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媛》2月号专访全文

标签:
淑媛专访王潇北京广播学院畅销书《笑傲江湖》文化 |
分类: 轻熟故事 |

拍摄那天北京刮大风,王潇从远处走来时,身体纤细而轻柔,像朵娇弱的花,但当她跟你坚定而有力地握手时,一切就笃定下来了——你会知道,她就是那个设计顾问公司的CEO、畅销书女作家、为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安排中国之行的那个女人,即便她素颜散发,言笑嫣然间也自有能压住一切的微妙气场。
让一切扑面而来吧
“刚出来做事,非要挑自己喜欢的干,那就什么也别干了。重要的是你上路了,然后一直往前走。这就好比你是个小雪球儿,林海雪原上有一个起点,你拿不准自己应该朝哪儿滚。但是你不妨先滚起来,反正到处都有雪,滚到哪儿都能让自己变厚变大。你也许绕远儿了,或者后来发现错了,但是你终究强大了,最后变成了大雪球。变大了以后,再往你想去的地方滚,总会快一些。”
王潇说自己人生最惶恐的时刻,是在高三的某一天。
那天早晨,17岁的她骑车去上学,从北京的西直门到复兴门,在一个十字路口被红灯拦下。她看着身边如潮涨潮落般来去的人群,突然第一次对“芸芸众生”这个词有了深刻的体会。那一刻她问自己,“我也要成为这样的一个‘芸芸众生’吗?在茫茫人海中走过,轻而易举就消失了?”
从那一刻起,自小习惯要一个“我不同”的王潇不再满足于继续在北京兴高采烈地挥洒自己的张扬青春,按照老师和家人的期许考入一所名牌大学,她开始考虑另辟蹊径。终于,贴在校园墙上的一纸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招生通知让她感觉豁然开朗,品学兼优的她轻易地通过了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考试,还没缓过神来,一只脚已经踏进半个浮华世界。
对于王潇而言,“成功”是势必到达的彼岸。她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先要疯狂地修炼自己,之后才有资格宝剑出鞘,最终成为仗剑走天涯的大侠。所以即使学生时代的她属于那种不用花费太多力气就能拿前三名的人,但为了争取毕业后能进入更好的平台,她有空就坐在电视机前琢磨著名播音员的特点;为了在镜头前显得心胸宽广,她还剃掉了左右眉头的各一截眉毛。“在广院念播音系,最大的好处并非它既有的名气,而是不定期会有一些知名主持人回校为我们这些师弟师妹做演讲。你知道小说《笑傲江湖》里的‘吸星大法’吗?我喜欢把别人的优点全部吸过来,然后想办法用到自己身上。上大学那会儿我喜欢看各种各样的访谈节目,每一个成功人士身上的精华,都浓缩在一个好的访谈里了。”
王潇毕业后顺利进入央视,成为央视一套的新闻女主播。当这位三好学生差点就像所有人期待的那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向高峰挺进时,她忽然辞职了。有很多人问她为什么,要知道那时对于很多人而言,凭借在央视做主播这一点就完全可以安稳地度过一生了,而她却突然放弃了,并且一点留恋都没有。“觉得最遗憾的是我妈妈,因为她觉得,我离红只有一步之遥了”。王潇笑着打趣自己,“大家因为我考上广院这个巧合而误认为做播音员就是我的人生目标,事实上这个目标的达成并没有让我感觉到开心。我明知自己有能力做好一切,却不知我的一切在哪里。”学播音这件事对王潇来说只是人生中某一次“不同”的选择,不是“好的”便是对的,而是“对的”才是好的。播音员的生活仿佛是在皮毛上行走,王潇不能忍受别人在做,而她只是在读。对一个一路顺风顺水的年轻人而言,这种无从施展无处投递的逼仄感,简直要磨穿她的神经。
大时代在轰轰烈烈地前进,小人物行走于自己的命运,聪明的人总会多一些辛苦,因为他们在不断地总结和归纳,停下来思考在很多人看来是没有意义的问题——这到底是不是我要的?如果说今日王潇有诸多华丽名头加身,那其实也只是因为她在二十多岁时感觉到自己“没天赋、没突破、什么都没劲”的时候比寻常人多问了自己一句:“我想试试看,不吃手头这碗饭,我还能不能活?”
青山绿水,后会有期
我们说过千百万句不成熟的话,但哪怕只有一句,去如血如骨般深刻地对待,我们的人生也许就会截然不同。一切的聪明都抵不过“勇”与“忍”,一切成功的背后都有言不尽的10年。
采访之中,王潇讲了一个很棒的故事——她人生中最奇特的体验之一。那一年,22岁的王潇离开中央一套,进了全球著名咨询机构安可顾问(中国)有限公司。她说自己那时很快乐,像只出笼的鸟儿,每天大步走路,大声说话,是周围人的开心果儿。直到有一天午餐时,她一如既往地谈笑风生,一个跟她同一办公室却从不理她的女同事在她笑得最大声的时候,突然冷冷地问她:王潇,你知道10年之后你会是什么样?我会是什么样?当时王潇就愣了,饭还在嘴里,可怎么也咽不下去。
“之前我一直不明白她为什么总是对我那么冷淡,大概是因为当时我看起来傻。但她一说那句话,我突然就懂了,她不理我是因为对她而言我是个没用的人,跟我多讲一句话都是浪费时间。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人会计算自己做每一件事、说每一句话的成本和回报,对他们而言欢乐远没有成功那么重要。”
不久之后,王潇就离开了那个每天都能很开心的地方。“我需要花点时间想一想,我要的是什么?”因此,她花了3年的时间去中国人民大学读了一个研究生,试图在象牙塔的保护下重新找到人生目标。
作为商人的王潇,细腻、勇敢、专注;作为女人的王潇,可爱、单纯、坦白。这两者微妙地混合在她的身上,使她具有一种仿佛夹心太妃糖般的质感。这种气质也直接反映在她的经历上:她毫不讳言自己读研究生后的几年是“哪儿都混”,只要有钱赚,有点意思,她就跳进去——朋友的公司需要人,她可以是总经理秘书;约设计稿的人多,她可以是勤奋的创意师⋯⋯对王潇而言,并不存在某种定位上的芥蒂,她不觉得自己一定要具有某种姿态。王潇可以是一,也可以是万物。
然而定位还是慢慢的自然浮现了。在读研究生的后期,她手上有关设计的活越来越多了——因为工作勤奋,待人坦率,王潇积攒了很多固定客户,所以当挣生活费的初衷完成之后,王潇开始笼络一些同学帮她干活,这种松散的小作坊式运作,就是后来她创办的目后佐道商业设计顾问公司的基础。
毕业之后,王潇顺其自然地创业了。头一年是最难的,最大的转变在于自己身上背负的责任。王潇从一个开心地发活给同学做的中转方变成一个必须不断找活做以维持员工日常生活的责任方。严重的失眠症是创业第一年留给她的”礼物“之一。她极度焦虑,总担心下一个活儿什么时候到来。那时,即使是一张5000元的支票,都能成为她的救命稻草。跟一个处于如此重压之下的人谈快乐基本就是浮云,她需要做的,就是压榨出自己的每一分钟时间和每一滴心血,使每一件小事情看起来都更接近完美,从而有资格迎接下一项挑战。
直到今天,王潇才愿意说:“在那段日子里,其实钱的压力一直绑在身上。”今天的王潇已然不再需要为钱发愁了,当她的业绩名单中有了巴菲特、比尔·盖茨、奔驰、宝马这样的字眼时,她已无需再为客户的来源而担心。而此时的王潇,也似乎变得更欢畅起来,并开始有意识地推广自己的媒体形象——虽然那个形象其实只浮在创业者最清浅的表面:美丽、性感、精力充沛、无所畏惧、无所不至。今年年初,王潇的《女人明白要趁早》上市,这本书好读、有趣,她还通过自己的博客配合新书的宣传。王潇的研究生论文就是关于新媒体中个人形象定位的论述,她聪明地利用网络打开了自己的知名度,在博客上,她的人生一派繁华似锦、歌舞升平。她秀比基尼,谈论自己的美腿和闺蜜,创业初始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气味,都被美妙的脂粉味和虚荣的柔光纸覆盖,仿佛那一切从未发生,再不会来。
青山绿水,后会有期。那个10年之约王潇一直都记在心里,她算着日子,再过不久就将满10年了。那个22岁在纸上写下自己的理想轨迹“才智——经验——改变”的年轻女孩已然变成一个名利双收的企业家。我问王潇是否想要与那个曾经的女同事再见,她笑着说她们已经在杂志上见过了。某年某月一本女性杂志,前页介绍的是王潇,后页介绍的是那个女同事,那个人已经有了自己的连锁企业,同样不辱誓言。
“灭绝组”与叶先生
感谢书中提到的各位姑娘,坚强而坦荡,允许我把她们血淋淋的人生素材写进书里,普渡众姐妹。感谢叶先生,谢谢他给了我这本书一个完美结局。
你很难想象一个体重不到90斤的女人是如何在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下持续保持旺盛的斗志和清醒的头脑的,王潇说她的动力来自于一个神奇的小团体——“灭绝组”。
《女人明白要趁早》中的故事全部来自于王潇本人和她身边的一帮闺蜜,王潇在书序中写道,“我们闺密小团体的交流方式包括:当头棒喝,冷静分析,无情追问,肆意嘲笑,等等。许多问题都是越追问,越清晰,当事人往往会在过程中猛然惊醒。多少犀利的语言机锋和一针见血的总结都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我们将这种交流方式称之为‘灭绝师太式’,有别于无知少女时期毫无头绪的瞎讨论,进而称我们的小团体为‘灭绝组’。‘灭绝组’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令人爱恨交加,欲罢不能。”
“灭绝组”成员的年龄、姿色不等,职业也不尽相同,但她们永远赤诚以对,能在朋友最需要的时候两肋插刀。创业初期的王潇在很长时间里开不了张,某闺蜜的家族企业刚好有一个设计项目,闺蜜拉着她来到家人面前,郑重告诉家人:“她是王潇,她做的设计非常好,她一定能胜任这个项目。”王潇瞠目结舌,因为说这话的闺蜜根本从来没见过她的设计,事实上她那时也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作品。朋友的美意让王潇更加拼命工作,漂亮地打了开业以来第一个胜仗。“所以如果你问我第一桶金是怎么挣的,我只能说,靠人品吧。”王潇笑道。
虽然朋友很多,但王潇的感情道路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当妈妈一度以为在10年内王潇不可能结束单身宿命时,王潇遇见了叶先生,并迅速走入了婚姻生活,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叶先生最厉害的招数是他根本就不出招。”王潇皱着眉头想了半天,给了这么一个总结。“在恋爱的过程中,我太清楚对方的每一个举动、每一次试探是什么意思了。所以我说我可以跟任何一个男人毫无障碍地聊天,但却当不了他们的女朋友,我会觉得对方也许不够高明。但叶先生根本不玩那一套,他一上来就把他的一切坦诚地放在你面前,我反而没招了。”
王潇口中的叶先生是一位海外华侨,东方的婚姻观念加上西方的思维方式让他对王潇的追求简单又明确,“你很漂亮!”“我很喜欢你!”“你能嫁给我吗?”三步而已。一开始,王潇根本没想过自己跟叶先生能走到一起,“他的中文不好,更不能明白我为什么永远在为活着的意义辗转反侧地痛苦。但后来,他的一句话打动了我,他说:‘我不知道你的人生意义是什么,但我知道,如果我们在一起,生一个属于你我的孩子,那孩子就将是你全部的意义。’我愣了,我通过那么多跌宕才想清的朴实人生观,人家一下子就到达彼岸了。你想扭捏一下,人家根本不跟你玩,我被彻底打败了,于是我就嫁给了他。”王潇说这话的时候,面容欣悦如孩童。
似乎是受到叶先生的影响,功成名就的王潇现在开始想着要放慢脚步,偶尔也给自己放个假,享受生活的乐趣。“明年我们有个大计划。我打算把我在公司的股份分给我的合作伙伴,让他们给我看好公司这一摊子事。”
“那你干什么去?”
“我要跟叶先生生孩子去。”夕阳照在王潇的脸上,她的眼中写满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