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头儿

标签:
杂谈 |
分类: 轻熟日记 |
大学毕业时候在央视新闻播音组,德高望重的邢质斌老师突然有一天问我:“你知道人每天每天的都在图什么?”我摇摇头表示不知道,她说:“就图个盼头儿。”她又说:“岁数大了,盼头儿就越来越不容易有了。”说这话的时候,她五十多岁了。
她这话我一直记得。最近,我开始稍微有点儿懂了。
四年前,当我写下《写在三十岁到来这一天》的时候,还不知道蝴蝶效应的奇妙作用。那天下午,我打开电脑敲击键盘写下了一篇文,我认为那只是一个偶然事件。然后,蝴蝶振动了它的翅膀,那力量到今天一直穿越渗透了四年。
因为那篇文,在四年中,我写了一本书,建立了一个博客。又因为这本书和这个博客,我去到了很多地方,见到了很多人,也经历了很多事。现在,站在时间节点上回望的时候,一切都又像是个必然事件。蝴蝶效应,现世因果。
多了四年更密集的生命历程,再来看我写过的《三十》一文,大部分依然认同,但发觉同样的瞭悟,那时的我叙述的语气真是冰冷又决绝。就像一个人初入肃杀之地,恨不得每一次出门都披上大衣抵御寒冷。但他只是见识了冷,认清了冷,又横下一条心面对了冷,却还没进化出厚重的皮下脂肪。当他真正适应和安顿下来,从中体验出经验和妙处,再让他来描述冷,他也许不只会说冷的程度和冷的危害,还能微笑道出那坚冰的形状,以及那雪花如何飘落。对他来说,冷已经不是冷,冷只是常温了。
唯一可惜的是当常温世界到来的时候,又用去了四年。这四年里又用完了四本效率手册,每一个月每一天,每一个事项,竟然这么快就可以被做完,走过,经历,勾选。但是回忆里仍然像一场盛大的自助餐一样,慌忙的吃了这个又奔向那个,每个都在眼前匆匆一闪。只有博客的记载,证明有些我的确咀嚼过,却都浮光掠影,嫌滋味太浅。
生日只是个计数器,每年的Party或有或无都只是个解闷儿玩耍的由头儿。一篇一篇的,吃过玩过激动失意,都翻过去了。当冷变成常温,自助餐吃了许多花样,人总得有那种重大的盼头儿,重要的人,怎么翻也翻不过去的篇张。三十四岁,我的重大盼头儿,还有一个多月,马上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