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行读书吃喝玩乐平常心沸点鲁迅马斯洛人格模型自我实现休闲 |
分类: 轻熟人生 |
够钱够时间的时候,就旅行,不够,就先读书。灵魂与肉体,至少要有一个在路上、在别处,否则,人若是在一潭死水里溺得太久,就枯萎了。生存范围总是有限,而书能指向深处,旅行能指向远方,让人在疲惫生活之余,仍然得以有想象和希望作为心理暗示,让一切支撑下去。当瞭解到此时此刻,总有些地方有更黑暗或者更美好的所在,多少会感到苍茫和悲悯一些,对眼前的事少点纠结——这个年代大家都很容易纠结。
我倒觉得读书在马上厕上总可以抽空儿,旅行却一定要趁年轻赶快抓紧,最好是踏遍青山人未老。老了之后的旅程全都变了味儿,趁牙口好、肠胃好、膝下无儿女承欢的时候,但走无妨。从北京出发的话,东南西比,哪都可以去。每次一走出去,都感慨一次天地广阔,再庞大华丽的城市,飞机上一看,也是不过是弹丸,街市如沟渠,行人如虫豸。再想飞机上的我,也不过是铁皮里一枚虫豸而已,人不免就谦卑起来。等到再回到自己的小小格局,这种谦卑能让人平和好一阵子。等到下一次浮躁膨胀的时候,正好又是时候出去了。
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当书籍和旅程越积越多,就算没能厚积薄发,眼界和格局总会随之大一点儿;“平常心”得以见多识广为基础。当沸点越来越高,人慢慢就变得淡定了。
如果非要较真起来问我:一路上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又辛勤创业,这一切终极目的和永恒的意义是什么? 我只能告诉你一个真实而庸俗的答案,为了吃喝玩乐。而一切的披星戴月和早出晚归,都是为了能让吃喝玩乐再多一次,再上一个台阶。
还有,不能满足和拘泥于眼下的这点甜头儿,而是要持续努力,直到有能力选择在任意的时间,任意的地点吃喝玩乐,与此同时,让自己的思想仍旧可以任意驰骋,这才是一种我所深深向往的自由。
通过勤奋思考和不懈努力得来的这种可贵的自由,“马斯洛的人格模型”里面,称之为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