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庄

标签:
上上美术馆宋庄创意产业文化北大日本外交文化 |
分类: 轻熟日记 |

上上美术馆门前
1994年,第一拨艺术家到达了宋庄后决定留下来也许是偶然的,但宋庄兴旺起来不是偶然的。艺术可以跨越国界和历史,艺术家却不能,现在蓬勃的宋庄依然要仰仗政府支持,宋庄赶上了2008年国家大力支持文化创业产业这班车,然而既然是产业,就要引入市场机制。既然是市场机制,艺术家村就要告别田园诗。
从圆明园到宋庄,画家们的生活也许像一群迁徙的候鸟。候鸟随季节栖居,画家们则要被圈地运动赶来赶去。真正不容易。选择作为一名职业画家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一切灵感和劳动都会被放到动荡的艺术市场上去标价,不得不抬头做画后低头还要数钱。许多时候为了生存又要纠结作品是应该追随内心还是应该追随市场,在纠结中把颜料一笔一笔的涂抹在画布上,需要有强韧的神经来支撑。
但在一种情况下,这一切都不是问题:只要艺术家本人对艺术的巨大热爱超越一日三餐,超越功利浮云,甚至超越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说,作为一名职业艺术家,之于他乃是一种注定。不是他选择了艺术,而是天性与使命选择了他。这样的艺术家可以终日在人类更高级的巅峰体验里生活,在我们俗世旁人看来就会是一种疯魔,疯魔中艺术家可以获得我们所不能理解的至上幸福。
然而想了这许多,我依然是俗世旁人一个,我很关注一日三餐,功利浮云,更关注自己的生命,只有周末跑来宋庄佯装爱艺术,站在一幅幅画作前,揣摩每一副画后面的故事和主人。

在林江东阿姨的画室
65岁的林江东阿姨是妈妈的朋友,1981年的北大经济学硕士,做了许多年的外交工作,2002年后旅居日本。本来按照寻常人生,她应该退休散步种花了,但是她却开始画画,办展,并在宋庄做了自己的画室,成为方圆十里小堡画家村里唯一的“老太太”。她说她18岁的愿望是上央美,阴差阳错却上了北大,现在她过完了平整的大半生,终于实现了少年愿望。

看到一系列钢笔画作品,马上细看技法,内心暗暗PK。

喜欢这副。

超喜欢!

新媒体装置展览,新媒体本是我人大的研究生专业,而我竟然从未带作品参加过任何展览,我当时都忙活创业去了,学术和铜臭不能两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