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女孩走四方

(2011-05-17 18:22:03)
标签:

大望路

小曼

金话筒奖

保障体系

安全感

灭绝组

杂谈

分类: 轻熟日记

好女孩走四方
小曼在美国校园

 

 

 

小曼是4月20日启程前往美国的。

 

从6岁和小曼相识之后,这是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们的人生轨迹大概将从此分道扬镳。

 

从幼儿园时期开始到今天,我身边的亲密同学、朋友、同事甚至恋爱对象就开始一个个渐次消失。总在某一天,很突然的,他们就被父母安排或是经由自己计划离开中国,去往某一个陌生大陆。他们途经我的生活又离开,就像客串演员,即使有的片断格外精彩,终究只有一场或者几场戏。小曼演得最久,分离却还是来临。

 

小曼无疑是我的人生电影里是出镜率最高的演员之一,从中国古巴友谊小学,再到北京八中,又到中国传媒大学,然后到大望路乐成社区,我们有无数的对手戏、内心戏、哭戏和抒情戏,它们常常在同一个场景下发生,一幕幕的贯穿了整个少年和青春时代。

 

人们善意的以己度人,不理解小曼为何在得到金话筒奖之后,在30岁到来之后竟然选择离开,因为这一切足够让她过上持续繁荣与稳定的生活。又或者说这种离开明显是对安全感的放弃,这种放弃之大之决绝,在通常的理解之外。

 

从生存层面说,女性的安全感往往来自于三者的组合,分别是社会保障体系、家庭保障体系和自我保障体系。年轻时经验少、薪水低,社会层级刚起步,自我保障体系尚未建立,这很正常,是必经之路;无奈又无解的是我们的大环境里的社会保障体系疲软无力,没法给谁以真正踏实的保障,这就导致了为什么无数的女性持续依赖好爸爸,没有好爸爸的则只好急于找寻好配偶。

 

向上追溯竟然是社会问题,该问题却被分散到每个年轻姑娘的个体上,安全感需求被转嫁,一切都被强求成物质需求诉诸于男性群体,于是造成了整个男性群体压力很大,怨声载道喟叹人心不古。恨嫁的姑娘苦,有心无力的小伙也苦,却都不知道苦的根源,即使知道了也无能为力。于是姑娘继续撒网,小伙玩命挣钱。

 

还好还好,时光荏苒,总有一批姑娘率先成长起来了,比如30岁上,拿了金话筒奖的小曼。虽然未曾有好配偶,但是用去8年时间,她自己为自己培养了自我保障体系。自我保障体系表层是一种稳定,而内核是一种自由,这自由可以让她在安全感与新鲜感之中权衡,可以在权衡之后选择拥抱未知和一切的可能性。小曼于是选择了换一种全新生活。小曼说:“就一辈子,世界这么大,我得走走看看。”

 

我欣然赞同。当具备了向死而生的精神。“我们XX吧,趁活着”可以普适于一切想做未做的事,早晚都得死,一切都可贵。

 

哪怕是青春年少不怕山水迢迢的心,哪怕是最后一团谁伴我闯荡的浪漫主义情怀。在一场大的体验与遇合面前,什么安全感体系都去了见了鬼。亦舒说:“只管朝前走,碰到什么是什么。”退一万步,对小曼来说,未来增加的是她在迎面而来的时空地点的出席率。正如叶先生在2006年如果没有下定决定离开墨尔本孤身来到北京,他就不会在那一天与我相遇。

 

戏剧家奥尼尔有个《天边外》的故事,真想走的不会彷徨,真想留的人亦不会神伤。去与留哪有对错,全看内心所向,求仁得仁。

 

2011年4月20日,小曼与我抱拳别过,转身离去,全无伤感。自此,彼时书中的灭绝组三人,纹身姑娘塔塔结婚生子,体制内的小曼远走美国,还真像故事。

 

小曼,青山白水,后会有期。

 

 

 

好女孩走四方
我与小曼,摄于2006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