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辛弃疾筑室带湖赋说愁

(2014-09-24 07:15:39)
标签:

名人与上饶

辛弃疾

筑室带湖赋说愁

文化

http://s5/mw690/0017E13Rzy6Mgh413NP35&690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是南宋词龙辛弃疾筑室江西上饶带湖、十年闲居唱和的心境之声。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他是南宋时期一个奋发激昂、极其坚定的抗金志士和伟大爱国词人。辛弃疾曾三次在江西做官,后因受到弹劾而被免职,归居上饶20余年。

http://s14/mw690/0017E13Rzy6MgeG6y6xcd&690

上饶,位于信江上游,依山傍水,风景优美。这里不仅为面浙、控越、牙闽、襟淮的要冲之地,而且是浙赣走廊中段的“江东望镇”。加之上饶距南宋都城临安仅七、八百里,交通便利,信息通畅。因此,当时形形色色的官绅士大夫都纷纷在上饶选址寓居。1181年春,辛弃疾来到上饶,经过考察,开工兴建了带湖新居和庄园。他把带湖庄园取名为“稼轩”,并以此自号“稼轩居士”。

http://s15/mw690/0017E13Rzy6MghiXN8tf9&690

当年农历十一月,辛弃疾开始了他在上饶的闲居生活。据考证,辛弃疾生前作词总计629首,在饶作词约355首,占总数的56%。其中:带湖176首,瓢泉173首,另还有6首。在信州他先后待了两个地方:带湖和瓢泉。都是他自己命名的。我们来看涌入他笔下的带湖风光,《水调歌头,盟鸥》: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履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往来莫相猜。白鸥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http://s7/mw690/0017E13Rzy6MghtgreS36&690

此词作于辛弃疾罢官来饶不久,表面是写优游之趣,闲适之情,与鸥鹭为友,寄情山水,由带湖的今昔,感慨人世间的悲欢和变迁;实际上是在忧虑国事,叹惜自己的远大志向不能实现。天地之大,知己难寻;孑然一身,情何以堪!虽有带湖美景,纵是盟鸥,也不解已意。中国式的文人,从诞生开始就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然真正的英雄哪有末路。官帽飞了,风景来了。或问景在何处?答曰:景在心间。且看《西江月,夜行沙湖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夜半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描绘田园风光,没有比这更好的文字了,即使渊明东坡,亦不过伯仲之间耳。七八个星招呼满天繁星,两三点雨喚来漫山细雨。词中风物,连结着广袤乡村的一年四季,浸润着雨雪风霜,跳跃着阳光月光。稻浪、麦浪,声浪…… 美到极致却显寻常。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样的画面何以称经典?盖因它有效浓缩了人生意绪。你没法稀释它,更不能消费它。它永远自足而矜持,像传说中的高贵佳人。

http://s7/mw690/0017E13Rzy6MghwevDU96&690

在带湖闲居的十年,辛弃疾却将胸中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在田宅四周广种松竹,既然不能以出将入相、决策于庙堂、厮杀于疆场的方式报效家国,那就为这片土地多种一株花,多栽一株树吧。“君恩重,教且种芙蓉。”既是出于对自然的挚爱,也是出于对家国的痴情。官场的奸诈,世俗的善变,早已让他十分痛恶,感觉中,只有自然界的山水田园、草木鸟兽,对人始终真诚,穷达如一。他在词中动情地写道:“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笔者行过带湖间的小道,登高远眺,远处松风阵阵,不由想起稼轩当年醉卧松间的诗句:“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被欲望反复拨弄的人,走到哪儿都看见名利场。回头再看辛弃疾吧,也许他是一服药: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 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松窗竹户万千潇洒,这里有讲究。以千万形容潇洒,并非诗人一时的心血来潮。融入野地谈何容易,欠修养的人也爱清静,但过不了几天,他会对着风景打呵欠:风景不够刺激。他会急急忙忙逃回嘈杂的人群中去。
  http://s6/mw690/0017E13Rzy6MghDJZopc5&690

诗人却是另外一种情形:他所有的感觉朝着茫茫野地细腻敞开,他倾听自然的律动,而不是人世的躁动。尽管对后者他心中有数。他经历过躁动,有太多的感慨,于是他才倾听自然。他在纷繁的人事记忆中眺望清新的自然。牵挂人事有多深,进入野地就有多远。执著于人生,理想,方能体察自然,“看见”自然,这话意味着:自然从来就不是自然本身,它是人生的倒影。诗人滞留于人事与自然的反差之中。他捕捉张力并带入词语。文人从官场转身扑向山水。这绵延两千年的“现象域”,大致如此吧?而这里的勾画只能是粗线条的。回望江南妩媚地,多少英雄游走。走出激昂与辛酸,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愁绪如山: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http://s15/mw690/0017E13Rzy6MgemcdhYce&690

1207年10月3日,伟大的民族英雄、爱国词人辛弃疾,在上饶带着忧愤的心情和没有实现的遗愿,离开了人世。临终,他大呼“杀贼”数声而瞑目。稼轩入化境,距今八百年。而今带湖、瓢泉,巨松成林,风景独好。据上饶市志记载,巨松多为辛弃疾当年亲手所栽。今我来时,杨柳依依,带湖间,不见宋时明月宋时人,夏末游湖,展眼看去都是绿,惹人眷恋,这水还青碧着。仿佛一低头就可以看见稼轩佩剑行走,气如奔雷的身影。滞留带湖,不为亭台楼阁绿树清水之胜,为的是那份抗金的英雄,他进发的豪气,他描绘的乡村,他眷恋的佳人,他怀念的友人,他喝过的酒读过的书弹过的琴……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http://s12/mw690/0017E13Rzy6MghWu8796b&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