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公关危机的处置与舆情

标签:
复旦大学公关危机处置与舆情文化 |
http://s8/mw690/0017E13Rzy6SIEahUl917&690
复旦抄袭门事件持续发酵,5月31日,复旦官方发布致歉信,表示将展开调查,严肃处理。对于复旦的这次危机公关,媒体人纷纷给予不同评价,主要有三个阶段。复旦大学在整个公关危机的处置过程中,并不与其百年老校国际名校相匹配。
第一阶段,哗然(5月27日至28日):5月27日,为迎接110周年校庆,复旦大学发布新版官方宣传片《To My Light》,不久便有网友发现其与日本东京大学2014年的宣传片《Explorer》有许多相似之处。面对众多质疑,该片制品人先是否认了“抄袭”一说,随后,复旦在28日下午撤销了其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号等平台上发布的宣传片,并称将用新的宣传片代替。28日晚,制片人作出进一步解释并“真诚地道歉”。
http://s9/mw690/0017E13Rzy6SIElBQaQ98&690
@凯雷 香港文汇报北京新闻中心执行总编辑
复旦大学110周年太空人版宣传片,我看后眼熟,我外祖父郗慎基早年留学日本东京大学,我赴日去年整资料,即看过日本名校这部2014宣传片,今年的复旦大片从创意细节到表现轨迹这两大元素一模一样。今晚快十点了,复旦宣传部长还坚称是他独立创意,其实是外包给影视公司,不道歉,真将要酿成复旦校庆悲剧。
@ 铁铮-铁铮 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新浪知名博主、专栏作者
太丢人了啊!抄袭?这么大学校,这么重要的日子,这么重要的作品,怎么会?
@陈朝华 知名诗人,资深媒体人 微博自媒体联盟成员
转:今天三大头条,第一,股市暴跌,向历史致敬。第二,复旦大学110年校庆被更名为复制大学。第三,携程数据库被物理删除。合起来是电脑三大操作:拷贝,复制,删除。三个传统企业,用新一轮方式演绎了互联网+。
@冯杰63 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复旦一百一十载,活到了这辈儿闹出这么个动静,真是斯文扫地,老脸丢尽。
@楚天大汉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丢人现眼了!复旦制片单位应担责。
@ 安普若-外号安校长 《回国驯火记》作者,知名网络作家和投资人安普若
堂堂复旦大学的官方宣传片抄袭日本东京大学,还抵赖不承认。你怎么教育学生学术诚实?现在美国的大学每年开除8000多名中国学生,22.98%是因为学术不诚实(比如复旦这种抄袭)。如果复旦大学你自己都这样,你让世界其他高校怎么相信你教育出来的学生是诚实的?作为复旦校友,我们看你怎么处理这件事儿?
@尹鸿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
可它在信誓旦旦的同时宣布撤下该片⋯⋯错误和疏忽谁都可能遇到,但我们需要从上至下的坦诚。
@今日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
1,否认太急,导致反转太快,打脸2次;2,如果是业务外包,可反追制作公司责任。此等舆情处置,负分。
@凯雷 香港文汇报北京新闻中心执行总编辑
看完了,原来真的是比抄袭都不如,抄都没抄好,干活的人太糙。
@传媒大观察
根据观察君的经验,复旦大学这个宣传片问题出在编剧和导演上(不排除是一个团队),虽故事明显不同,但结构、表现手法应该是借鉴了东京片的风格。这算抄袭吗?
@左志坚 著名媒体人左志坚
复旦跟东大的距离,就是飞行员跟宇航员的距离
@艾经纬CBN 第一财经日报《财商》中心副主任 微博自媒体联盟成员
大学整天教书育人、谈经论道,在涉及自身事务处理上,却缺乏起码的求真务实与反思精神,真是可惜。
@大鹏看天下 媒体人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折腾几十年,还有么?军工到民用,无不山寨。
第二阶段,纷争(5月29至30日):继复旦110周年校庆宣传片被指抄袭后,5月30日澎湃记者的一篇《我眼中的复旦形象片事件真相》更引起了媒体圈的讨论。
http://s12/mw690/0017E13Rzy6SIEQinP56b&690
@展江
公允地讲,澎湃新闻做过不少有深度的、乃至独家的新闻,例如今天首页上的《律师会见到底有多难?北京律协会长高子程申请会见也遭拒》。但是这次恐怕韩记者也要“坦诚接受大家对我的批评”,那篇《对话复旦宣传片制片人》和《我眼中的复旦形象片事件真相》问题多多该反思。
@李玩
韩晓蓉是个优秀的宣传干事,错入了记者这一行。
@新闻研究---王健
一部短短的宣传片,竟酿成一部网络戏剧片,此种现象值得深长思之。、
@凯雷
澎湃新闻专访复旦校庆大片丑闻主角的报道,原来是这样的写出来的。
@左志坚
澎湃替复旦挡枪
@十年砍柴
“无助的大男孩”,这样的用词也是醉了。
@陈季冰
有媒体记者发表文章将社会上对复旦“抄袭丑闻”的批评斥为“上纲上线”的“网络暴力”。我几乎没有看到有什么针对这件事的人身攻击,所谓人肉,也大多是就事论事地搜索出复旦以前涉嫌的抄袭。这样的“网络暴力”来得越猛烈越好!相反,将这种正常的舆论监督斥为“网络暴力”,本身倒有上纲上线之嫌。
@五岳散人
也别挤兑复旦了,它就是再出一版宣传片,我有八成把握还能有人从里面找出“借鉴、参考”的地方。这是没办法的事儿,现在我们所有的表达与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承是脱节的,因为你的文明没有进入现代化的语境,是从别人那里学过来的,然后历经几次革文化命的运动,本身又没有与现代文明融合。审美能力极低。
@杨樾杨樾
那篇澎湃的手记纯粹是继续给复旦抹黑,作者以为这叫真情见于危难,可惜人的情绪和智商是成反比的。
@王天定
一个媒体微信群里说这个事,委婉批评了几句,有东早一个记者立马说,你去采访一个看看,感觉自己平时这么做的采访有多么牛逼似的。
@倪雪君
这位澎湃记者的确无愧于”复旦校报驻澎湃记者”的美名。有点不明白,在当下新闻伦理中,接受被采访者反复修改自己的采访稿,能如此当作正面来说?
第三阶段,思考(5月31日至今):复旦抄袭门事件持续发酵,5月31日,复旦官方发布致歉信,表示将展开调查,严肃处理。对于复旦的这次危机公关,网络及媒体人纷纷给予不同评价与反思。
http://s15/mw690/0017E13Rzy6SIESYrzo7e&690
@张志安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导、全媒体研究院副院长
个体的失误,机构亦须担责,但具体归因时要区分个体或机构,不必过于整体化。这种非机构的系统性危机,我不觉得会对大学声誉有严重影响,更不喜欢那种用“复制大学”去标签化机构的批评方式。还有,针对个体的处理也要就事论事,考虑动机和失误本身,不要被网络舆论所牵制。
@谭人玮 媒体人
脸都打肿了才学会正确应对
@卓越兄 媒体人、微博自媒体联盟成员
曾经,新闻的黄埔军校。
@罗昌平 财经媒体人、著有《递罪》
这回“次生新闻”超出了校庆,百年复旦可别毁于一旦。
@李玩 媒体出版人、曾光明
早点老老实实承认不就行了嘛,何必为一个无助的大男孩赔上整个学校。
@凯雷 《香港文汇报》北京新闻中心执行总编辑
在校庆片丑闻中,批评与护短的其实都是复旦高端品牌与价值两个核心元素的支持者。但复旦的学生和一些校友,将爱校与敷衍丑闻混淆在一起,他们越糊涂,旦复旦兮,越等不到新一轮太阳从明天升起。学校致歉信本质上同样混淆,道歉了,仍不承认复旦新闻系博士副部长在原点上抄袭。这成为丑闻的本源。
@张洪忠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传播效果实验室主任
复旦这封申明内容有领导推卸责任之嫌,不是一个好的危机公关稿
@朴抱一 资深媒体人、微博自媒体联盟成员
复旦大学这几年是教育行政化、官僚化的重灾区。
@王旭明 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
#明思#复旦大学是行政级别最高的大学,但从室友毒杀案学校沒有同情、愤怒和内疚的表达始,到被曝形象宣传片一抄再抄学校蹩脚的表达止,都没有显示出其高级别的高度,其大学的大气。看来,面对公共危机缺少真诚和善意表达,是当下大问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该大学还从事各级干部危机公关的培训,悲!
@连鹏 专栏作家、微博自媒体联盟成员
#马后炮#复旦大学宣传片抄袭的事,不是替他们找借口,咱们从小接受的是“标准答案”式的教育,往往有创新意识、自主精神的会被视为“异类”
。说实话,当模仿慢慢成了本能,想改也难。但你作为一个大学,在中国响当当的知名大学,错了就勇于承认,还不失风范。百般狡辩,才是耻辱。
对于复旦大学来讲,110周年的校庆,却因为一部宣传片而备受争议,原本喜庆的气氛难免蒙上一层阴影。可以说,从事件发酵开始,学校方面就注定不是“赢家”。而在事件背后,高校的宣传作品如何在创新和争议中继续探索,面临公众的指责和批评时又该如何应对,相信这一事件也给我们留下了更多思考。
(资料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