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醒者》剧评:路径不同,能走到一起吗?

标签:
中西医结合 |
分类: 影视杂谈 |
《促醒者》是一部医疗剧。
与其它同类剧区别明显的是,它加入了悬疑和中西医结合的内容。
其主要人物设置也据此安排:中医韩西林,西医丁远志,前者是丁学坤的徒弟,后者是丁学坤的儿子。丁学坤自杀后,两人分别从外地和国外返回燕京市第九医院神经内科,继而展开调查和工作。
此剧病例的选择,多与调查对象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关。悬疑作为该剧看点不便剧透,我感兴趣的是,韩西林和丁远志两个路径选择不同的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01
两人从小一起长大,刚开始都跟着丁学坤学习,后来却走上了不同的路。
韩西林成了师父的爱徒,丁学坤倾其所有将医术传授给他,师徒情同父子。
丁远志拒绝了父亲的意愿,选择了西医,在国外完成了博士学业,父子关系冷淡。
一个是爱徒,一个是儿子,两人的关系也因师父/父亲的原因而疏远。
丁学坤自杀,两人同回燕京九院,血缘和师徒关系,成了两人走到一起的缘由。
血缘天生,不能改变,儿子或多或少会继承父亲的一些特质,无论父子关系怎样。
师徒关系,主要由两者相处形成,或亲密,或一般,得看缘分。缘分深了,感情深厚。
韩西林和丁远志有了这层联系,尽管性格、兴趣、学识有诸多不同,但在成长过程中同受一个人的影响,相互走近的基础是有的。
02
一个是西医,一个是中医,医理不同,路径各异,如何结合?
现代医学以西医主导,分门别类,走的是精准和普适之路。
中医也有自己的传统理论,有着历史悠久的治病经验,强调整体关联、尊重个性和动态平衡。
在崇尚科学的当代,西医的强大是无疑的。如今中医看病,也会借助西医的各种检查仪器和设备进行精确诊断。
问题是越细分,整合难度越大。比如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当下,衰老带来的疾病需要综合诊治,西医的分科治疗难以兼顾。
两者不管怎样,总体上看,治病救人是相同的。
目标一致,总会有交集。
剧中冰雪运动员的促醒、十四岁少年脑胶质瘤的消解,都证明了中医有独到之处。
从实践上看,九院一直保留了中西医结合课题,只因为药物研制路径选择有分歧而搁浅。丁学坤自杀后,韩西林和丁远志回归,加上国外合作医院对此有关注,九院又重启该项目。
科研项目需要,是两人走到一起的事业基础。
在九院与瑞士医院合作项目上,韩西林和丁远志通过介入手段将中医药物注入病灶处,成功展现了中西医结合的方式。
事业本身具有凝聚力,它需要相互合作与支持,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标。
03
追查师父的自杀原由,是韩西林一直坚持的事。此事贯穿全剧,是主要看点之一。
丁远志因父子关系淡薄,刚开始并不怎么在意此事,因此也不怎么配合韩西林调查。
后来两人通过工作关系,在诸多摩擦和冲突中逐渐加深了解,暗中相互配合,逐渐变为默契,最后在追查一事上同心协力,拨开层层迷雾,抓出了背后黑手。
追查一事,将情感纠葛与项目研发连在一起,将追根求源、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充分展现,同时也促成了韩西林和丁远志并肩同行。
死亡的真相,涉及到逝者的名声和行为的合理性。如果牵涉到犯罪,必须找出作恶之人,交由法律惩处。
这是正义使然。

路径不同,有可能越走越远,也有可能殊途同归。
能走到一起,需要各种条件。或加快速度,或增强了解,或优势互补,或利益趋同。
至少有一点,大的目标相同。
大目标都是最基本的东西。
如身体健康,消减病痛,生活幸福,社会安宁。
医学如此,其它领域也是如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