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大多数

标签:
宁夏卫视第一财经中国职场好榜样选手求职价值观隐喻杂谈 |
分类: 轻熟日记 |

两个月间,我往返上海6次,作为评审参加了共12期《中国职场好榜样》节目的录制。此节目让我有机缘见到十几位来自各行业风格迥异的评委。18位评委的存在不代表权威,只代表多样化的世界和价值观。
大环境之下,现今的求职类节目都是收视率导向的,并富含娱乐元素。整个过程中台上台下每一个人的发言与表现,都折射出了某一个人群的好恶。在众多价值观的交锋下,同样的一个选手的一个特点常常会被冠以两种完全相反的评价。
即使声音不同,评判标准各异,回顾12场节目,每一个过关选手的成功,都是因为他们赢得了大多数。
再完美的人,也不可能赢得所有人。想要胜出,其实只需要一直赢得大多数就够了。在市场,赢得大多数,就是口碑;在官场,赢得大多数,就是政治。
把节目里选手与评委的概念延伸起来,便形成了世界上独立个体与围观者关系的隐喻。有时候我们是个体,有时候我们是围观者。我们每天每个事件中,都在互相评判与被评判而已。
态度
- 评委喜欢选手姿态端正,微笑问好,坦然对答。
- 无论是出于内向或者自我保护等任何形式的不理人、对抗、蔑视、打断对话以及生硬反驳的选手,无一例外都失去了机会。
我的点评:善意的态度取决于善意的设定整个世界,贼人眼里都是贼人,锤子眼里都是钉子。人性固然复杂,但是只有善意才能激发出对方对等的善意。
专业性
- 专业性到达一定高度的选手,较多的被评委尊重。
- 当选手需要说明自己的专业能力时,多陈述量化和表现事实,好过假大空的形容词。
我的点评:做到极致。当选手的专业性极端到接近天才和疯魔时,性格和其他能力的弱点会被评委容忍。
表达
- 逻辑性简洁准确的表达会赢得所有人的掌声。理性的评委喜欢逻辑性好的人,是因为他们觉得遇到了同类;感性的评委也喜欢逻辑性好的人,是因为他们觉得终于听懂了。
- 评委喜欢选手诚恳的叙述目的与动机。
- 有些选手总是用十句话来表达用一句话能说明的事,消磨掉了评委的耐心。
- 评委偏爱被提问后那些先沉吟思考,再张口回答的人。
我的点评:还是别装,选手任何粉饰的冠冕堂皇的托辞与理由都一样可以被评委辨认出,无论听者是不是Lie to me的爱好者。
梦想
- 评委很容易就能辨认出有专注梦想的人,这些人往往简单和明朗。
- 评委抵触打着梦想旗号而其实心怀现实主义目的人;相反评委会容忍那些上来就坦诚的表明自己的现实目的选手。
- 选手常常混淆追逐梦想和试图改变现状的区别。
我的点评:梦想的确使人勇敢和伟大,但是妄想和想象力是两回事。
资源条件
- 外貌、富二代、学历、语言能力,无论是选手先天取得或者后天造就,只要是正当渠道得来的资源,都值得有充分理由去自恃。
- 以先天资源质疑和打压选手的评委,出发点可疑。
- 当一个人的整体条件平平,能力木桶里只有一条板较为突出的时候,评委往往观点各异火力分散;而当一个人的整体水平很高,能力木桶里只有一条短板的时候,评委却自发的集结起来放大那只短板,并打压那只短板。
我的点评:先天资源来自于运气,那些先天具备优势后天又勤勉多思的选手,赢是必然的。
我作为评委,我是这个人世间的围观者之一,能够代表的价值观即是:尊重人品,尊重专业。
我亦是选手,我是这个人世间的追梦者之一,迄今为止我能够明白的是:所谓命运,就是想象力被执行后所到达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