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飊》:逆向生长的对手戏,好看不好受

标签:
娱乐逆向生长 |
分类: 影视杂谈 |
扫黑剧《狂飊》以警察安欣和黑老大高启强为对手戏,演绎了正反两个角色的不同走向,着实在2023年一开始就飊了一回。饰演高启强的张颂文更是火了一把,安欣的扮演者张译再一次得到观众的认可。
一个饱受黑道欺压的鱼贩最后成为黑道老大,一位承诺誓言的正直警察后来搞得灰头土脸,这种打破常规的反向演绎,给人带来一种新的观感:好看,但不好受。
01翻转的人生,哪怕变坏了,一开始却让人恨不起来
高启强出场时,只是一个菜场的鱼贩子,他租了个摊位,生意上还过得去。他十三岁父母双逝,下面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没钱的时候,一碗猪脚面三个人分,弟弟吃猪脚,妹妹吃面,他只喝点剩汤。
这个时段的高启强,身在社会底层,心地纯朴善良,在社会上是个好人,在家里是位好兄长。
好人走上邪路,有时候是坏人逼的。
地痞强行收取高额摊位费,说好话不行,求情也不行,不服气便遭到毒打,大年三十高启强在拘留所里度过。
这种遭遇,让人同情,也让人减轻了对他后来走上邪路的恨意。
他在夹缝中寻求生存。先是利用警察安欣对他的关心,狐假虎威,造成他在警局有关系的假象,逐步改变了自己的地位。继而认黑道大佬为干爹,借他人之势扩大自己的地盘,并排除异己。待他成为一方老大后,又假借慈善公益之名,拉拢结交官员,出手帮助旧邻,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地位。
在法制管理的框架内,他利用人情社会的空隙,拉帮结派,寻找靠山,相互利用,最终长成一块巨形的社会毒瘤。
高启强二十多年的发迹史,除了心狠手辣,他还有心思缜密、工于心计、掌控有度、能屈能伸,对妻子宠,对妹妹爱,表现出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多样性。
好人逆向生长,最后扭曲变形,其过程曲折丰富,人物形象独特,这也许就是《狂飊》好看的原因之一吧。
02 正面人物坚持正义,却一路坎坷,让人难受不爽
与高启强演对手戏的是警察安欣。刚入职时,安欣信守入警诺言,忠于职守,工作认真,对邪恶毫不手软,对弱者关心同情。高启强当年在看守所过除夕时,那碗饺子就是安欣送给他的。
高启强发迹的过程中,安欣多次发现他背后有猫腻。问题是在多次追踪时,经常出现一些怪现象,或消息提前走露,或无故被人阻拦,或上司决定叫停,让他百思不解,不得不怀疑身边的同事和上司。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他坚守正义的行为受到同事的嘲笑和责怪。
尽管安欣的正直受到两位老领导的照应,但他的仕途却一直受阻,先是退出一线被边缘化,后来转到其它部门任了个闲职。
当安欣意识到仅凭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现实后,他学会了保护自己,变得“油滑”起来。只是暗地里仍然坚持收集证据,等待时机。
这一等,十几年过去了。再出场时,安欣已是满头白发!正义的坚守难能可贵,也令人唏嘘。
一位正面人物,其命运走向却是隐藏自己,收敛锋芒,不能大胆开展工作,担心恋爱成家牵连他人,精神长期受到压抑,这种灰暗的人生与高启强的发达光鲜形成鲜明对比,戏剧效果虽然强烈,但观看时心里难以接受。
也许被碾压的美好,才具有悲剧的张力,令人思考其中的背景和原由。
03人物反向演绎,此生彼长,反映出生活的真实层面
两个主角的逆向生长,各自牵连到众多人物,反映出社会的诸多层面。
社会底层人物从谋生开始,在街道小混混的欺压下寻找对策,从而走向人生的不归路,这说明社会管理层面还存在一些漏洞,或者还没有找到社会变迁中合适的管理方式,导致高启强式的人物借用人情社会的缝隙去钻社会法治的空子。
邪恶势力往往会寻找靠山,而那些贪腐官员正是他们巴结的对象。权力与金钱的勾结,快速长成社会毒瘤,形成恶性循环。缺乏制约的权力,往往向恶的方面伸展,让正义得不到张扬,坏人当道,好人受气。
经济迅速发展时期,贫富差距也在拉大,一些不公平的财富分配,权力的异化,导致价值观混乱,也给社会治安带来诸多问题。人们面对各种不确定因素,往往会产生命运难测的感觉,宿命难违,又不得不违。经历了三年疫情的人们,更切身地感受到这种身不由己的无奈情绪,被剧中人物类似的命运所触动。
人们是向往理想社会的,也有不少人为之奋斗,努力建立和完善制度与秩序。更多的人则是世俗的,被现实利益所驱动,选择利己或投机。人性一旦被欲望所吞噬,黑恶势力和腐败官员则难以彻底根除,更需要像安欣这样的人来维系社会的良知。
其实,社会不需要逆向生长,也不需要狂飊,还是平稳行进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