太阳能热水器得到迅速稳定的发展,现在,生产真空管的镀膜机有2000台,生产真空管4亿多支,实际使用量3.68亿支,全年生产真空管热水器4600万平方米,对比往年,增长了15%,生产平板型集热器300万平方米,增长了50%,全年总计生产热水器4900万平方米,增长了16.7%2009年的保有量是1.45亿平方米,2010年的实际使用量是1.68亿平方米,增长了15.9%。产值735亿,增长了22.5%。产品出口154个国家。数量在增长,上述数据显示2010年太阳能热水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表现了我们的行业仍然是稳定、迅速、健康的发展。

第二个问题

“十一五”即将过去,“十二五”即将来临。协会在国家能源局等国家单位的指导下先后起草三个规划:第一个是中国太阳能战略产业规划,这个规划叙述了太阳能热利用,把太阳能热利用列为再生能源之首,大力推广和发展太阳能热水系统。表现出太阳能热利用在再生能源领域中得到了国家的肯定和重视。第二个规划是“十二五”的发展规划,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协会是起草太阳能热利用的主要单位。现在已起草了一份计划,得到了国家能源局的肯定。这份计划反映了企业的实际和指明了产业的发展方向。

这份发展规划包括如下内容:

第一,总的发展战略思想和方针。中国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在“十二五”当中总的发展战略思想是坚持科技进步、扩大应用领域、产业升级、扩大市场,提高太阳能热利用在新能源比例中提高15%,为2020年节能减排40~45%作出贡献。主要任务有:在技术上,第一,大力发展高效的、全天候的、有辅助能源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第二,大力发展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通过努力平板技术5年内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第三,发展承压循环系统。第四,发展中温技术。第五,发展太阳能采暖技术。第六,发展太阳能房技术。第七,工农业生产技术。第八,热发电。

在产业上,首先,要培训5-10个大型的有技术知识产权的,年产量在400万平方米左右的大型骨干企业,成为行业发展的排头兵。第二,发展产业集群。第三,发展各具特色的工程公司。第四,在销售上形成符合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特点的销售模式。

在“十二五”中提出太阳能行业的重点项目,有了重点项目就可以得到国家的支持,带动产业发展。有哪些重要项目呢?除了上述的大型企业和集群以外还要形成有规模的产业化基地,要在北京、山东、江苏、浙江、云南等地形成重要的产业化基地。形成江南、中南、东北、西北的产业化基地。这些产业的形成将为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动力。进行技术改造的重点项目,第一是自动化的真空管镀膜工艺装备和技术改造,使镀膜技术达到节能30%,劳动生产力提高40%;第二是平板镀膜的工艺和装备的开发,在平板技术开发中集中力量,联合攻关,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培养人才的计划。

产业的关键靠市场。第一,进行千县万村工程,重点要发展学校、敬老院、医院为主力的热水系统。第二,做好百城阳光计划,力争每个城市推广使用率达到30%的热水工程,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改变整个城市的面貌,使太阳能热水真正进入千家万户。使太阳能热水成为解决生活用热水的主要途径。第三,在工农业生产10个行业中包括造纸、医药卫生、印染,纺织化工等,每个行业选10家,总共100家作为开展工业应用市场,进行能源合作管理。在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支持下,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热能计量及检测标准将被批准,列为明年的标准化来支持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上述这些项目列为国家项目后,国家会拿出经费进行各种各样的支持。因此,希望企业能够积极参与,利用各渠道争取立项,以企业为主,进行共同联合、共同攻关、重点突破,取得成效!

通过上述项目和产业的发展,预计到2015年太阳能热水器年产量达到1.2亿㎡左右,保有量达到4亿㎡左右;到2020年,预计年产量达到2亿㎡左右,保有量达到7~8亿㎡。届时,太阳能热利用能源替代能力将达到每年1.2亿吨标煤,约占全国能源年耗能总量的2%左右。可见太阳能热利用将对我国能源安全和碳减排做出较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