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高腔的源头和鼻祖——弋阳腔

标签:
上饶之最中国戏曲高腔源头和鼻祖弋阳腔文化 |
http://s15/mw690/0017E13Rzy6JAkVPNFeb8&690
弋阳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简称“弋腔”。它源于南宋时期的南戏,产生于上饶市弋阳县,形成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它与昆山腔、余姚腔、海盐腔并称为中国明代四大声腔,有“南昆北弋”之称。
弋阳腔诞生以后,即以其“杜撰百端”的连台大戏与“错用乡语”的艺术特色,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民间广为流传。弋阳腔是中国戏曲民俗文化的代表,是中国戏曲高腔的源头和鼻祖,保留了中华民族优秀民间艺术的核心内涵,是不可多得的民间艺术瑰宝。2006年5月,弋阳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辗转改益,滋生全新地方腔调
http://s12/mw690/0017E13Rzy6JAkZCpJhfb&690
弋阳腔是由宋元南戏流传到弋阳一带,与当地的民间音乐(民歌、小调)相结合,并吸收了一些宗教音乐而形成的。其显著特色是“一唱众和”,以锣鼓伴奏,唱腔可塑性大,声调高亢。既具南方温柔敦厚之雅韵,又兼北方慷慨激昂之气质,刚柔相济、挥洒自如。
http://s14/mw690/0017E13Rzy6JAl3M8Zn8d&690
宋朝南渡以后,南戏盛行,弋阳县地处赣东北,为赣、浙、闽、皖交通要冲,常有南戏演出活动。南戏在赣东北地区受地方方言、民间风俗及龙虎山道教、目连戏的影响,“辗转改益”,遂而逐渐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弋阳腔戏曲。
杜撰百端,形成独特高腔体系
http://s15/mw690/0017E13Rzy6JAlfRA2q4e&690
弋阳腔诞生以后,即以“杜撰百端”的连台大戏与“错用乡语”、“一唱众和”的地方特色,在声腔方面不断与各地民歌、山歌、小调及道教音乐相结合,因而使它极具生命力。不仅受到江西当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并且很快被广为流传开来。
http://s14/mw690/0017E13Rzy6JAlxgkclbd&690
最初的弋阳腔不用丝竹,只用锣鼓伴奏,声调高亢,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粗犷、豪放、激越、明快等特点,适用广场草台的演唱。弋阳腔在演变过程中,广为吸收南戏、北曲以丰富自己,形成了独特的高腔体系。至今,弋阳腔还保留着徒歌(干唱)、帮腔(接腔)和滚调(滚白、滚唱)等传统特征,造成“饶鼓喧闹,唱口嚣杂”的热闹气氛。
贴近群众,反映表现社会现实
http://s15/mw690/0017E13Rzy6JAlCXdLW38&690
弋阳腔的剧目,多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以反映和表现当时的政治斗争,暴露当时的社会黑暗,谴责当政的权臣和宦官为题材,所表现的斗争生活,反映了人民群众丰富的想象。在暴露统治阶级的腐朽生活,讴歌正义者的反抗斗争,表达反抗封建礼教、争取爱情自由等方面,都远比文人士大夫的剧作更大胆、泼辣,更坚决、有力,带有人民群众朴素的想象和理想,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弋阳腔的连台本戏,包括原有的《目连传》在内,一共有12种。
http://s15/mw690/0017E13Rzy6JAlHGjSHcb&690
弋阳腔剧目中的这种思想倾向和特色,是和它的主要观众——农民和手工业者所处的社会地位及他们的反抗斗争精神相联系的。弋阳腔凭借这些特点,能在当时与士大夫所喜爱的昆山腔相互竞争中而受到社会的重视。清乾隆年间,弋阳腔流传京城,并被宫廷戏班采用,曾出现过“六大名班,九门轮转”的盛况。
一枝独秀,中国四大声腔之首
弋阳腔产生后的500多年里,在全国衍生出一个庞大绮丽的高腔体系,对京剧、川剧、湘剧、秦腔等四十四个剧种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形成的高腔腔系被中国戏曲史家称为“弋阳诸腔”,或“高腔系统”,成为活跃于中国民间的主要声腔之一,号称“弋阳弟子遍天下”。所以,弋阳腔也被称为是中国戏曲高腔的源头和鼻祖,被誉为中国四大声腔之首。
http://s15/mw690/0017E13Rzy6JAmtLb547e&690
“艳说长安佳子弟,熏衣高唱弋阳腔。”据《南词叙录》所载,当时流行弋阳腔的地区,除江西本区域外,还有北京、湖南、福建、广东等10多个省市。向北,弋阳腔进入安徽,发展成为青阳腔和徽池雅调;到江苏发展成为四平腔;到北京则成为北京的京腔,即京剧的雏形。向西,弋阳腔由赣入湘,发展成长沙高腔;转进四川,成为“清戏”。向南,弋阳腔跨大庾岭入粤,形成了广东高腔。向东,影响直抵昆山腔的发源地松江一带。弋阳腔的所在地赣东北一带,更是大兴土木,建造戏台,逢年过节或酬神赛会都有弋阳班社的演出活动。
百年沉寂,抢救保护高腔鼻祖
明清是弋阳腔发展的高峰时期,但在道光年间,弋阳腔已开始显露其衰落的命运,不仅当年流传于全国的弋阳班社逐渐销声匿迹,就连活跃在赣东北本土的弋阳腔也逐渐为新起的江西戏即今日之赣剧所代替。弋阳腔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产生的优秀传统剧目,因缺乏整理挖掘,缺乏舞台展示而濒于失传。
http://s15/mw690/0017E13Rzy6JAlZhVkqfe&690
为了抢救和保护这一中国戏曲高腔鼻祖,弋阳县专门成立了“抢救和保护弋阳腔工作委员会”,建成了“弋阳腔展览馆”,举办了“全国弋阳腔学术研讨会”,同时恢复组建了弋阳腔剧团。2004年4月,弋阳腔被文化部公布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