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阅读与性格蛋糕

标签:
香港张爱玲全集三毛全集王朔文集亦舒全集杂谈 |
分类: 轻熟日记 |

据我所知,多数人的大量非功能化阅读,都是在中学时代完成的。这些阅读当时本来觉得是浮光掠影或者蹉跎光阴,却都不知不觉的形成了一个人的基本文化情怀。比如说我初中完成阅读的第一套书是《王朔文集》,这部分阅读教会我使用口语叙述和写作,后来竟然组成了性格蛋糕上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自觉的以对小器物小环境伤春悲秋为耻;同时试图用不当真对待生活里出现的可悲可怜和可笑;回回都想占领视角高点,表现自己具有区别于大众的深刻——其实就是刻意的规避小矫情进而弄成了一种大矫情。
紧接着看《三毛全集》,就是另外一套大漠风沙天边外,地理上出世,风景人物都影影绰绰暧昧飘摇。这部分阅读组成的性格蛋糕是:记着有平行世界,生活之外有生活,活儿法自己选,不单一,可以换;眼下的细碎可以不是全部,抽离跳脱总有可能;以他人之眼,以悬浮摄像机看我今日此地之生活,很多都不是事儿。简而言之,叫襟怀旷远。
然后看《张爱玲全集》,就稍微有些晕。她的活儿太细,我又感受太糙,无法做到文字全盘图像化,又觉得聊天儿方式和冰冷世界无论如何不至于那么刻薄;这部分阅读和大学才看的《亦舒全集》对接上以后,才又迅速适应和喜爱,同时也借助阅读展开女性眼中丛林世界的真相。
最考验人的是世界观形成时期看《王小波全集》和《百年孤独》,还没建设好就颠覆,弄得边搭边拆。这过程中,柔软、伤感和谄媚被我彻底抛弃,开始尝试具备批判、思考和想象精神。王小波说:“小时候我对生活的看法是这样的: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在参加一种游戏,按照游戏的规则得到高分者为胜,别的目的是没有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说:“多年以后。”《百年孤独》我看了三个月,那年夏天每天合上书再迎着刺眼的阳光上学去,那感觉异常奇妙,像走向我自己的魔幻之旅。
最考验人的是世界观形成时期看《王小波全集》和《百年孤独》,还没建设好就颠覆,弄得边搭边拆。这过程中,柔软、伤感和谄媚被我彻底抛弃,开始尝试具备批判、思考和想象精神。王小波说:“小时候我对生活的看法是这样的:不管何时何地,我们都在参加一种游戏,按照游戏的规则得到高分者为胜,别的目的是没有的。”加西亚马尔克斯说:“多年以后。”《百年孤独》我看了三个月,那年夏天每天合上书再迎着刺眼的阳光上学去,那感觉异常奇妙,像走向我自己的魔幻之旅。
都说You are what you
read.事实证明你读到过的主人公会上你的身。上个月我到香港经人引荐得以与某大鳄吃饭。大鳄饭桌上说:“是的我可以帮你,我需要知道帮了你,对我有什么好处?”我听到笑了,在商言商啊冰冷无情,真不错,这对白很香港很亦舒。 反正那些拥有独立人格妄图自食其力的女主人公在张爱玲时代的凄惨到亦舒这里都换成了圆满结局,很像又一世修成的正果,令人欣慰,多亏这块性格蛋糕。
前一篇:天津卫视《时代智商》节目视频
后一篇:江城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