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上午游览了鼓浪屿,中午走过厦门大学,下午我们来到了胡里山炮台。胡里山炮台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建成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工期二年八个月。炮台建筑为半地堡式、半城垣式,具有欧洲风格,又有我国明清时期的建筑神韵。这里三面环海,是一处绝佳的旅游景点。
http://s3/mw690/3d560137tx6D3KvJDii12&690
进入景区前先在售票处买了门票:成人25元,儿童15元。景区外的碑刻介绍这里是厦门二十名景之一的“胡里炮王”所在地,我们沿山路向上走,路边大树下见到了许多炮弹雕塑。
http://s6/mw690/3d560137tx6D3KwDqap35&690
景区的大门修建得像一个城门,上面有“天南锁钥”四个大字。厦门历史上被称为“八闽门户”,胡里山炮台因为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位置,所以就被为厦门要塞的“天南锁钥”。
http://s4/mw690/3d560137tx6D3KyRS4bd3&690
进入景区后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里的炮太多了,它们大小各异,形式多样,真是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http://s5/mw690/3d560137tx6D3KzGXUU14&690
在一处半地上、半地下的洞穴里有“胡里炮王击沉日舰史料展”。据史料记载,1937年9月3日,日本“若竹”号驱逐舰气势汹汹入侵厦门海域,胡里山炮台克虏伯大炮发射出重达270公斤的炮弹,拦腰击中敌舰。“若竹”号主炮和鱼雷发射器全部被摧毁,水兵当场死伤21人。这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不久,第一次被击沉的日本海军现代军舰。
http://s16/mw690/3d560137tx6D3KAqXdd0f&690
到底传说中的那门“胡里炮王”是什么样子呢,我也是非常好奇,总之听说比我脚下这门小炮可是大多了。
http://s10/mw690/3d560137tx6D3KBv05H39&690
这里是景区内设置的“考工(军)石”互动区,从墙上的图片可以看出,当年清朝招工或是征兵时,都会用这样一块大石头来让应征者试举,以此来测试他的力量。沙坑里的这块大石头足足有70千克重,爸爸勉强能够双手在地面上移动。我也上前试了试,那可是真是纹丝不动啊。
http://s11/mw690/3d560137tx6D3KC4QTU1a&690
这里展出的是“鸦片战争厦门港要塞保卫战英军‘船坚炮利’情景再现”。一处是插入山石中的宝剑,一边是英国的“坚船利炮”,冷热两种兵器时代的“隔代碰撞”在这里得以集中展现,历史再一次给我们讲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http://s5/mw690/3d560137tx6D3KCEoLi74&690
景区内这种小石椅非常有趣,正好我们也走累了,坐上休息一会儿,然后再接着去寻找“胡里炮王”吧。
http://s3/mw690/3d560137tx6D3KDmP9842&690
这里是“石壁炮台”的微缩景观,它可是当年清朝最坚固的炮台之一。六座大炮从长城般的炮台中伸出头来,仿佛已经瞄准了敌舰,蓄势待发。雕塑中的闽浙总督颜伯焘正在炮台上视察战情,仿佛看到了英勇的清军将士正在与英军浴血奋战、保卫厦门。旁边还有一处天下奇观:百年榕树断枝自接。看过介绍才知道其实就是老榕树用气根将断枝的树梢缠住、救活断枝。
http://s6/mw690/3d560137tx6D3KHFbKJ65&690
这里是“凿平山石”雕塑群,雕塑中有的人在举起大锤砸石,有的正在用杠杆撬石,有的正在凿石,有的正在运石。雕塑生动展现了当年修建炮台时建筑工人们劳动的场面,另一旁则是长长的像城墙一样的景区围墙。
http://s14/mw690/3d560137tx6D3KGQap7bd&690
这里是“审度地势”雕塑群,它反映了清光绪17年(1891年)清廷外聘海军总查、胡里山炮台设计者汉纳根和闽浙总督杨岐珍到厦门口岸“审度地势”,共同议定在厦门岛南部海岬突出部的“胡里山嘴建立炮台,以资扼要”的情景再现。http://s16/mw690/3d560137tx6D3KN3c3J8f&690
景区内每天的上午10点和下午4点还有两场真人表演,再现了红夷火炮清兵操演和发射的情景,只可惜我们还要赶时间,所以就没有看成演出,只能把演出的场面在这些场地里想像一下了。
http://s10/mw690/3d560137tx6D3KO1jhD29&690
景区内还有一处幻影成像剧场,放映的是胡里山炮台厦门抗日保卫战等内容,其中有“胡里炮王”的身影。
http://s14/mw690/3d560137tx6D3KOyyPXad&690
这里是胡里山炮台的西炮台,据说当年有两门炮王,其中一门在建国后被拆解买给了厦门铁工厂,另一门就在东炮台被完好地保存到了现在。西炮台再在被改成了一座旅游商店,里面有原对台广播站的旧址。
http://s8/mw690/3d560137tx6D3KP5zX967&690
我们找到了西炮台,要找东炮台就不难了,不过还是先看看其它的一些大炮吧。有趣的是连景区里的垃圾箱也被设计了炮弹形状,如果不是冒出来的饮料瓶和外面的图标,还真是让人认不出来。
http://s2/mw690/3d560137tx6D3KPOoEN61&690
我身后展出是克虏伯小炮和子药箱车,克虏伯是德国的军火大王,正是他的工厂生产出了胡里山的炮王。
http://s2/mw690/3d560137tx6D3KQAU1ze1&690
克虏伯小炮和子药箱车周围的地面上清楚地标明了士兵的站位和兵种,让游客了解到了火炮的使用方法。
http://s3/mw690/3d560137tx6D3KRrGng42&690
在东炮台,我们终于见到胡里山炮台的炮王伸出的那长长的炮管了,这炮王的名字其实叫“克虏伯大炮”。http://s5/mw690/3d560137tx6D3KSLlGY24&690
胡里山炮台的克虏伯大炮是德国克虏伯兵工厂1893年生产,克虏伯大炮口径为28生,大炮全炮重量为87吨,膛线84条,炮长13.9米,射程19760米。http://s4/mw690/3d560137tx6D3KTqLgDe3&690
胡里山炮台珍藏的克虏伯大炮是稀世的珍贵文物,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保存在原址上的后膛海岸炮,曾荣获大世界基尼斯最佳项目奖,游客只有亲眼看到这门大炮,才能感觉它是有多么的大。
http://s10/mw690/3d560137tx6D3KTZWul49&690
我们从外面看只能看到克虏伯大炮的炮管,只有站在炮台的炮口部向下看才能看清大炮的炮身,不过要想看清炮的底部还要下到炮台的底部,从背后的一个入口处向里看才行。
http://s10/mw690/3d560137tx6D3KUzEI939&690
看完了克虏伯大炮,我们又走进了一个长长的地下坑道。这里不但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炮弹,在一座小屋里,还有一台电视正在播放克虏伯大炮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流程。
http://s3/mw690/3d560137tx6D3KVh8hIf2&690
从坑道出来,我们沿坡路往回走,路上还看到了当年的马厩和马道,远处的山顶上还有一座仿建的青龙旗杆和了望台。如果你想体验一下当一名炮手的感觉也可以在景区里参与一个开炮射击的游艺项目,我们在旁边看的时候就有一个比我年龄还要小的小弟弟打中了好几发炮弹。
http://s9/mw690/3d560137tx6D3KWswzu58&690
今天我们在胡里山炮台,不但看到了克虏伯大炮,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了解了历史知识,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强军才能强国”的道理,从而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真是不虚此行啊。
加载中,请稍候......