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响》:工作与家庭是两码事,莫搅到一起

标签:
娱乐感悟情感 |
分类: 影视杂谈 |
电视剧《回响》,是一部侦探剧,据说是电影导演冯小刚执导的第一部电视剧。
大导演出手,确实有些与众不同。侦破过程与家庭冲突并行,案子还未破,刑侦队长的婚姻先破了。侦破过程曲折复杂,夫妻关系来回折腾,工作进程严重影响了家庭生活,两者之间相互纠缠,有些看点,值得说一说。
01
西江市发生一起凶杀案,龙阳分局刑侦队长冉咚咚(宋佳 饰)负责侦破。因案件过于复杂,涉及多人,增加了侦破的难度,加上舆论压力,使冉咚咚心力憔悴。
照说累了后,回家好好休息一下,精气神就缓过来了,这也是家庭的功能之一吧!可冉咚咚不是这样。在调看涉案宾馆监控时,她无意中发现了丈夫慕达夫(王阳 饰)也在其中,麻烦由此而生。
以刑侦的眼光看,案子未破之前,所有人都值得怀疑。只有怀疑,才能发现问题,只有深究,才能找到问题所在。
这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无疑是对的,是从长期工作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也可以说是一种职业素养,能让人保持一种职业的敏感和眼光的锐利。如果将这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用到家庭成员上,问题就来了。
她试着问了丈夫,丈夫反而笑她是一种职业病,将家人也当成了嫌疑人。她丈夫是大学教授,在文艺评论尤其是人物情感方面颇有名声。
其实冉咚咚不单是职业习惯才这样问的,她整天忙于工作,情感方面难以满足丈夫的需求。她曾经看过丈夫给某位女作家写的几篇评论文章,那种细致入微的独到分析,让她感到如果没有切身经历是很难写出来的。
监控中丈夫在场的画面,触碰了她那颗隐约担心的事,加上职业的敏锐,她放不下了,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
02
在办案的同时,冉咚咚又查到了丈夫两次开房的记录,她疑心更加重了。为何开房?与谁开房?开房后都干了些什么?她以习惯的口吻追问丈夫。
她丈夫并没有直接回答她凌厉的追问,而是非常反感她还在背后调查他。争吵的结果自然是各不相让,不欢而散。
夫妻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相互的问与答不同于刑侦过程中的询问,更不是对嫌疑人的审讯。当一方抓住某个方面居高临下地用犀利的语气质问时,这种态度会让对方反感生气,哪怕真有什么事,也不会正面回答,更多的是怼回去,不会让对方得到想要的事实真相。
她丈夫不想说的原因,一是此事还真不好解释,那种一时的冲动和事前中止,本身就不容易说清楚,也很难被对方接受。二是妻子有了疑心后,你说什么她都不会相信,都会当作是一种谎言或搪塞。与其如此,不如不说。
紧绷的神经,并不能因为合理的解释而放松。失去信任的对话,除了争吵升级,于事无补。
这种拉锯战,几个回合下来,让双方都筋疲力尽。解脱的方式,冉咚咚选择了离婚。慕达夫不愿意离,在妻子的坚持下,他本想等案子破了妻子的精神状态回归正常后再说,妻子先是同意,后来案子的线索断了,她实在等不及了,还是离了。

03
一起凶杀案的侦破,波及到破案牵头人的婚姻,这也是一种“回响”吧。
如何避免职业心态影响家庭生活?划清界线尤为重要。
工作和家庭,或多或少会有些牵连,经济上,人事上,时间上,心态上,都会产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如何应对,需要对两者的不同有所认识。
工作是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个人价值的实现平台。家庭则是由血缘姻缘联结,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社会小单元。
这两者之间,性质不同,其应对的思维和方法也不同,理应区别对待才是。比较实用的方法是划分界限,明确身份,各不打扰。
到了单位,你就是职务的身份,履行岗位职责,尽职尽责即可。回到家里,你就是父母、子女,配偶的身份,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工作上的事,原则上只在单位做,莫拿到家里来。家里的事,也莫带到单位去。两者尽量互不交叉,井水不犯河水。
思维和工作方法也是这样,对待家人和对待顾客、用户、同事、学生、病人、犯罪嫌疑人等,各有各的思路和方法,那是由家庭和工作性质决定的,不能混用,否则会出问题。
尤其是不要把工作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带回家里,更不能转移到小孩和配偶身上。可以用其它办法消解不良情绪,或找他人倾诉,或通过运动消化,或到外边去走一走,或吃点甜食点心等等。办法有很多,只要守住那条界线就行。
电视剧里将两者混在一起,冲突不断,可以增加剧情的可视性,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还是明确身份、划分界线为好,桥归桥,路归路,一码归一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