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经胡氏”发源地——考水村

标签:
上饶之最“明经胡氏”发源地考水村文化 |
http://s12/mw690/0017E13Rzy6LKhmOVujeb&690
考水,又称考川,是中国“明经胡氏”的发源地,世界文化遗产的“西递”胡氏,即为考水迁去,被列入为中国百个民俗文化村。村落位于婺源县城西偏北16公里的幽谷中,今有700多人口。
书香门第,礼仪之邦
考水初名“胡村”,始建于唐末,由唐僖宗朝宣歙府尹胡曈之子胡珍,由歙县黄(篁)墩徙居而建的。考水既是舜王后代原始胡姓的聚居地,又是唐末(昭宗)皇子的隐居地,更是中国“明经胡氏”的发源地。明经胡,本姓李,《婺源县志》、《考川明经胡氏宗谱》记载:唐天祐元年(904年),朱温构乱,(昭宗)皇子流亡,赖宦游长安之婺源胡三清,庇匿之以归,遂从胡姓且改名昌翼。925年,胡昌翼以明经登进士第,义不仕,隐居考川,尊称“明经翁”,其后世子孙以经学传家,故称之为“明经胡氏”。隐居期间,胡昌翼以《诗经·卫风》中“考槃在涧”之意,将村名改为“考川”,俗称“考水”。距村庄一里处的“始祖明经胡公之墓”,历经1000多年仍完好如初。
http://s16/mw690/0017E13Rzy6LKhpsl2V99&690
考水始祖明经翁“倡明经学”,后嗣皆重教崇儒,好读之风经世不衰。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曾拜题考水为“明经学校,诗礼人家。”由于教育的发达,明经胡氏在宗族形成初期就“科第接踵”,仅自北宋熙宁至南宋咸淳的二百年间,村中就有16人登进士第(另在元至正五年有进士胡善一人)。期间,由科举或征辟等步入仕途,出任七品以上的文武官员24人;有著述行于世者20人,著作达62部,可谓辉煌一时。有“江左二宝”之一的胡伸,兄弟进士的胡持、胡博,父子四进士以及元代七贤七进士等。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江南巨商胡贯三、书墨世家胡开文、文化泰斗胡适等祖籍都与考水明经胡氏一脉相承。
http://s9/mw690/0017E13Rzy6LKhxuxk35f&690
山形水势,较为独特
考水村山形水势较为独特,村落四面环山,溪流环村,茂林修竹。水口乃地之门户,徽州古村落在择基选址过程中,普遍注重水口布局。考水的水口在离村300米以外的两山夹峙处,俗称“龟蛇把谷口”。为增加锁钥的气势,村人还在龟、蛇山种植树木,在溪流上架设古桥,还构筑了文昌阁、大士阁、文笔、水碓等建筑。
古桥是考水的一大特色,由于村落三面临水,为方便村人出行,胡氏先祖在绕村而过的磐水上,先后建造了迎恩桥、四封桥、书院桥、步云桥、双灵桥、维新桥等石拱桥或平板石桥。双灵桥建于明代,位于水口处,为石砌单孔拱桥,宽4米,长15米,高8米。维新桥重建于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桥宽6米,长16米,高5米,桥上有四开间廊亭。维新桥与双灵桥共同护卫着考水的水口。四封桥位于北钥门外,宽5.5米,长14米,高2.5米。明代,尚书潘潢、副使方舟的母亲;佥宪潘选、参政潘釴的妻子,都受过皇上敕封,都是考水胡家的女儿,这座桥就是她们捐资兴建的,所以取名“四封桥”。
http://s13/mw690/0017E13Rzy6LKhHuuYLcf&690
明清建筑,较为齐全
考水村,唐天祐元年(904年)建村,有民居144幢,明代建筑1幢,清代、民国建筑22幢。明清两代,徽商崛起,作为徽商队伍中的一支劲旅,考水村人与许许多多的婺源人一道汇入徽商行列,富贾粤东的胡文焕、业木江北的胡柏仁、营业茶、木的胡鸿艺、以木业起家兼营商务的胡谦、贾苏、常间的胡大复、商楚三十年的胡世迩等都被《婺源县志》记载。这些徽商代表经商致富后,把大量的积蓄携归故里,在建造宗祠、宅居的同时,还建造了大量的桥、亭、寺庙等,使考水这个不傍大河通道的山村成为一个公共建筑物比较齐全的村落。
http://s3/mw690/0017E13Rzy6LKhJzyDga2&690
考水聚落,山川秀色与古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布局合理,典雅别致。考水保留的古民居建筑,全是徽派特色,马头墙,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剔透玲珑,人物花卉,飞禽走兽,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昔日的考水,有二条石板铺筑的东西向街道,分别叫“前街”和“后街”;十几条南北向小巷,与这两条街道勾连相通。前街主要建筑有“云峰书院”、“令尹第”、“叙伦堂”、“藏书楼”、“乡进士坊”、“郡马坊”和“烈节坊”;后街则是“登科坊”、“节孝坊”、“外翰厅”、“藏云楼”等。村中最宏伟的建筑是“胡氏宗祠”(总祠),另外还建有“崇报祠”、“胡氏七贤祠”、“志勤祠”、“云峰先生祠”、“胡氏启正祠”、“本仁祠”、“笃庆祠”、“孝友祠”、“敦本堂”等支祠和家祠。如今,村落的街巷大体还在,有迹可寻,但这些建筑,却随着时间的流逝,有的已坍塌,有的已改建,尚存的就只有“敦本堂”支祠了。
始祖墓碑,至今完好
http://s1/mw690/0017E13Rzy6LKhMV6tM66&690
胡昌翼墓葬“太子墓”地处考水村黄杜坞,俗称明经湾。此处地形像一个八卦,而墓地处于大山的腹地原点,坐北朝南,群山围拱,云气凝集。在这儿让人可以实实在在感受到气吐万里,俯视天下的无形力量。古墓呈多边形,墓边用小花砖砌成,墓顶绘有太极阴阳八卦图案,墓前立有一块原始石碑,墓碑上书:“始祖明经胡公之墓”八个大字,历经千年风雨,残剥可认。墓的左侧还立有一块石碑,上书:“赠封明经像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昌翼奇材,君父王嗣,懿德惟乡,严光并志。大宋太平兴国二年正月下”。墓葬顶端有一圆孔,圆孔直通墓穴。村人说,严寒时,孔内暖气升腾;酷暑天,孔内冷气贯出。墓葬至今保存完好,每年都有明经胡氏后人前来叩拜祭扫,寻根问祖。http://s15/mw690/0017E13Rzy6LKhWWwWA60&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