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王安石品味上饶山水之精神

(2014-12-27 06:30:56)
标签:

名人与上饶

王安石

上饶山水之精神

文化

http://s16/mw690/0017E13Rzy6ODaMh7Jo12&690

共闻尺玉此埋湮,千古谁分伪与真?

每向小亭风月夜,更疑山水有精神。——《题玉光亭》

这首诗作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在上饶市玉山县所作。他以文学家的情怀、改革家的目光,探索、体察到了上饶富有灵气的地理精神与人文精神。“共闻尺玉此埋湮,千古谁分伪与真?”大家都耳闻此间藏有美玉,但千古以前的传说谁有能分清真伪呢!“每向小亭风月夜,更疑山水有精神。” 这个“精神”,就是天地万物之精气。

http://s7/mw690/0017E13Rzy6ODbh67bw26&690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抚州临川人(现为抚州东乡县上池里洋村),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大诗人、改革家,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王安石留给后人的传世名句。王安石游遍华夏大地,饱览山水美景,为何偏偏对上饶这块土地情有独钟?为何独道上饶“山水有精神”?这要得益于上饶仁山圣水和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上饶山水千姿百态,名山胜水数不胜数,自然景观雄奇秀丽。这里四季鲜花烂漫,绿树幽深。上饶地域开放,享有“四省通衢”、“豫章第一门户”之美誉。便捷的交通吸引了八面来客,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古往今来的诗词作家提供了自由创作天地,让他们能够在青山绿水间徘徊倘佯,流连忘返,吟咏抒情。可以这么说,无论走到上饶的哪一处山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山水孕育了文化,文化增添了灵性。

http://s15/mw690/0017E13Rzy6ODbqXIKv1b&690

上饶山水与文化有着不解之缘。三清山不仅以自然美学价值荣膺世界自然遗产殊荣,她的人文美也同样让上饶引以为荣。比如,它的“先天八卦”群庙,堪称中国道教建筑露天博物馆。三清山是自然奇山,也是文化名山,东、西海岸贯通后,南山和北山连成一体,更让人感受到自然美与人文美的珠联璧合。广丰铜钹山也是集山水灵气、文化底蕴于一体的景区,远有“二十四诸仙壁画”,近有十八勇士赤岩反击战中弹尽粮绝的壮烈跳崖,都给铜钹山清丽的山水增添了几份厚重。游葛仙山时也会发现,即便不谈葛玄修道留下的处处痕迹,光说英才云集、诗文厚重,也是难得的。白居易、李商隐、韦应物、刘长卿、夏言等都云游过此山,留下了诸多不朽作品,真是文脉人脉齐相济,诗词歌赋共相生。龟峰,徐霞客在《江右游日记》赞叹:“盖龟峰峦嶂之奇,雁宕所无”,足见她的文化高度了。山如此,水亦然。浩浩荡荡的鄱阳湖,从吴芮到朱元璋,从天鹅到藜蒿,从渔舟唱晚到生态经济区,演义了悠久和灿烂的文明。信江,凡水东流,她独西去,承载了二千多年的日月更替,两岸人文荟萃,文脉流长,古有“隔河两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今有信江源头玉山博士县,文化渊源真是说不完道不尽。

http://s4/mw690/0017E13Rzy6ODbL8S4jf3&690

上饶不仅是山水大市,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八个;上饶更是文化遗产大市,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二十个,全国少有。生活在上饶,山水自然的滋润,历史人文的洗礼,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别有一番神韵。上饶在宋时就曾是诗与画的盛地,宗教和传说也十分兴旺,这样一来,诗文使山水变得灵气飞扬,绘画使山水变得生动传神,宗教使山水变得深沉含蓄,传说使山水变得温馨浪漫,的确是风景这边独好。

人类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亲近大自然是人类的一种本能,人们需要大自然的美景进行精神上的洗涤和情感的迁徙。上饶山水之精气,提振王安石的精气神。就在感叹上饶山水有精神前不久,他自临川赴钱塘,途径弋阳县,驻跸葛溪驿馆时染上了风寒。尤其是人已到而立之年却壮志未酬,写下了: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宿葛溪驿》

诗歌首联落笔就从情上布景。“缺月昏昏”是诗人仰视窗外之所见。行役之人每于独眠客舍之夜最易萌生思乡之情。而天公不作美,今夜悬挂于天庭的是半轮“缺月”。 “漏未央”是诗人侧耳枕上之所闻,“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已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见。颔联便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愁。颈联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将浓郁的乡思、天涯倦怀、病中凄苦及深切的国事之忧融为一体。尾联直接寄托他对于麻木浑噩的世人的悲悯,并借以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悲慨。 青年羁旅、病卧他乡;一梦醒来,一阵喟叹。当时的大宋天下,冗官、冗兵、冗费,似乎已到了无可救药、危机四伏的程度。人生短暂,助天子治理天下鸿鹄之大志何时能成就点滴?他欲拔剑,却又四顾心茫然,这境地是何等的苍凉?但是上饶的仁山圣水,不知不觉让他忘记了仕者壮志未酬的烦恼,以游者和学者的姿态沉浸在这种毓秀的景色和厚重的地域文化之中。

http://s15/mw690/0017E13Rzy6ODcxfJDb09&690

王安石的“山水有精神”,可以这样理解:自然蕴含着无穷的魅力和深刻的哲理。人类领受着自然的恩泽,感悟着自然的真谛。同时,人类的活动,为自然增添了文化和灵气。上饶诗化的山水,正是心灵与自然的交融形成的美不胜收的境界,实际上这就是“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正是因为在上饶产生的感悟,山水有精神,山水造化人。王安石此番叩访上饶山水,来年荣升通判,官运一路扬升,直至拜宰相之职,并发动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变法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变法改革,王安石变法之时,宋朝全盛,熙河之捷,扩地数千里,开国百年以来所未有者。其政治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http://s11/mw690/0017E13Rzy6ODczmGqdc1&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