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三观易碎》出版前

标签:
杂谈 |

每个人都有若干重大的人生时刻,每个人筛选出来的时刻都不同。许多小喜悲随着时间都已记不清,但是那些大时刻的情景和时刻来临时的感受却持久鲜活。
对于我,这些时刻是:几个接到录取通知书的瞬间;决意创业的瞬间;叶先生表明心意的瞬间(见《三观易碎》中“谁能与共”一文);得知问问到来和问问出生的瞬间。还有一个,就是第一本书《女人明白要趁早》出现在网上书店的瞬间。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我和叶先生在鼓浪屿散步到散到一半,编辑发来短信说我的书上架了。我连忙拉叶先生急急回到酒店打开电脑在界面搜索书名。
封面显示出来的瞬间,我感到一种不可思议——我写了一本书这件事原来真正发生了。人生那些重大时刻,有些是执着的选择,有些则是无心插柳的结果。
于是我欣喜的、美滋滋的,刷新了一遍又一遍《女人明白要趁早》的界面,离远看一下,又离近看一下,假装不经意点进去看一下,又仔仔细细再把目录看一下——虽然那个封面有点儿难看。
但是,在那个历史时期,我是顾不得也管不了封面有多难看的。
2009年,好友塔塔说,你能写“写在三十岁到来这一天”就能写书,于是我就拿了提纲和样张去寻找感兴趣的出版社。
A出版社的回答是:这样,你写个长篇小说吧,三十万字左右,我们看看。
B出版社:写,就要写成经典,载入史册!
C出版社:风格过于现实主义,重新设定人物和环境吧,比如咖啡馆和小野丽莎的音乐。。。
D出版社:我们只出名人书,你是名人吗?
现在想来,最后E出版社说的“我们出这本书”也算重大历史时刻了吧。(在此感谢鼓捣出了难看封面的E出版社)
从来都是等待的长度等于幸福的深度,就像当年学习好几年等到录取通知,就像28岁遇到叶先生,就像捧着书稿等到有人来出版,那些幸福感异常清晰的时刻,都要经历辛苦投入、时间和等待。
相比之下,《三观易碎》的出版仿佛没有那么重大了。到了2012年,一切都变了,ABCD出版社都纷纷提高版税邀约新书,有人说这是世态炎凉,可我想说世界就是这样:“当你一无所知、一无所有、一无所成的时候,没事不要去想“个人尊严”和“个人价值”这类虚词儿。一、做好眼前事。二、假以时日。”
《三观易碎》轻松愉快的要出版了,但我知道当新书上架刷新页面时,我不会再重复2009年的兴奋。当曾经辛苦的事变得容易,人的幸福感沸点却也升高了。幸福感总在愿望实现的刹那,得到更多幸福感则需要匹配更多的愿望才好——”设定一个目标,紧忙活,直至把目标踩在脚下,然后再定一个,循环往复,以此为乐。”
前一篇:《父母世界》访问花絮
后一篇:《夜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