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哲学史上最著名的“辩学”之地——鹅湖书院

(2014-06-30 11:38:37)
标签:

上饶之最

中国哲学史

最著名的“辩学”之地

鹅湖书院

文化


http://s10/mw690/0017E13Rzy6K4LEzgE179&690

鹅湖书院,坐落于武夷山支脉风景秀丽的鹅湖山北麓。鹅湖书院与吉安的白鹭洲书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并称为“江西四大书院”。经江西省博物馆原馆长彭明翰考证,清康乾时期,鹅湖书院以其恢宏的气势、超大的规模和其在书院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而被誉为天下书院之首。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一次“鹅湖之会”开辩论先河

http://s3/mw690/0017E13Rzy6K4MtFjbQb2&690

上饶市铅山县的鹅湖山上,有一座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年)的鹅湖寺。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渊“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与朱熹等四人于六月初相会于鹅湖山北麓的鹅湖寺,论辩为学功夫。在这个问题上,朱熹强调“格物致知”,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纳,然后得出结论。陆氏兄弟则从“心即理”出发,主张“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双方争议了三天不合而散。这场辩论,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首开书院会讲之先河。

第二次“鹅湖之会”论天下时事
http://s3/mw690/0017E13Rzy6K4MEwHYud2&690

南宋淳熙十五年(1188年)二月,陈亮(1143—1194年,浙江永康人,南宋政治家、哲学家、词人)因皇帝昏庸,壮志难酬。为了舒解心中的苦闷,仿照当年鹅湖之会的故事,写信给辛弃疾和朱熹,相约到铅山紫溪商讨统一大计。后来,朱熹因故推辞了这次铅山之会。据《辛稼轩年谱》记载:辛、陈二人在“鹅湖同憩,瓢泉共酌,长歌相答,极论世事,逗留弥旬”。他们共商抗金雪耻大计,加深了相互间的友情,留下了斩马桥、瓢泉等许多遗迹。这次鹅湖之会,陈亮写了三首《贺新郎》送辛弃疾,而辛弃疾也写了两首《贺新郎》和一首《破阵子》送陈亮,还写了一首《贺新郎》送杜叔高。分手后,辛弃疾写下了千古名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百年书院饱经沧桑

http://s11/mw690/0017E13Rzy6K4MIbAWC2a&690

鹅湖之会后,理学受推崇,后人仰重四君子之贤,由当时的铅山知州杨汝砺在鹅湖寺西侧建立四贤祠,由朝廷赐名“文宗书院”。宋代末年被烧毁。元代书院从鹅湖山迁到县城永平镇西北。明朝又在鹅湖山宋代遗址上重建,更名为“鹅湖书院”。明弘治年间迁到鹅湖山绝顶,后又在山下旧址重建,几度兴废。现鹅湖书院建筑背山面畈,占地82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536平方米。八百余年来,建筑规模几经变动。鹅湖书院整体构建精巧别致,周全紧凑,背靠鹅湖奇峰,翕合三面来山。书院内部桥、池、屋、门、草树、石坊、碑亭,以及皇帝赐卷的御书楼,四方学子读卧的士子号房等,一应俱全。走进鹅湖书院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深处,仿佛听到了先贤哲人的雄辩之声。

青石牌坊意蕴深刻
http://s3/mw690/0017E13Rzy6K4MN4Rq212&690

在书院整体建筑南北朝向的中轴线上,屹立着一座全部由青石材料雕琢而成的牌坊,这座牌坊据说是全国唯一仅存的石质书院牌坊。北额为“斯文主义”四字,南额为“继往开来”四字。青石牌坊高大宏伟,非常壮观,占地面积为14.77平方米,高7.49米,长约为6.4米,宽2.3米,是一个四柱三间五楼式冲天顶石牌坊。上下间架结构均衡有致,雕刻题材丰富、工艺精湛、技法娴熟,采用了透雕、圆雕、浅浮雕、高浮雕等多种手法。图案有朱笔、香囊、宝鼎、琴、棋、书、画等,既美观,又彰显了书院的文化内涵。青石牌坊上共有大小鲤鱼18尾,象征着从四面八方来到鹅湖书院求学的学子,学有所成,有朝一日鱼跃龙门。
http://s10/mw690/0017E13Rzy6K4NvaB9T79&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