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县级博物第一馆——婺源博物馆

标签:
上饶之最中国县级博物第一馆婺源博物馆文化 |
http://s10/mw690/0017E13Rzy6LLUqwJIp55&690
婺源博物馆,坐落于上饶市婺源县城文公北路,始建于1953年,2007年12月新馆落成。博物馆新馆主体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现代徽派建筑,集中婺源的历史风貌及人文典故。该馆因其在县级博物馆中成立时间较早、馆藏文物最丰富,被誉为“中国县级第一馆”。
“婺源标准”鉴文物
http://s6/mw690/0017E13Rzy6LLW0gfXt23&690
婺源博物馆以特征鲜明、品种多样、精品荟萃的馆藏文物而令世人瞩目。其藏品有从商代到清代的石器、青铜器、陶瓷器、铜铁器、玉器、漆器、金银器、骨竹木雕刻、徽墨、砚台、印章、书画、刺绣等各类文物1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5件、二级文物279件、三级文物678件,这在全国县级博物馆首屈一指。1986年8月,国家《文物定级标准》评审会在婺源博物馆召开,确定了文物鉴定标准——“婺源标准”。国家文物鉴定专家对馆藏文物进行鉴定,评定婺源博物馆为“全国最好的县级博物馆”。著名学者、文物专家王世襄先生专此撰联“数赣皖学问家多出星水,愿区县博物馆皆步婺源”。
http://s12/mw690/0017E13Rzy6LLVuMSuPcf&690
婺源文物甲于皖
中国江南文物最多的地方,当属皖南的徽州。郭沫若说:“全国文物之最在安徽,安徽文物之最在徽州。徽州是文物之海。”晚清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是这样评价婺源的:“婺源文物甲于皖南。”自古,婺源民间素有崇美尚文的生活情趣和古董鉴藏之风,特别是明以来,发达起来的婺源人不惜重金大批购藏古玩字画。考婺源人收藏鉴赏之风雅,原因有五。其一,婺源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建县,迄今已有1274年,经济文化发达,历史积淀厚重,地域文化特征明显。其二,婺源人重教兴文,儒学传家,深受传统文化熏陶。其三,从唐代开始,婺源已开始烧制陶瓷、生产歙砚和制墨,文化产业历来发达。南宋时期大量的景德镇瓷器流向市场或进贡朝廷,因毗邻瓷都景德镇的地缘优势,必然有一定数量的瓷器流入婺源民间。其四,明清婺源徽商贾而好儒,“儒贾”(具有儒学文化修养的商人)以经商为名而行儒教之事,他们不但乐善好施,还喜爱文物收藏。其五,婺源读书人、官宦游历四方,皆乐于收藏天下古物。
http://s2/mw690/0017E13Rzy6LLVSo8sVe1&690
馆藏珍宝识文化
婺源博物馆每一件藏品,都是有历史文化故事的。明兵部尚书汪鋐的原装玉带、明工部尚书潘璜的牙雕笔筒、明户部侍郎余懋学藏竹刻竹林七贤香笼、明程君房藏烟墨、清李鸿章功臣封爵铭墨等1000多件工艺藏品,不仅件件制作精良、技艺高超,而且每一件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与传说,都能拨动观赏者关于历史文化的记忆。
陶瓷,是婺源博物馆馆藏的一大特色。在婺源茅坦庄、江村、善山等商周遗址,都出土了属赣东北万年类型文化的印纹陶。思口出土的东汉“元兴元年”陶权,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纪年款的陶制度量衡。“唐代青瓷双系罐”、“紫定金辉盘口瓶”、“青白瓷侈口弧壁碗”、“青白瓷芒口菊瓣汤瓯”、“青白瓷菊瓣盒”等,都是全国各个窑口的典型器。婺源是歙砚的故乡,馆藏的数百方各类名砚中,涵盖了歙砚各个历史时期的形制和工艺。这些砚,是婺源文化发达的标志。
http://s1/mw690/0017E13Rzy6LLVCfJxhcb&690
http://s9/mw690/0017E13Rzy6LLVJiCaf73&690
明清书画,是婺源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一大亮点。有明代刘世儒、吕纪、祝枝山、文征明、董其昌、冯梦龙和清代渐江、刘墉、翁方纲、袁枚、郑板桥等名家作品1000多件,吴门画派、新安画派、金陵画派、扬州画派等各家代表作品百花齐放。《集王圣教序》拓本,为南宋内府所藏。清华胡姓始祖《胡学容像》,是研究明代徽州版画的重要资料。还有,商代圜底网纹陶罐、西周牛首纹三足、由名贵鸟羽组成的大型牙雕插屏、犀角杯、猫眼等数百件文物,极为珍贵;朱熹遗物——宋代陶砚,为海内仅有;大型翡翠画,重达300克,为稀世珍宝。http://s15/mw690/0017E13Rzy6LLVMDDxKb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