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最古老技艺生产的工艺纸——连四纸

(2014-04-08 08:49:28)
标签:

上饶之最

最古老技艺生产的纸

连四纸

文化

http://s14/mw690/0017E13Rzy6HWbpItiJcd&690

连四纸,又叫“连泗纸”、“连史纸”,纸质较厚者又称为“海月纸”。连四纸纸质薄而均匀,洁白如羊脂玉,细嫩绵密,平整柔韧,有隐约帘纹,防虫耐热,着墨鲜明,吸水易干,永不变色。用其所印刷的书,清晰明目,久看眼不易倦;用于书写作画,着墨即晕,入纸三分。可与宣纸相提并论,素有“寿纸千年”之称,旧时贵重书籍、碑帖、契文、书画、扇面等多用之。2006年5月,上饶市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老的技艺

http://s7/mw690/0017E13Rzy6HWbzvRPw26&690

“片纸不易得,措手七十二。”铅山连四纸的制作系纯手工操作,有七十二道工序。原料要用每年立夏前后的嫩毛竹,砍下后坐山阴干两个月,下山后要叠堆成山,用清水冲浸三个月,然后剥去外皮,得到竹麻丝后,通过浸、沤、洗、蒸、煎、漂、槌、晒、碓等32道工序,成为熟料,由人工做成圆形纸饼,分两次放到山坡上进行长达半年之久的天然漂白。一张连四纸,从毛竹到成品,生产周期长达一年,工序复杂。其中,将细白洁净纸浆待入抄纸坊造纸过程,耗时最长,费工最大,是整个制作工序中对纸张的耐久性、洁白度、均匀度等性能有重要影响的技术环节,也是连四纸制作技艺中最具科学、历史价值的工艺。

http://s10/mw690/0017E13Rzy6HWbCoiGBd9&690

连四纸依靠手工操作制成,无理化指标,全凭经验驾驭。虽没有具体的理化指标,但是技艺传承,自有规律,自成体系。其制作技艺是历代造纸工人智慧的结晶,既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内涵又难以完全用现代技术替代,显得十分珍贵。制造过程的技术关键:一是水质,凡冲、浸、漂、洗所接触的水均不能有任何污染,须采用当地泉水;二是配药,药系采用水卵虫树制成,这也是连四纸的独门绝技。

昔日的辉煌

http://s1/mw690/0017E13Rzy6HWbHtuyA40&690

“铅山唯纸利天下”。自东汉造纸术发明以后,千百年来,铅山造纸名扬中外,是现存中国古法手工造纸的活化石。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笺》中论及历代纸品,就赞誉铅山连四纸“妍妙辉光,皆世称也”。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元代的铅山纸已名播天下了。明、清两代的书画名家、文人骚客能得到皇上御赐的铅山正品连四纸,是荣膺乡里的大事,官府、文人墨客都将连四纸作为友好交往的礼品相赠。

铅山连四纸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制作最鼎盛的清代中期,全县生产连四纸的纸槽在1400张以上,县里40%的人口从事纸业,全国各地的纸商仅在河口镇一地开设的纸店、纸号、纸栈、纸庄就有100多家。我国许多鸿篇巨制、名贵典籍、字画、印谱、拓本等多采用铅山连四纸。上海商务印书馆还用连四纸影音出版了大批古籍画谱,并多次派人到铅山坐庄采办连四纸,引起“洛阳纸贵,连纸价涨”风潮。直至20世纪80年代,铅山连四纸仍然是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等指定的专用品,并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 

未来的路途

http://s6/mw690/0017E13Rzy6HWbJOhVP25&690

连四纸是品质上乘的文化纸,素有“寿纸千年”之誉。连四纸比宣纸品质更佳,宣纸以树木为主要原材料,而连四纸是以毛竹为主要原材料。铅山是毛竹产地,连四纸主要原材料充足,主要原材料的成本较宣纸低,若对它复杂的72道工序进行改良,降低成本,恢复连四纸生产,有可能与宣纸在书画界和古籍印刷等领域平分“天下”,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也仍然会有市场。多年来,常有全国各地的文化人士来铅山寻访连四纸。

http://s11/mw690/0017E13Rzy6HWbLetM63a&690

2006年5月,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铅山县联合江西省造纸协会和连四纸的基业传承人,组成研发团队,启动连四纸恢复生产工程,抢救面临失传的连四纸制作技艺。在2010年铅山终于在时隔28年后再一次制作出了连四纸。自2010年以来,铅山连四纸先后参加了上海世博会、中博会、杭州印博会、中国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深圳文博会、成都世界非遗博览会等会展,获得了许多的荣誉。2012年9月,铅山连四纸经过了国家图书馆的层层检测和专家试用,被指定为国家图书馆古籍善本修复用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