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定离手我爱你》:开放式结尾的魅力

标签:
杨峰博客 |
分类: 影视杂谈 |
电视剧《买定离手我爱你》,主要讲述了时装界的一个菜鸟成长为业内中坚的故事。其成长过程、职场打拼、爱情发展等内容虽然有不少看点,但比起该剧的结尾来,我觉得结尾更值得回味。
24集过后,我以为还有25集,却发现没有了,全剧就这样结束了,没有大团圆的结局,没有全剧终的提示。
剧末的情节是这样的:丁亦可(唐艺昕饰)因为工作业绩突出,职务得到提升,即将成为买手部总监助理。(买手即采购的音译,其职责范围比采购要大,还涵盖了市场和销售的部分内容。)
正当她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男友赵沫远(杨仕泽饰)时,杨却告知他父亲确诊为淋巴癌。杨要去接手父亲的电子公司,希望丁亦可辞职,掌管杨的高端时装品牌店。
丁还没有告知自己升职的事,全剧就此结束。
这种结尾不太常见,显得有些突然。
观众看剧更多的是欣赏或消遣,关注人物命运,探究故事情节,欣赏表演才艺等,其结尾多是历经苦难、终成正果,冲突缓解、皆大欢喜,符合大众的期盼和口味。
开放式结尾不同。故事还在行进之中,新的矛盾刚刚出现,人物还在考虑对策,观众也还有所期待,它却不演了,打住了,留下悬念,让观众自己去想。
这种想象的结尾自然更加丰富。
我觉得想象的路径主要有两种。
一是前面的剧情铺垫。
人物性格、故事走向,决定了后面路径的选择。性格的多面性、故事的复杂性,给选择带来不确定性。
从情感上看,丁亦可深爱赵沫远,她有可能像上回一样,接手男友的品牌店,以她的工作经验和聪明才智,让其更上层楼,也让男友解除后顾之忧。
从事业上看,丁所在的公司事业平台更大,更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更能体现职业女性的价值和风采。而男友继承父业,有些仓促和迫于无奈,今后走向如何,前景很难确定。
二是观众的自身情况。
观众对剧情结尾的后续想象,与各自的情况相关。
年龄不同,选择不一。年轻人看重爱情,有可能选择接手品牌店。中年人看重事业,有可能婉转推辞建议。老年人看重继承,也许认为还是接手为好。
经历经验同样影响着观众的想象。求职艰难的,不愿放弃现有的工作平台。想当老板娘的,自然倾向于接手自家门店。熟悉企业管理的,可以寻找职业经理人来替代。
更重要的是价值观影响。角色的定位,利弊的权衡,今后的期许,无不与内心认可的价值观相连。
假如丁亦可征求我的意见,我建议她继续留在买手部。其男友父亲的公司,可请职业经理人操持。主要理由是,电子行业与时尚界相距较远,隔行如隔山。且赵沫远的知识架构和职业志向更适合在时尚界发展。另外,他也需要抽出不少时间照应患病的父亲。
这种开放式结尾,相比圆满式,更符合现实本身。
事情就是这样,总是处在不断发展之中。这件事情结束了,另一件事情又开始了。这个冲突缓解了,另一个冲突又在形成。
人生也是这样。人在成长过程中,事情一个接一个。学习、爱情、婚姻、事业,哪一个都会遇上困难,努力克服之后,又会遇上新的难题。即使到了老年,万事皆休,健康问题又来了。
人生的每一个选择,也有多种可能。选择了这个,便舍弃了那个,此事古难全。权衡利弊是理性选择,情感选择往往偏向一方。今后的事情,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给开放式结尾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
总之,开放式结尾,虽说没有满足观众明确结局的需求,却触动了观众寻根问底的神经,用自己的想象去填补剧情空白,这种参与和代入的感受,也许就是开放式结尾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