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大千与上饶人合作完成《清道人画像》

(2015-01-18 08:18:58)
标签:

名人与上饶

张大千与上饶人合作

《清道人画像》

文化

                                                  http://s13/mw690/0017E13Rzy6P8R34ZRLe9&690

在上饶市博物馆珍藏一幅拓印的《清道人画像》。此画是张大千和上饶人黄起凤合作完成的。

张大千,祖籍广东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内江市中区城郊安良里的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中国泼墨画家,书法家。他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20 世纪50年代,张大千游历世界,获得巨大的国际声誉,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http://s9/mw690/0017E13Rzy6P8SdDh8c98&690

                                                   张大千绘画作品

在美术史专家和书画收藏者心中,作为二十世纪传统中国画辉煌大结束的历史性人物,张大千在学习和继承中国传统绘画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成为一个无法逾越的高峰。他是中国历代书画家中学习古代名家画作数量最多、范围最广的画家,也是汲取古法精华最丰的画家。在近代中西文明碰撞之际,他以其独特的艺术实践为继承发展中国绘画艺术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深受传统浸润的中国画家在西方绘画艺术上,也同样取得了鲜为人知的杰出成就,其中,《清道人画像》是张大千汲取西方素描和照相术的代表作。

                                       http://s3/mw690/0017E13Rzy6P8RnJEj022&690
 
                                                           张大千和上饶人黄起凤合作完成《清道人画像》

《清道人画像》整个画面由背景、人像和题跋三部分组成。背景为玉梅翠竹,画中人李瑞清(近代著名书画家,道人)伫立于雪压冰封的梅林,手执蒲扇,气宇轩昂、仙风道骨。下端为溪畔山径,道旁缀以枯树野草。画面右下角有一行行书款:“乡后学晓汀黄起凤补景”。题跋者共三人,分别是朱孝臧、吴昌硕、曾熙(都是近代书画名家)。其中曾熙的题跋:“……门人张季爰(“季爰”为张大千字号)画像,乡人黄晓汀(“晓汀”为黄起凤字号)写衣履补景,故人曾熙赞之。丙寅三月”。该画作创作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春,是张大千、黄起风合作完成的李瑞清纪念肖像,张大千绘头像,黄起风“写衣履补景”。张大千和黄起风都曾师从曾熙、李瑞清二师。黄起凤(1889—1939),江西上饶人,字晓汀,号鹤床,幼从父黄云亭习画,毕业于上海龙门师范学院,游学江浙,工山水,善写真。初师四王,晚年作浅降山水,迹近石涛。绵密郁勃,气息醇厚,笔墨隽逸。虽病偏瘫,仍作画不辍。传世作品有《松下谈道图》,为海上名家之一,张大千居沪时亦颇服膺。绘《清道人画像》之时,黄起凤37岁,张大千28岁。

http://s4/mw690/0017E13Rzy6P8RHqpO343&690

                                                    黄起凤绘画作品

《清道人画像》最引人注目之处是张大千绘制头像所具有的西方素描写实特征,这在数量庞大的张大千作品中亦是十分罕见。而张大千如何绘制此类写实人像,如何学习借鉴西方素描,如何在作品中成功运用现代照相术,更是鲜为人知。感谢收藏者的精心保存,使得我们有幸得以观赏到原版照片和绘画原稿,首次发现了张大千人像创作的幽秘小径,丰富了我们对张大千绘画艺术的认识。

                                 http://s7/mw690/0017E13Rzy6P8RqU7HM76&690

                                                                        张大千绘李瑞清头像原稿    1926年

首先,让我们赏析原版照片和绘画原稿。照片纵27厘米,横20·8厘米,纸本,为人物的主题性拍摄,照相馆摆拍(图2、图3)。相片中人物共三人,左侧为曾熙,居中白鬚老者待考,右侧为李瑞清。三人均身着长衫,手执蒲扇。画稿纵57厘米,横10厘米,纸本,正中位置为一中年男子头像特写。倘将《清道人画像》印本、原版照片和绘画原稿并置,仔细比较,我们便会发现三者之间竟然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原来印本中的李瑞清像乃是源自三人合影照、而头像画稿则是画家根据照片精心描绘,为李瑞清头像。李瑞清(1867—1920)字仲麟,号梅庵,又号清道人。江西临川人。张之洞建两江师范学堂,梅庵任监督,创图案手工科,开艺术正规教育之先河。辛亥鼎革,清道人沪上鬻书,所入甚厚,不忍见农髯潦倒衡阳,折简招之,并亲书润例,大力表彰,相互推美。故李之玉梅庵与曾之戏海楼弟子亦通牒,同组“曾李同门会”。髯翁爱大千天纵之才,特将其介绍给好友清道人。辛亥革命后,李瑞清乃抽簪著道袍,为人作书皆署清道人,以示不忘前清。清道人以法书闻名海内外,能于众高手中博得一杯羹,实乃采用出奇制胜之策,其求分于石,求篆于金,利用照相术放大金文,辅以书写,为大篆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曾、李二师的精心栽培下,大千在书法、绘画、鉴赏等方面进步神速,声名节节上涨。世人只知大千与曾师情同父子,在收藏鉴赏、绘画风格上深受其师影响。但鲜有人知,对大千影响最深的却是清道人。从1920年5月张大千拜李瑞清为师至1920年9月12日清道人中风病逝。虽然从学不足四个月,但李师却将书画临摹、游览写生、饮食服装等商业操作法宝一一密授大千,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照相术在书画中的运用就是李瑞清传给弟子的不二法宝。

                                    http://s8/mw690/0017E13Rzy6P8RyhLnDed&690

中国传统绘画虽然也强调对景写真,但在对对象的把握上,主要以感性认知、经验创作居多,特别是写人,多重在传神写照,得意忘形,乃至遗其形似,而不像西方画师是在科学的基础上,追求艺术的丰富表现,是二者高度融合的完整自足的艺术体系。与中国传统写真相比较,张大千绘李瑞清头像最富有意味的是表现技法的新颖性和独特性,这种技法既不同于以往的中国写真,也不同于当时流行的西方素描,乃是张大千根据自己艺术实践,在传统写真术基础上,加入西洋素描的光影效果,独创的写实表现技法。画家虽仍用线条勾勒并以淡墨渲染,然而光影在画中的造型作用却十分显著,人物脸部出现了鲜明的块面和明暗层次,下颌部的阴影受光部、反光部都非常明确肯定,富有质感,从而使形象具有较强的体积感和真实感,人物精神气质更加完备。这种大胆尝试是继任伯年之后,中国人物画的又一重大突破,即保持了中国画特有的形式美感,又巧妙引入了西方写实技巧,成为融合中西绘画的成功尝试。正是这种可贵的艺术探索赋予张大千绘画高度的写实性和永恒的生命力。如果张大千没有一定的素描写生素养和视觉造型训练,很难设想他能把人物的结构表现的如此精确,清道人清俊轩昂的气宇在形真的基础上传达的颇为充分,那清朗有神、转动照人的眼眸令人如与真人晤对,摄人心魄。这一切都是张大千成功融合西方绘画技法因素,长期探索的结果。

http://s14/mw690/0017E13Rzy6P8S4UsKtf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