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象写意的马松林

标签:
名人与上饶马松林心象写意文化 |
http://s5/mw690/0017E13Rzy6Pe2oGI6t31&690
心象写意,丹青人生。马松林的油画作品,给观者带来酣畅、细腻、沉重、明丽、乡土的视觉享受,表达出画家浓厚的生活气息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马松林对提高上饶油画创作水平,推动油画艺术的发展乃至宣传、推介上饶,促进上饶文化事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和积极的作用。
http://s2/mw690/0017E13Rzy6Pe3jQxXj11&690
马松林,男,1956出生于江西省乐平市,1973年至197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8年考入江西上清师范学校文艺班美术专业,1990年考入江西教育学院美术系,1998年赣南师范学院美术系深造,1996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班进修,2008年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访学,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上饶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2004年,电视专题片《阳刚大气浑厚-马松林绘画艺术》与2009年电视专题片《丹青人生》在江西和上饶电视台播出,艺术中国等网站先后对马松林的人生和艺术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他先后在全国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和作品数十篇,并多件油画、陶艺、水墨作品被国内外友人及浙江美术馆等机构收藏。2008年,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马松林个人艺术展,2009年出版《油画名家马松林》画册,2011年出版《中国当代油画名家-马松林》大型精装油画册等。2014年12月,俯仰之间——马松林油画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马松林近几年创作的油画作品112件。居当今中国八大美术馆之首、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现代化综合性美术馆——浙江美术馆,继收藏了我市画家马松林创作的油画《婺源写生之四》后,又在“俯仰之间——马松林油画作品展”闭幕后,再次永久性收藏了马松林两幅油画作品《沱川遗梦之十二》、《乌镇写生》,连续多幅油画作品被国家一级美术馆收藏,这在江西美术界尚属首次。
http://s7/mw690/0017E13Rzy6Pe3mls1006&690
马松林早年画国画,2006年开始从事油画创作,其作品主要以描绘上饶的风景、人物、民俗风情为主,画面色彩亮丽。他的作品有着鲜明的写意性,具有直面现实,不拘细节,试图努力捕捉山水在他视觉一瞥中得到的意象的特征。作为视觉艺术的美术它涉及构图、造型、色彩、空间,甚至笔触、肌理等所有视觉因素。对于任何画家来说,他对这些视觉因素的掌握和表达不可能是任意的,而必定是在对特定图式的选择中开始自己的创作的,心象的外射是马松林作品最突出的一个特点。这就意味着对他来说,一切外在事物都只不过是一种表达其内在视像的符号和载体,而这个内在视像的中心即“梦”。马松林的作品多是以系列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其中主要有《三角戏》系列(1999年)、《旧梦》系列、《童年轶事》(2005年)、《淡淡的梦》系列、《万仙山》系列、《五十抒怀》系列、《太行人家》系列(2006年)、《灿烂青春》系列、《故乡》系列、《风景写生》系列(2007年)、《陀川吟》系列和欧洲写生系列(2008年)等。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梦”对他来说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其过去的回忆,一是对现实的“前瞻”,但它们都与其“内在视像”密切相关。以系列的方式表达,表明画家从来不是关注某一个具体对象的状态及其呈现,而是在思考这些对象与其“内在视像”的关系,以及其图式意义。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松林的作品逐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图式表达,以及他对自然观察的真情流露。他捕捉山水在他视觉一瞥中得到的意象,又深藏着自己的怀旧之意,直率的用笔写意带给人们扑面而来的笔意效果,激发视觉激情。
http://s7/mw690/0017E13Rzy6Pe3qHQuL2b&690
《婺源写生》系列是马松林的代表作。其语言则表现出表现主义和中国最美乡村的特征,画面处理又具有一定的传统壁画的意味。整个作品透露出原始的气息。这表明,马松林关注点在于其本能的表达,而其语言图式则更多地来自表现主义。本能地表达的优势在于其综合性,而综合性的特点在于图式上的内外融汇和表现上的自然与自由。他在《旧梦》和《淡淡的梦》两个系列中继续他的“梦”,这个“梦”到这时才开始逐步清晰起来。在这里他进一步推进其表现性的语言方式,但却已逐渐远离了其《三角戏》中的那种含混性。他在继续保持其涂绘方式的同时,逐步增加了线条的表现力,以及色彩和图式的象征性。尤其在《旧梦2》中,这种特点更为明显,使线条与涂绘有机结合,山水与人物和谐相处。由此可以看出,马松林这时开始在其图式上进行了适当的修正,使其不仅吻合于现实,也更多地与其“内在视像”联系起来。这在《淡淡的梦》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了。松林的作品由此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色彩转为黑白;厚涂堆积的笔触变成了轻松扫过的用笔,而且特别加强了笔触本身的语言功能。但更让我们注意的还是其图像上的变化。此前近乎平面的画面完全为三维空间所代替;符号般的女人体嬉戏于中国式的田园之间;中国传统的笔墨意识与西方油画的空间意识在这里相会了——马松林的“梦”由此展开。他面对无论是何种地域、何种文化情境时得以自由表达的原因——不论是南方的《沱川吟》、《忆江南》还是北方的《太行人家》,不论是中国乡村的《风景写生》还是《印象巴黎》或《印象荷兰》等,也不论是像《万仙山》系列、《乐元宵》等面对现实时的抒情表现还是如《五十抒怀》这样的心象表达,对他来说,都已经成为其内在需要的一部分。直面现实,不拘细节,试图努力捕捉山水在他视觉一瞥中得到的意象;深藏着作者怀旧之意,品读他的风景,常觉一种大家入虚的张力;直率的用笔写意带给人们扑面而来的笔意效果,激发视觉激情,让观众跟着作品笔迹进入作品世界,同时也陶醉其中。
http://s12/mw690/0017E13Rzy6Pe3wvHsv3b&690
马松林的油画作品融汇了画家情绪的波动,在线条中体现着情绪变化和身体的温度。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杨参军评价其作品时说,在近些年诸多大型美术展览中,总是让人有琳琅满目之感,这些作品不乏题材上的丰富,不乏风格和样式的多样,不乏语言上的夸张,不乏深入细微的写实功夫,更不乏制作上的完整,但却不让人感动。不过,马松林的作品让杨参军感到特别。“这些作品尺幅不大,但都是作者身处实景对自然的观察的真性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